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农:“袁三代”的自我修养

提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恐怕是当今社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袁隆平老人从1960年在农校的试验田中发现特殊性状的水稻至今,长达将近60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奋斗在农业科研的第一线。60年,已足够一个男人从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和蔼可亲的爷爷,只不过袁隆平老爷爷的“儿孙”有很多,那就是袁隆平团队众多甘于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袁三代”——吴俊。

中国神农:“袁三代”的自我修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吴俊,35岁时就已经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7年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可谓“年少有为”。巨大的成就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付出,吴俊的家人说他每天的生活中只有三件事(包括节假日):进行水稻与稻瘟病的互作基础研究与实验;到50公里之外的田间育种;研究文献与写论文。

中国神农:“袁三代”的自我修养

“袁三代”:吴俊

早在2013年,29岁的吴俊就申请到科学院来进行稻瘟病的研究。由于实验室与试验田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每天来往交通都很不方便,吴俊就主动住到实验室外围的小工棚内,工棚的旁边则是一座垃圾场。时值盛夏严夜,高温潮湿的房间内每天都布满蚊虫,旁边垃圾场的异味更是难以忍受。吴俊后来回忆道:记得有一次我半夜起来去公厕,眼前的景象把我吓坏了,房间里到处都是千足虫(学名马陆),甚至我的枕边、床头都是,从公厕回来我在门口将就睡了一夜。

中国神农:“袁三代”的自我修养

“袁三代”:吴俊

就是在这种极度艰苦的环境下,吴俊成功克隆出了稻瘟病无毒基因,这一成就马上就轰动了学术界,可是吴俊却还是和往常一样继续深入研究,没有被名声所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个国家不可能每人都去从事“高精尖”的行业,需要有人坚守在“民以食为天”的基层行业。

中国神农:“袁三代”的自我修养

吴俊与袁隆平

吴俊的精神打动了他的博士生导师,也是袁隆平团队核心育种专家邓启云。2009年春,邓启云带领包括吴俊的团队数人去海南繁殖自己研发的新Y58S原种。要知道新原种不仅相当宝贵,而且一旦被偷、被破坏还将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用地的土地性质与市场的稳定。在邓启云加强了晒种防护,增加了大量防盗人手后,吴俊还是不放心,要自己到试验田里亲自充当“稻草人”的角色。当邓启云第二天在田里发现吴俊时,吴俊的整个脸已经都被蚊虫叮咬得变了形。邓启云问:田里有蚊香,你为什么不点?吴俊答:我担心自己睡得太深,保护不好新种,所以特意不用蚊香,让蚊子来帮我“清醒”。

袁隆平后来这样评价吴俊:少年强则国强,有吴俊这样的年轻人,何愁中国杂交水稻事业后继无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稻瘟病   农校   后继无人   原种   蚊虫   蚊香   垃圾场   公厕   田里   神农   水稻   中国   修养   实验室   成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