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回乡和北上广打拼,还有什么城市可以选择?

导语

城市选择比工作更需要慎重! 除了听父母的话回乡,还有哪些城市,可能会成为你的归宿?

除了回乡和北上广打拼,还有什么城市可以选择?

请思考一下,我们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去考虑城市的问题。

可能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是下意识的选择 : 要么顺着社会关系的压力(父母在,不远行),留在家乡或省会,要么根据学校的教育资源,留在学校所在地。当然,还有年轻人追求大城市的梦想和热血,索性“北上广”拼一把。

其实,下意识的选择,在“找工作”中,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我自己身边就有很多例子:

比如在家乡找设计师的工作,但因为没有对口行业,所以岗位非常稀少,不得已选择了自己并不熟悉的销售,没到半年,就辞职待业,准备南下去深圳。

也有辞去家乡的银行工作,来到北京做互联网,但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预期不符合,一年内换了3份工作,最后还是决定回家。

其实,城市的转移成功本,甚至超过了行业、职类。不但意味着你的居住地转换,还有你累积的社会资源,你的社会关系(家人、朋友),甚至你累积的经济能力。还要付出你在新城市融入,重新搭建自己生活的成本。

有很多人,一直呆在下意识中,可能也就得过且过了。

但有更多人,在城市的选择中,觉得不舒服,很挣扎,但因为前期成本已经发生,很难去追求改变。

所以,我们希望这篇指南,可以让“选城市”的议题提前发生,为你提供看待城市不一样的视角:

本篇阅读目标:

1、了解选择城市的两种场景,并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判断

2、要怎么去选择城市,看一座城市,要看哪些方面,有哪些数据和工具可以辅助做判断

3、建立宏观思维,从关注自身的落脚点,转变为能够知道如何去宏观的看待一个城市经济体的政策与发展,并有意识的理解这些城市的规划,对于自身的影响。

除了回乡和北上广打拼,还有什么城市可以选择?

一、选择城市的两种场景

在面临毕业,要选择城市的场景无非是两个:

场景一:因为工作而选择一座城市。你跟随你所属公司的所在地,公司的业务所在地而留在一座城市,同时你也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而待在一座城市。这个时候决定城市选择的重要因素是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发展速度,产业分布及发展状况,企业分布和发展状况。

比如你想要进入互联网行业,那么一线城市中,资源更优越的依旧是北京,深圳,但就以互联网行业来看,也有大量的人才流入杭州,这就是结合产业分布、企业分布进行的选择。

场景二:因为未来家庭定居选择一座城市。这个时候家庭是首要位置的重中之重,你不在以个人作为思考对象,而是以一家人作为思考出发点。选择的重要因素在于家庭经济水平,生活成本特别是房价,未来孩子教育,环境等等。

之前在网络上热议,北京某公司高管,因孩子上学问题无法解决,直接离开北京移民。其实也是侧面反映了,对于人生的不同阶段,根据工作场景选择的城市,放在长期的生活发展,不一定是完全合适的。

建议:这两个场景,在当下不一定要全部满足,但是,要留好场景一到场景二过渡的可能性,并且,尽量不要颠倒顺序。优先选择一,再选择二。

两个核心原因:

1) 经济实力决定底层建筑,任何家庭定居的前提,是有选择的底气(经济实力)

2) 改变成本:职业改变成本,低于整个家庭的迁移成本,作为个体来说,优先迁移自己,再决定是否要迁移家庭。

除了回乡和北上广打拼,还有什么城市可以选择?

二、如何做城市选择

首先,不论是工作,还是城市选择,需要做到的是匹配,意味着现在和未来的状况都要同时契合。那么我们要展开来思考,目前你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城市的状态是什么,再来判断两者是否有契合之处。

关于城市:

所在城市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宏观的GDP增速,城市政治、经济地位)

城市产业发展情况(以什么行业为支柱)

你选择的行业在当前城市的发展情况(是否有政府扶持)

人才发展政策(是否有人才扶持,人才净流入流出的状况如何)

未来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

城市常驻人口的变化趋势

关于自身:

你的家庭经济水平(别忘记国家说的6个口袋支持你买房)

人脉资源:你的人脉资源、家庭人脉资源(比如,在对应的城市有没有亲友、同学)

