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官宣造车,与吉利组CP能否搭上末班车?

百度官宣造车,与吉利组CP能否搭上末班车?


一个月前就传出百度要造车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1月11日,百度发布官方消息,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高调官宣之外,此前传言的合作车企也正式敲定——吉利控股集团将作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做出这样的决定,百度或许是受到过去一两个月里多家互联网科技巨头宣布联合传统车企打造电动汽车消息的影响后,自己也不愿再等待下去。


虽然百度更早地布局了自动驾驶,但高级别自动驾驶进程的缓慢使得此项业务短时间内难以和持续爆发的新能源汽车本身相媲美。在电动汽车已经进入确定无疑的下半场的时候,百度亲自下场造车,也是想在造车窗口关闭之际搭上末班车,分享未来巨大的市场红利。


市场确定无疑,但造车窗口即将关闭


从去年11月开始,阿里、华为、苹果等巨头加速进入汽车行业的消息接踵而至。


去年11月14日,长安汽车宣布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全新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11月26日,上汽、阿里、张江高科宣布联手打造高端电动汽车项目“智己汽车”;12月21日,有消息报道称苹果正在督促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备货;今年1月8日,现代汽车表示正在与苹果合作研发电动汽车。


一众巨头入局造车脚步的加紧,大概让百度也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到了确定无疑的下半场,再不上车,就真的来不及了。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继续走强。根据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我国2020年乘用车销量为1928.8万辆,同比下降6.8%。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0.9万辆,同比增长9.8%。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更是达到21.0万辆,同比增长53.6%。


新能源市场持续向好还体现在新能源车企及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上。2020年,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早早布局和爆款车型的加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79054辆,占全系汽车总量的比例达到了43%。其股价则由2020年年初的50元左右一年狂涨接近5倍到238元,市值达到6513亿元。同样在新能源市场可圈可点的长城汽车,股价也上涨近6倍,市值达到4508亿元。


百度官宣造车,与吉利组CP能否搭上末班车?

比亚迪过去一年股价


百度官宣造车,与吉利组CP能否搭上末班车?

长城汽车过去一年股价


造车新势力队伍里也格局初现,2020年逆势翻盘的蔚来由于销量的持续上涨,股价疯涨20余倍,市值逼近千亿美元,2020年下半年上市的理想和小鹏股价也双双翻倍。


但2020年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分水岭的一年。在蔚来、小鹏、理想努力奠定造车新势力TOP3位置的时候,同期成立的拜腾、赛麟、博郡汽车已经在竞争中倒下,艰难走过生死战的车企已经进入到推出全新车型、提升产能的下半场。


华为、阿里等互联网科技企业想在这最后的关键节点迅速上车,基于自身智能化软件的积累,联合数字化技术较弱的传统车企建立新的智能汽车品牌和公司,以求分享未来的巨大市场。


在自动驾驶领域入局最早、摸爬滚打多年的百度自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尽管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不少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但自动驾驶技术的缓慢演进使其在短时间内难以产生规模化的商业效益。


此前,百度和宝马共同研发的宝马3系无人驾驶车型,与北汽合作预计2019年就量产的L3级自动驾驶汽车,都在高调的承诺中无疾而终。


而造车本身显然不同,卖一辆车,就能赚到一辆车的利润。同时,自己下场造车,能够获得自身载体,更方便地将自家的无人驾驶和智能网联等技术不断迭代演进。


而从百度给自身的定位来看,其似乎也要比阿里、华为、苹果都更加激进。


阿里在和上汽、张江高科组建的智己汽车中,其身份更像是单纯的软件技术提供方。在智己汽车的股权中,阿里仅占18%,上汽占54%,张江高科以及另外的跟投方占据剩下的份额。显然,上汽占了大头。


而华为更是一直坚称自身作为技术赋能方,自身不造车,帮助企业造好车,其在与长安的合作中,也不会处于主导地位。苹果更是在现代曝光了与自己的合作后,一脸不满,现代也在后来将公告中的“苹果公司”称为某科技企业。


而百度高调地宣称自身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入局,并占据新公司大部分股权份额,吉利部分出资作为战略合作方。在造车窗口即将关闭之际,百度选择这样的身份进入,似乎在表明势要争夺新能源汽车的巨大市场。


不过,换个身份入场,能加强砝码的分量吗?


