80年代的奔驰宝马,年产1000多万辆而今踪迹难寻,沦为弃子

在八九十年代最拉风的出行方式不是开小汽车而是摩托车。而今中国摩托产业已经走过了三个十年,从繁荣到萧条中国摩托的路在何方?

80年代的奔驰宝马,年产1000多万辆而今踪迹难寻,沦为弃子

有着山城之称的重庆摩托车产业一度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称霸”东南亚;其实因为独特的地理原因,摩托车在重庆最先发展起来也是有理由的。后来逐渐风靡全国,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环境的改善,摩托车逐渐退出市场难觅踪影;除去外部原因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市场定位不清晰。

作为制造业大国,初期我们凭借着劳动密集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国外的企业在我们这里建厂投资,而摩托加工企业就是最早的一批。我们从低端模仿起步,在短时间内迅速占据中低端市场并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缺乏自主创新及核心技术也成为摩托车产业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虽然今天摩托车年产量达到一千多万辆,我们是世界摩托车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在大街上我们却很少看到摩托车的身影,因为大部分车辆都出口到其他国家。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摩托车的实用价值没有那么高,国内市场需求少也就造成了摩托车销量低的状况。

80年代的奔驰宝马,年产1000多万辆而今踪迹难寻,沦为弃子

论体量我们在全球的生产能力、加工规模都是屈指可数,但是我们的摩托车也就仅仅十年的辉煌时期。反观欧美等发达国家,摩托车仍然是风靡全球;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们凭借着高质量、高技术的优势能够长期立足于市场,而我们前期技术缺乏加之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产品质量差等让我们的摩托车产业逐渐被边缘化。

除了内部没有良好的生产环境,外部各种政策的限制也让摩托车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全国各地的禁摩令也进一步压缩了相关企业的生存空间,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发展依靠低价抢占市场的企业不在少数,产品质量自然也是参差不齐;这样的生产方式让摩托车产业走进死胡同。想要寻求新的出路摩托车产业该怎么办?

80年代的奔驰宝马,年产1000多万辆而今踪迹难寻,沦为弃子

重拾市场定位是最为重要的,主打东南亚海外市场。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市场划分,划分出中高端产品类别。加大科研投入其实这块是我们制造业最为欠缺的,为了抢得市场不惜打价格战,但是老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无论是何种方式最后的成果都是消费者买单!凭借着国内完善的工业体系,推动摩托车产业质量和技术的提升!你认为现在摩托车行业是夕阳产业还是支柱产业呢?

-码字不易,点个关注支持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羊毛出在羊身上   宝马   东南亚   重庆   踪迹   低端   年产   中国   制造业   产品质量   摩托车   年代   摩托   优势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