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次登顶珠峰,刷新国人登顶纪录

国庆期间《攀登者》影片正式登陆各大影院,《攀登者》则根据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完成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和二次登珠峰的真实历史改编。在这之前,只有一支英国的登山队在1953年从南侧成功登顶。中国人从北坡登顶珠峰可以追溯到1960年,中国登山队完成了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几个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电影《攀登者》记录了这一真实历史事件,也对这一惊心动魄的时刻进行了还原,

14次登顶珠峰,刷新国人登顶纪录

扎西平措

作为国内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纪录保持者之一,目前,扎西平措已14次登顶珠峰。从中国人第一次北坡登顶,到扎西平措今天创造登顶记录,背后是中国攀登事业的迅猛发展,攀登精神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淡漠,反而历久弥新,得以传承和发展。

14次登顶珠峰,刷新国人登顶纪录

从放牛娃到登山向导,扎西平措的命运被一所学校改变。

1999 年,扎西平措初三毕业。这一年,一所专门培养登山人才的学校在拉萨成立——西藏登山学校。学校想招收的正是扎西平措这样的孩子,来自珠峰核心地区贫困家庭的牧民子弟,在校期间免收一切费用。

如今学校更名为西藏拉萨喜马拉雅登山向导学校,它由时任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的尼玛次仁创立。早年担任联络官的经历,让尼玛次仁意识到登山过程中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如高山向导、协作、营地服务等,几乎由外国人垄断。当地人只能做牦牛驮负、背夫运输等简单工作,遂决定创立登山学校,培养本地攀登人才。

在校三年期间,学校教授藏语、汉语、英语等语言课程,及攀登理论与技术课程,包括登山路线选择、营地选择、攀登技术、雪地行走技术、冰川行走技术等。此外,还有学习读图、天气判断等户外课程,以及自救与抢救的救援课。

为培养最高水平的职业登山向导,学校聘请法国ENSA学校的专业讲师到西藏进行授课和培训,把当时世界先进的登山技术带到中国。同时,西藏登山学校也邀请了一批当时国内优秀的攀登者来校任教。

学校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扎西平措回忆,在校期间不能随意离校,不可谈恋爱、抽烟、喝酒,一经发现立马开除,直接送回老家。

14次登顶珠峰,刷新国人登顶纪录

扎西平措不敢也无意冒犯校规,他知道机会难得,学得比谁都要认真。刚到学校时,扎西胆子小,普通话听得懂,但不敢说。于是周六日他学习普通话。晚上别人放松时他在跑步,别人休息时他接着看书。

牧民子弟的他具备与牦牛一样吃苦耐劳的品质,注定将得到命运的眷顾。

14次登顶珠峰,刷新国人登顶纪录

创办登山学校后,尼玛次仁又创立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解决学员就业问题。毕业后,扎西平措顺利进入探险公司工作,从协作做起,工作内容包括运输、营地建设、道路建设等。工作第一年,扎西平措被派去给一个外国团队担任协作。该团队有一个奖励机制,从海拔6500米往上运输,次数最多的协作人员可获得冲顶珠峰的机会。

珠峰北坡攀登的运输分三个步骤。首先将物资从拉萨用汽车运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接下来用牦牛将物资驼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之后再往上的运输全靠人力。

从海拔6500米往上运到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背包为38-40公斤重,里面是冲顶需要的氧气瓶、食品、水和救援用的高压氧舱,往返一趟需要18个小时。扎西平措当时只有110 斤左右,负重体重四分之三的背包,他一共上下跑了10次,其他协作最多背3-4趟。

他如愿获得冲顶机会并成功登顶,那是扎西平措打破国人珠峰登顶次数记录的开始。

14次登顶珠峰,刷新国人登顶纪录

今年,当珠峰南坡发生大堵车时,扎西平措带领客户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这是扎西平措第14次登顶珠峰,再次刷新国人登顶记录。

2006年,扎西平措在一个攀登季内登顶两次。第一次是到顶铺设绳索,第二次带领客户,前后相距十天。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十天内两次登顶珠峰的人,刚巧赶上好的天气窗口。只有天气允许了,才有登顶的可能性。

14次登顶珠峰,刷新国人登顶纪录

扎西平措所在的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有了从西藏登山学校输送的人才,很快开始自主组织登珠峰。迄今为止,西藏登山学校已招收12批学员,培养出高山向导、协作、厨师、摄影师、运动员、外语翻译等约300人。

扎西平措是其中的佼佼者。学校十周年庆时,扎西平措拿到优秀学生奖状。今年是二十周年庆,扎西平措被授予优秀模范向导。工作努力、能力突出帮他争取到更多登顶机会。

14次登顶珠峰,刷新国人登顶纪录

传奇登山学校,攀登精神世代传承

现在扎西平措是圣山公司为数不多的高级向导。成为高级向导,要有丰富的高海拔登山经验,还要对客户负责,具备和实施环保理念,最后要得到攀登珠峰国际村专业人士的认可。

他的专业性和吃苦耐劳也得到客户的理解。2018年扎西平措的客户是北京大学登山队队长厉伟。到达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后,厉伟决定放弃登顶。这次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没忘记扎西平措是国内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人。厉伟选择驻守在突击营地,让扎西平措作为备用向导随团队登顶,这是扎西平措第13次登顶珠峰。站在峰顶那一刻,扎西平措为客户的理解潸然泪下。

传奇登山学校,攀登精神世代传承

在扎西平措投身登山事业的这二十年里,中国登山事业迅猛发展。

1953年,人类首次登上珠峰,迄今为止,已经有5000多人登顶。在2015年上映的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中,我们得以看到实现一个个登顶梦的幕后力量。纪录片将目光聚焦在西藏登山学校的学生身上,扎西平措是这次攀登的主向导,更年轻的学员担任协作、备用向导等职能。

探路者也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自2019年起,探路者将连续5年为登山学校以及中国西藏登山队提供专业户外装备支持,并资助多项教育和登山活动,致力于推动中国登山事业和户外运动的长足发展,培养未来的扎西平措。​​​​

每年的珠峰攀登季,登山学院的学员们要在珠峰度过两个月时间。在客人到达之前,先将物资运到大本营,搭好帐篷、挖好厕所,把营地建好等待客人的到来。之后他们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每一位登山者,在他们生病时端上热水,在他们疲惫时加油打气,在他们走不动时劝导下山。

登山学校培养的12批、300多名学员,带领国内外登山者180多人次登顶过珠峰,其中有200多名学员近450人次成功登顶珠峰。他们将攀登者安全护送上去,安全护送回来。如果没有这些登山学校的学员们,就没有一个个圆满的珠峰梦。

14次登顶珠峰,刷新国人登顶纪录

西藏喜马拉雅登山向导学校是除了法国国立登山滑雪学校外,全球第二所专门培养专业登山向导的学校,也是我国的唯一一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攀登者,不变的是攀登精神。探路者作为电影《攀登者》的独家户外装备品牌赞助商,希望能够传承不畏艰险的攀登精神,让更多人从扎西平措这样的攀登者身上获得力量,在日常生活中不懈求索,奋力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珠峰   尼玛   喜马拉雅   攀登者   登山队   西藏   营地   海拔   向导   中国   学员   国人   纪录   精神   客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