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消失"的?

自屏幕被发明以来,边框就是一种尴尬的存在。

一方面,边框明确了屏幕的边界,毕竟屏幕再大,也不可能无限延展;另一方面,人们又总想着把边框越做越小,最好是没有。因为它看起来很碍事,视觉是很贪心的,总渴望看得更多,更远。

于是近些年,无论手机,电脑,还是电视,都在追求更高的屏占比,“全面屏”“无边框”成了屏幕发展的趋势。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然而,边框是很顽强的。以手机为例,2017年发布的iPhone X 虽然取消了home键,但却因为前置摄像头和Face id模组的无处安放,从而设计了有损颜值的“齐刘海”。一年后,华为的P30 Pro则将“齐刘海”缩减为水滴屏,相比前者,水滴屏在视觉上要更为流畅,没那么突兀。到了2020年,挖孔屏一跃成为主流。但不管怎样,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屏”还没有出现。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至于电脑显示器,边框虽然越做越窄,但能做到的也仅仅是微边框,亮屏之后,黑边依然存在。因为液晶面板始终需要一个可以依托的固定板,而背光和驱动正好又在其中。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边框的限制和视觉的野心就像一组悖论。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嵌入了三维世界自由探索,而屏幕始终还是二维平面,因此,真正让屏幕和目之所及的世界水乳交融的,反而是VR。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但就屏幕而言,只要它存在,边框就像连体婴儿一样甩不掉。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屏幕的前身——画布,就会发现边框所起到的不仅仅是装饰作用,它很重要,重要到画布离了它就无法单独存在,美术馆里没有一副画是没有边框的。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画框难道只是为了把画裱起来而已吗?没这么简单。

画框最大的贡献,是将观看者放在一个合适的观看位置。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时期发明的“透视法”,将人类绘画的技艺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从此二维平面开始产生三维立体的错觉。

以下图为例,这幅画采用了最简单的“单点透视”,铁轨和远方的地平线相交于一点,也就是“消失点”,再远的风景观众就看不到了。从“消失点”开始,画面有了纵深空间,而画框让观众和“消失点”保持着一段合适的距离,过远或者过近,纵深感都会被立刻打破,重返二维。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画框为内部的“骗术”划定了合理的空间,大家都知道立体是一种错觉,但还是愿意去相信它,画框分离了虚拟和现实: what happen in vegas, stay in vegas, 就像后来的屏幕一样。

同样的作用也体现在戏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舞台大都是镜框式,镜框内演员尽情表演,镜框外观众动情入戏,双方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屏幕,这便是所谓的“第四面墙”。舞台的左,右,后方,是演员在戏中的虚拟世界,而正前方的第四面墙,是虚拟和真实的边界,一旦演员或观众任何一方打破第四面墙,戏剧所营造的真实感就荡然无存,也就出戏了。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在20世纪初,以布莱希特为代表的一些先锋剧作家,会故意让演员和观众说话,以造成渐离效果,让观众不要那么信以为真。而在电影里,如果演员对镜头说话,暴露摄影机的位置,也同样会让观众从正在观看的过程中抽离,回到现实。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戏剧,到电影,再到如今这个被屏幕环绕的时代,边框都起着分割现实和虚拟的作用,这让它无法替代,毕竟我们的眼睛总有从屏幕前移开的时候。

绝对的全面屏也许是不现实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打不过就加入。与其把边框取消,不如拓展屏幕的范围,与其融合,模糊现实和虚拟的分界。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2020年8月19日,华为发布的笔记本HUAWEI MateBook X也许就是基于这一理念。HUAWEI Matebook X所采用的无边框设计悬浮全面屏,使屏幕悬浮于笔记本的A壳(屏后盖)上,屏占比达到了90%。这样亮屏以后,屏幕内的画面呈现出一种跳出边框的错觉,乍看如同投射在A4纸上的投影。并且因为轻巧的设计,整个笔记本的尺寸其实还不如一张A4纸,最厚处13.6mm, 重量则刚好1kg。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这种轻便在进一步削减笔记本的电脑属性,考虑到指纹解锁二合一的电源键,以及触屏时三指下划截图的功能,HUAWEI MateBook X都更像一部手机,而非电脑。

在手机越来越像电脑的今天,华为似乎有着相反的策略,但更进一步讲,这或许是为了让电子产品和人产生更多的亲密感,因为相比于电脑,我们和手机的关系往往更为紧密。这也是大势所趋,在万物互联的今天,电子产品更像是我们延伸的肢体,甚至家庭成员,而非冷冰冰的机器。屏幕和现实的边界,正是从这里开始打破,又何必刻意追求“全面”?

从艺术史看华为MateBook X是如何让边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华为   边框   镜框   画布   画框   边界   错觉   戏剧   观众   屏幕   演员   现实   艺术史   笔记本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