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突破双芯片技术,建成芯片工厂,封堵失败后,高通开始供货

近一个月,发生了这么几件事,关于华为的。

6月下旬,华为被爆出一项新专利,双芯片叠加技术,有什么意义呢?简单地说,就是两颗14nm的芯片通过有机的相互协同工作,可以获得接近1颗7nm芯片的性能。

6月26日,华为在武汉建立晶圆厂,预计2022年开始投产的消息被公布。

再往前几天,6月22日,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表示,100%国产28纳米芯片有望在今年实现量产,14纳米在明年实现量产。

然后,7月11日,华为自研OLED屏幕驱动芯片已完成试产。

看到了吗?这就有意思了,这一个接着一个的消息都在表明,华为在封杀之下,不断突破。这意味着,封堵接近失败,至少在国内市场,这个封锁的力量,已经是强弩之末。

这里要说明一点,封锁华为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不是5G技术领先,也不是芯片技术领先,而是研发出这些技术背后强大的研发能力,而这个能力,是建立在每年上千亿研发投入基础之上的。

华为突破双芯片技术,建成芯片工厂,封堵失败后,高通开始供货

所以,我们看到,从2019年开始,老美打压华为就针对两点,一是华为运营商业务,二是消费者业务。目的就一个,使华为两项核心业务坍塌,让其无法支撑每年巨大的研发投入资金,从而,破坏其多年建立起来的研发能力。

运营商业务是华为的根本,2018年以前,运营商业务营收占比超过50%。

以英国为例,华为在2001年就在英国设立了办事处,合作数年,全英有超过18000个基站使用了华为的设备,如果禁用华为设备,将使英国的5G上市推迟三年。但结果是,不仅将华为排除在外,还要求运营商拆除已经合作的设备。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等,都是类似的做法。

受此影响,华为至少丢掉了数十单原本属于华为的5G订单,这些订单,全部流向了爱立信与诺基亚。华为在2020营收增速是历史最低,营业利润率历史最低。

7月5日,外媒报道,马来西亚选择爱立信为该国开发5G网络和生态系统。令人不解的是,马来西亚此前一直表示,华为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技术实力最强。但就在我们都认为华为必然拿下马来西亚5G订单的时候,却选择了爱立信。我们不清楚背后真正的原因。

华为突破双芯片技术,建成芯片工厂,封堵失败后,高通开始供货

消费者业务是近几年,华为迅速发展起来的核心业务,2018年,首次超过运营商业务,2019年,营收占比超过50%。

以我们最熟悉的手机业务为例,华为在2021年一季度手机出货量占比仅为4%,而在2020年二季度,华为超越三星,登顶世界第一,短短一年时间,差距如此巨大,让人难受。

华为2021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超16%,这是相当严重的数字。

原因自然是芯片断供,手机出货量断崖式下跌,以及禁用GMS授权,海外手机业务基本无法正常开展。

华为突破双芯片技术,建成芯片工厂,封堵失败后,高通开始供货

那为什么我说在国内市场,封堵接近失败呢?

首先,不得不说,制裁对华为的影响非常大。但,依然小看了中国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从近期发生的几件事就可以看得到,华为不断有新专利公布,建成了首家芯片工厂,很多网友说,没有用,你们根本想象不到芯片的难度,这话的意思是在说:华为明知道突破不了芯片,还依然要把数亿投入打水漂?

结果就只有一种,相关领域都在同步推进,最终在一个时间点,彻底建成去美化的芯片生产线。值得兴奋的是,已经有消息证实有望在明年年底实现100%国产14nm芯片,这里我不专业,是不是结合华为双芯片叠加技术,华为就可以生产出性能接近7nm的芯片?

再过两年,当100%国产7nm技术实现后,双芯片技术可以实现5nm性能?这里有相关专业的朋友可以评论区留言解惑。

另一点可以佐证,高通获得了正式向华为供货芯片的许可。

7月15日,华为MatePad 11平板电脑将正式开售,拥有10.95英寸120Hz高刷全面屏,搭载HarmonyOS 2,值得注意的,使用的是高通骁龙865的芯片。

华为MatePad 11鸿蒙全面屏 ¥2499 购买

既然封锁不住了,不如放开,还能赚一笔。

下一篇我们来聊聊,真正令其忌惮的,其实并不是芯片突破,而是操作系统。我是老孟,分享科技事件背后的观点。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记得点赞关注,下期再见。

#华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三星   华为   芯片   爱立信   马来西亚   目的   出货量   技术   英国   量产   运营商   订单   工厂   能力   业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