决心虽大,但竞争尤烈


且不说特斯拉已经站稳脚步,成为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一头巨兽,蔚来、小鹏们似乎也够百度喝上一壶。


从市值上看,蔚来已经超过百度。截止1月12日收盘,蔚来的市值为969亿美元,百度的市值为816亿美元。2020年,蔚来、理想、小鹏的月销量已是节节攀升,处在产能爬坡的关键阶段。


成功突围的选手也明白现在依然是竞赛的重要节点,必须加紧新的融资面对竞争,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1月12日,小鹏汽车宣布获得了广东五家银行128亿元的综合授信,以支撑其未来的业务发展。同一天,刚举办完NIO Day的蔚来汽车也宣布将发行13亿美元的可转换票据,距离去年12月增发的6000万美国存托股份26亿美元的融资仅过去一个月。


面对已经成型的国内造车新势力,百度显然难以轻轻松松踏入汽车市场。


尽管百度联合吉利造车,生产资质、工程技术问题不会成为大的阻碍,但若想打造真正具备竞争力的“百度汽车”,造车新势力曾在交付、产品上面临的问题,百度多多少少还是要踩一遍。即使是特斯拉,在当下也面临着品控、功能故障等各种问题。


同时,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吉利是否是百度造车得力的合作伙伴呢?


在此前百度与吉利、一汽、广汽等车企合作的传闻中脱颖而出,大概率是因为吉利和百度有更好的合作基础。


吉利和百度在此前已有过不少合作。在2019年7月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就与吉利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AI技术上展开了全面战略合作。


从博越Pro开始,吉利所有车型都搭载了小度车载OS,吉利车型上的GKUI 19车载系统也是由吉利旗下亿咖通科技和百度联合研发。去年9月,领克汽车的智能车机系统也大幅换新,语音交互方面,供应商由原本的科大讯飞换成了百度的小度,车载导航则从之前的高德地图换成了百度地图。


2020年10月,亿咖通完成的A轮融资也由百度领投。亿咖通是由吉利战略投资、独立运营的子公司,专注于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方向,提供的产品包括汽车座舱芯片、智能驾驶系统,以及车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的运营服务等。


在百度与吉利的官宣中,其重点提到了双方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在智能汽车制造相关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


百度官宣造车,与吉利组CP能否搭上末班车?


浩瀚架构是吉利在2020年9月推出的纯电架构,也是吉利推出的首个纯电架构。根据吉利的表述,浩瀚架构历经4年研发,投入超过180亿元。该架构实现了从A级车到E级车的全尺寸覆盖,可以满足轿车、SUV、MPV、小型城市车、跑车、皮卡及未来出行车辆等全部造型需求。


在吉利看来,浩瀚纯电架构是吉利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科技转型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吉利进入智能电动汽车的系统推进阶段。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曾表示:“按照规划,2021年开始,多款基于浩瀚架构的新车型将陆续投放市场,2021年将成为吉利的科技转型与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全速之年。”


但被吉利满载希望的浩瀚架构能否助力百度以及吉利自身打造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显然还有待观察。作为长期以来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过去几年,吉利在新能源汽车的竞赛中却落后于诸多对手。


2020年12月,在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7594辆、长城欧拉品牌销量达到12745辆时,吉利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7171辆,比比亚迪汉、欧拉黑猫等单一车型的销量还要低。


此前推出的纯电品牌几何汽车,缺乏完善的纯电架构支撑,集团旗下过多的品牌也使得几何汽车难以得到更多资源支撑,致其竞争力颇弱,单月销量刚刚过千,在每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上难以拥有一席之地。


新能源优势的缺乏使吉利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稍显欠缺。尽管2020年130万的全年总销量超过长城的110万,更是超过比亚迪的40万,但在比亚迪股价一年上涨5倍、长城股价一年上涨6倍的时候,吉利过去一年股价仅上涨2倍,市值为3195亿港元(2667亿元),与前两者逐渐拉开差距。


百度官宣造车,与吉利组CP能否搭上末班车?

吉利汽车过去一年股价


从某种意义上看,吉利需要加紧新能源领域的赶超,而与百度的合作,其也是希望能强化自身在智能化以及自动驾驶领域的优势,追上其他传统车企的步伐。


此次合作虽然由百度主导,吉利作为战略合作方。但据悉,吉利并非简单的“代工”,还将提供工程技术、制造和质量控制,并且新公司将使用吉利的供应链采购体系,吉利旗下的杭州宁波湾工厂也在量产车所选工厂的考虑范围之内。


结语


百度和吉利合作的消息传开后,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据其了解,今年大概有数家科技企业会成为不同模式的造车新势力,这对智能汽车市场和新的移动生态真正的到来,会产生非常正面的加速影响。


从上个月传出要成立电动汽车公司的消息后,百度的股价就一路上涨,一个月内涨幅达到67%,市值突破800亿美元,大有重回曾经巅峰的架势。


但百度选择吉利,已经是步伐较晚的组合。阿里早已和上汽深度绑定,华为不仅与长安成立了新的电动汽车品牌,与比亚迪、北汽的合作也都在此前大量展开。


百度在官宣造车的时候,没有说明新成立公司的名称,也没有说明首款百度汽车的类型以及何时能量产下线,这些似乎都表明两者的合作还在初期阶段。


而造车是个复杂的工程, 一款新车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交付,至少要两年以上。百度确有造车的决心,但到真正量产交付的时候,电动汽车的市场格局或许已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吉利   华为   阿里   末班车   销量   量产   新能源   市值   股价   架构   车型   电动汽车   消息   智能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