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我国因缺钢铁造艘3000吨水泥船,仅试航一次就退役

一说起船,大家自然就会想到出海这些事情,对于中国人而言,曾经有很多出海打鱼的人,他们依靠这些来维持自己的生计。随着我们现在科技的发展,现在的船只早就和过去的不同,过去的船只能称之为舟,一叶扁舟,乘舟而去等等,这些都是曾经在诗词当中出现过的词语。

而如今我们中国会更加追求于大型的船舶,并且他们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在运输方面还是在出海旅游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20世纪70年代,我国因缺钢铁造艘3000吨水泥船,仅试航一次就退役

一、曾经钢铁稀缺

现在的船与曾经相比,肯定是发生了质的改变,随着船只着愈发先进,也证明了我们现在科技的巨大进步,就像辽宁舰的出现,为我们的海洋作战能力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前辈便想创建出更好,更有科技感的船。但当时因为缺少钢铁,就造出了一艘3000吨的水泥船,不过仅仅是试航了一次,便退役了。

20世纪70年代,我国因缺钢铁造艘3000吨水泥船,仅试航一次就退役

20世纪70年代,我们中国的钢铁非常稀缺,因此便想出了其他的办法,另辟蹊径做出了水泥船。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正是贫穷落后,没有任何科技大国的雏形,那个时候的我国工业水平,就算不为负数,也是趋近于零的存在,国防力量非常薄弱。

当时涌现出很多的爱国英雄,他们开始纷纷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如邓稼先、钱学森等等,开始研究科技方面的领域,加上国家当时非常需要工业上的发展,这也使钢铁问题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20世纪70年代,我国因缺钢铁造艘3000吨水泥船,仅试航一次就退役

当时国家非常贫穷,根本就不能进口太多的钢铁,加上当时国内又没有发现大型的铁矿,想要生产钢铁的话可以说非常困难,在科技方面也落后,我们没有非常完整的钢铁生产线,为了能够筹集到更多的钢铁,很多人想要为国家奉献出一点力量,甚至都将自己家的铁锅砸了来帮助国家。

二、尝试建造水泥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国家的钢铁储量已经到达了十分稀缺的地步,加上陆地运输方面也很紧张,于是便想到了利用大型的船舶进行水运,不过当时的钢铁产量非常稀少,在基础的建造方面都难以实现,更何况要建造一只巨大的运输船呢?

20世纪70年代,我国因缺钢铁造艘3000吨水泥船,仅试航一次就退役

于是便有人想到一个其他的方法,那就是建造一艘水泥船,当时根本没有人想过建艘水泥船,不过想要进步,还是要多多的尝试。1970年的时候,福州的一个造船厂,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研讨设计,最终敲定了第一艘水泥船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敲定以后,便立刻开工了。

经过了大量的工人整三年时间的建造,中国的第一艘水泥船就建成了。它不仅仅是中国的第一艘水泥船,同时也是世界上的第一艘水泥船,被命名为古田号。

20世纪70年代,我国因缺钢铁造艘3000吨水泥船,仅试航一次就退役

这艘水泥船在1974年的时候便准备开始试航,在船上装上了大量的沙子以及一些建造材料准备模拟载货。从福州开往上海将这些沙子和材料装载以后便准备出发,他们预计当走到上海以后,再把上海的麦子载回到福州。

但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试航就是这一艘船的最后一次航行,虽然说水泥船顺顺利利的建造完毕,但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便是这艘水泥船实在是太沉了。

20世纪70年代,我国因缺钢铁造艘3000吨水泥船,仅试航一次就退役

三、水泥船的弊端

相比于同排水量的钢铁轮船的重量来说,水泥船实在是太重,高达3000吨的水泥船,想要运输的话,燃料消耗实在是太过严重。本身的船体非常的庞大,如果想要让它输东西的话,这只船的燃料便远远超过了钢铁制造的船只。

当时还只是煤炭进行主要的燃料供应,煤炭在工业化的时候,也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因此这一艘水泥船实在是太浪费资源。无论从哪个方面上看,这艘水泥船都不足以成为代替钢铁船只的运输船。

20世纪70年代,我国因缺钢铁造艘3000吨水泥船,仅试航一次就退役

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便是人身安全的问题,虽然说这个水泥船想象上比较坚硬,但是相对于钢铁的船只来说,如果碰到一些暗礁或者遇到其他海洋上的事故,钢铁的船只可能会被撞得凹陷进去或出现变形等问题。

但水泥船由于太过于坚固,便会直接出现裂痕,甚至如果遇见更加坚硬的东西撞击,可能会将整个水泥船撞碎,因此在安全问题上,实在是令人担忧,在很多船只方面的专家研讨过后,最终将这个水泥船搁置了。

20世纪70年代,我国因缺钢铁造艘3000吨水泥船,仅试航一次就退役

1977年,这艘古田号退役,由于古田号的建造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便决定将这一艘水泥船送往学校,作为教学器材。如今的古田号已经被人们拆除,成为了一具空壳。

古田号的出现让很多人觉得非常无语,但它也是一种创新的表现,毕竟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在工业方面实在是太落后了,钢铁资源实在是稀缺,如果想要一个运送货物的船只,也不得已而采用了水泥船这样的方式。

20世纪70年代,我国因缺钢铁造艘3000吨水泥船,仅试航一次就退役

提起这样的一段往事,也是当时那个年代的一种悲哀,如今的我国钢铁产量已经非常的充足,不会再出现曾经的那种窘迫,甚至还能出现一些剩余的现象。到目前来看,我们肯定再也不会出现曾经制造水泥船那样的情况了。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的成功,都是要经过不断的尝试以及失败,最终才会走向胜利。

四、总结

上世纪70年代,人们能够有创新的想法已经是难能可贵,当时中国的钢铁和木材,都是最为缺乏的资源,因此便发明了这样的水泥船,用简单的铁丝网和钢筋做成简单的船的形状,在外面涂上水泥。

20世纪70年代,我国因缺钢铁造艘3000吨水泥船,仅试航一次就退役

一般情况下,水泥船会用于一些内河的运输,毕竟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民万分的艰难,能够在一些江南水网上运输已经是万分的不易了,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毕竟曾经的中国人是从窘迫落后一步一步走向如今的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古田   钢铁   水泥   年代   运输船   科技   福州   窘迫   船只   上海   中国   燃料   落后   我国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