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到底!任正非态度强硬,华为传来新动作,国产芯还会远吗?

最近两年,在国内科技界的舆论焦点,华为是个始终绕不开的名字。既因为华为是当下国内科技企业的代表,在5G、消费者业务等多个市场都有着绝对的实力和地位,又因为从打压的那一刻开始,华为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企业,或者说华为的好坏、“生死”,被外界赋予了更多的的意义。

华为海思的高光与黑暗

海思作为一个独立研发设计芯片的部门,也亲眼见证了从低谷到高峰,再到现在急转直下的华为手机业务。因为它的存在,华为得以在摆脱运营商定制机身份后,于市场中一路扶摇直上了,也正是因为它能够做得还不够多,所以现在反而看上去成了华为的“累赘”。

死磕到底!任正非态度强硬,华为传来新动作,国产芯还会远吗?

但瑕不掩瑜,至少华为在它的助力之下,达成了国产品牌都未曾做到的成就。曾几何时,其研发的麒麟芯片也是具备和高通骁龙系列扳手腕的实力,可在华为被打压后,一切就戛然而止了。

我们都知道,海思芯片的多个系列,如麒麟、鲲鹏以及巴龙系列等等,此前都是交给台积电代加工的。而如今,即使海思依旧保持着世界领先的自主芯片设计能力,但却很难再看到“新鲜出炉”的麒麟芯片,华为的手机业务也只有靠着仅存的库存芯片来维持。

死磕到底!任正非态度强硬,华为传来新动作,国产芯还会远吗?

原因也显而易见,米国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强行限制了代加工厂供货华为的许可,同时当初华为并没有在芯片制造领域布局,国内厂商也因为光刻机设备的匮乏,无法在芯片制造领域短期之内追上先进水平。

任正非的态度强硬

既然别人不给,那我们就自己造,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还真得感谢米国的决定,因为它让我们知道了“拿来主义”的危害性别,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技术独立的重要性。换言之,华夏民族千百年来,哪一次不是在绝处逢生,才有了现在的繁华盛世?

死磕到底!任正非态度强硬,华为传来新动作,国产芯还会远吗?

所以任正非的态度也非常强硬,那就是宣布全面进军芯片半导体领域,深耕于基础芯片产业链的布局当中。任正非的这个决定,也意味着海思要承担更重的责任,不仅需要继续研发工作,同时还需兼顾自建芯片生产线的相关事宜。

众所周知,芯片产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领域,一项关键的技术突破谈何容易,更多时间都是在耗费着巨资和时间成本,去等待一个未知的答案,这也是为何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入局这一行当,于企业的利益而言,短期之内是看不到的。

死磕到底!任正非态度强硬,华为传来新动作,国产芯还会远吗?

可功在千秋万代,让人很佩服华为的一点就是,华为海思业务因为没有生产制造能力,所以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这使得其长时间处在亏损状态中。但华为就多次表态,不仅对海思没有盈利要求,而且只要自己“养得起”,那么它就会一直存在。

华为传来新动作

此前大家就在担心,华为会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对海思采取一些裁员措施,毕竟手机等业务,都在面临着这样的局面。但现在看来是我们多虑了,因为华为传来的新动作证明,华为这是“铁了心”要死磕到底

死磕到底!任正非态度强硬,华为传来新动作,国产芯还会远吗?

据外媒最新消息报道,华为目前正在海纳人才,寻求聘请慕尼黑的芯片工程师、伊斯坦布尔的软件开发人员和加拿大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并且大陆和海外也有数百位博士生前来效力,目前也早已开展了2022年博士生的招聘。

可以看出,华为对于人才是求贤若渴的,的确,要深耕任何一个领域,都离不开人才的赋能,从这点也能够看出任正非的魄力。在米国修改规则后,余承东就曾直言,哪怕是40nm以上制程的芯片,也没有厂商敢接华为的订单。

死磕到底!任正非态度强硬,华为传来新动作,国产芯还会远吗?

任老此前更是表态,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退。从目前来看,“国产芯”的到来,是华为破局的唯一希望,当华为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时,试问“国产芯”还会远吗?

原创不易,如果可以,您的一个点赞或关注,都是笔者写下去最大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华为   伊斯坦布尔   强硬   慕尼黑   无路   麒麟   博士生   此前   布局   芯片   态度   领域   业务   系列   新动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