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推出饭小圈强化社交属性,可用户真的需要“外卖社交”吗?

文/东方亦落


美团要在外卖的基础上做社交?近日,美团被曝出内测“饭小圈”功能,该功能从上个月开始就进行了放量内测。饭小圈是基于微信好友和通讯录好友建立社交关系的外卖分享功能,也是美团继“商家群聊”之后推出的第二个以社交为核心的功能。

美团推出饭小圈强化社交属性,可用户真的需要“外卖社交”吗?

从模式来看,饭小圈和商家群聊差别不大。不过除了聊天功能,饭小圈还有个引人注目的功能,就是可以和其他用户分享外卖订单。美团用户首次使用饭小圈,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勾选自动分享一个月之内最近的2条外卖信息。


之后用户的外卖订单都会在支付成功后的两分钟以商品动态的形式自动分享至饭小圈,而其他用户可对订单进行点赞和评论,另外还有“跟着吃”功能,其他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功能直接下单。


在好友识别和获取方面,美团采取的策略是从微信和通讯录获得熟人关系链。此外美团还针对饭小圈设计了新的好友推荐机制:系统会通过分析用户在美团体系应用中的其他互动信息,来判别用户可能认识的好友并进行推荐。


可以看出美团对社交情有独钟,一个“圈”字也凸显了其对深耕社交的决心。社交属性的好处就是分享,因为它意味着一个用户可以带来更多用户,久而久之用户规模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成倍增长。


其实“外卖社交”的模式在国外早有先例。从美国校园走出的外卖平台Snackpass就是凭借这种方式,打破了当时美国线上社交行业几乎已经稳固的格局,在大学校园中的平均渗透率超过了80%,用户每月的平均单量4.5次。

美团推出饭小圈强化社交属性,可用户真的需要“外卖社交”吗?

Snackpass的成功或许被中国的一些互联网平台视作榜样,美团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外卖社交这种模式对中国市场真的合适吗?


一旦开启饭小圈,意味着平台会获取你和你好友的信息,隐私方面值得担忧。而且现在细分领域基本都被占领,在社交领域早就有非常专业且成熟的应用,既然有这些应用,用户又何必在外卖平台上进行社交呢?因此美团想搞外卖社交,似乎没有太多机会。


当然对于一些选择恐惧症的人而言,或许看到朋友点的外卖也会跟风去点同样的,避免了纠结。而且遇到口味相同的朋友,可能也会增进双方的亲密程度。然而从多数人的需求来看,用户打开外卖平台就只是想点外卖,并不想进行社交。尤其是很多社交恐惧症,根本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吃了什么,那么这个功能对他们而言可能就只是累赘了。


近年来“圈”在互联网行业比较火,拼多多也有“拼小圈”,也是通过通讯录获取朋友的信息,自己的购物清单会在朋友面前一览无余。可这样一来对不少人而言,在网络世界中精心打造的人设会就此崩塌,给人们带去更多的烦恼。

美团推出饭小圈强化社交属性,可用户真的需要“外卖社交”吗?

这样看来,美团的初衷虽然不错,但用户未必有这个意愿,除非美团在是否分享外卖清单、是否用饭小圈进行社交方面给用户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然而从本质上来看,在社交市场已经高度成熟的情况之下,美团想通过外卖打入社交领域,机会依然渺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外卖   社交   用户   美国   其他用户   清单   属性   通讯录   订单   好友   领域   模式   功能   朋友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