职业发展规划:三到五年的计划是什么

喜爱偏好:你是喜欢海边城市还是内陆城市,北方还是南方的气候,精致小镇还是大都市,丘陵山城还是开阔平原等等

爱人/家人倾向:如果你已经有了爱人,或者家人有明显的城市倾向,那么他的意见和想法你务必需要考虑,不是说一定要完全符合他们的期待要求,但是一定需要参考他们的意见商量着决定

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期待

例如你或者家人的身体情况和所在城市环境有比较大的副作用反应,像师姐的同学有很强的过敏性鼻炎,那么就不太适合空气质量差、或者霾尘多的城市。

除了回乡和北上广打拼,还有什么城市可以选择?

三、如何使用工具了解这些因素

1、城市发展规模:一个城市有太多的数据和资料可以去查阅,但是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情况,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可以查阅几个资料,城市经济发展报告,从而判断城市发展状况是否健康,经济发展水平,支柱产业等等。

比如:资源性城市的发展容易受到城市资源影响,例如煤城在前10年发展迅猛,快速的城镇化和人口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旺盛,但是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的趋势,保持固有粗放的发展模式显然对于原有煤炭资源城市而言特别不利的。

城市的5-20年的城市发展规划,这个可以到城市规划展馆看到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规划。以此更系统的了解城市发展方向。

2、职业发展:要在一座城市很好的生活下去,一定是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你的职业发展在城市的发展前景,是否可以负担的了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压力。以及关于职业发展、薪资等信息等。

3、生活成本:大家都密切关注的房价,物价,日常消费等必需品开销支出。

其中房价应该是重头的重头,其他的物价水平和日常消费大都相差不大。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想说,北上广深的房价那么贵,还是不去考虑了。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有能力可以扎根能在一线城市就在一线城市,能力没有达到程度也尽可能留在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

4、教育:城市的教育资源情况,包括幼儿园,中小学,高职,大学机构数量和师资数量水平情况。

5、医疗:城市的医疗水平情况,如果大家有看过中国100强医院你就会发现,大多都分部在一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例如北京有16所,上海13所,广州11所。这些有历史渊源当然也有城市现有的资源分配情况所产生的。

6、交通:城市的火车站,高铁站,机场,港口,大巴客运站等等,这些都组成了城市的交通网。有一句大家肯定都听过“要想富先修路”这里的路泛指就是交通,大到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小到你的出行便捷程度。

7、环境:城市的空气质量,雾霾和蓝天天数,水资源达标情况,土壤地下水情况,沙尘暴天气,城市气候是温带海洋气候,还是亚热带陆地气候,干燥还是潮湿等等这些都关系到你未来的生活。

8、休闲:城市休闲配套设施完善情况,公园数量,图书馆,电影院数量,商场数量,游乐园数量,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健身器材等等。

通过以上8个方面,基本可以构建一个立体的城市形象,帮助认知生活成本,城市规划,城市未来建设等。

除了回乡和北上广打拼,还有什么城市可以选择?

四、写在最后

在我们国家,人才的流动经历了多个阶段,到今天,城市的选择,已经不像过去一样单一了。

除了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目前,还涌现了很多的城市群新概念,都是值得新一代的职人去考虑的,比如新一线城市:长沙、武汉(城市群)、川渝(城市群)、苏州、杭州,粤港澳大湾区等等。

要知道,在过去,我们的祖辈没有这么多可视化的渠道、信息,所以更多的是基于资源、出身的判断做选择,但是这已经不是完全适应新时代的方法了。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作为新一辈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有更大的思维和格局,学会利用工具、数据,结合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综合的考虑“城市”这个极其重大的选择。

文章总结:

通过这篇指南,我们主要希望能够为你提升这些方面的认知:

知道选择城市的重要性,以及,开始有了宏观地去看待一个城市的意识

学会如何去看城市的各方面情况数据的方法(生活成本、产业情况、公共设施、经济规划等)

结合自身的情况,综合地做出职业选择。


我是@丙方立场,来自贵州,80后深飘一枚,底层创业者。与你共同探讨职场知识,交流创业体会,也与你共勉!

欢迎友友们评论留言,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人脉   城市   回乡   北京   经济发展   场景   家人   数量   成本   情况   未来   家庭   经济   行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