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永远激励着吾辈

今天是悲痛的一天,双星陨落,送别两位院士。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永远激励着吾辈

袁爷爷的离开实在是揪心,从新闻爆出来到辟谣再到确认,每一个环节都在牵动着大众的心。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但没想到这么快,因为袁爷爷在镜头面前总是一副硬朗顽皮的样子,陪伴了我们很多年。

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永远激励着吾辈

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记忆,相信是我们今天举国悲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从我们记事起,就知道有袁爷爷,没有袁爷爷就没有吃饱饭的我们。杂交水稻的重要之处是不言而喻的,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小时候家里能自留粮食、卖了粮食还有余钱供孩子上学的底气,有多少家庭是等着秋收后才能补得上下半年的学费。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就与袁爷爷产生了联系,伟人的伟大之处就是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

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永远激励着吾辈

长大后了解到了袁爷爷的事迹,更是吾辈人的楷模,对梦想的执着更是激励着我们这些小辈。袁爷爷一生只做一件事!袁爷爷曾说,他还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并为此奋斗了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干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一行,为的不是荣誉而是国之自豪、内心的一份心安。袁爷爷大写的精神,确实是我们这辈常被莫名焦虑围绕的一代,所缺乏的。

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永远激励着吾辈

【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

袁爷爷曾说:“借助科技进步,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坚持,才能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

“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不断地想攀高峰。”

袁爷爷的事迹

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两年后,他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为杂交水稻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九年的光阴,经历过多少失败挫折,袁爷爷从来无心咀嚼失败的苦涩。“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失败了就失败了,不是说身败名裂,人家不会笑你的。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再干,就是了。”袁爷爷说。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他善于在失败中发现积极的一面。”攻关三系法时,有人说稻草比稻子多,袁隆平却认为,这恰恰证明了水稻有强大的杂交优势,优势表现在稻草上只是技术问题,可以改进。

袁爷爷的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先后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国际奖。

2019年9月获得“共和国勋章”。

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永远激励着吾辈

有些人离开了,但永远在我们心中。袁爷爷,我们会永远记得您,子子辈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双星   爷爷   享年   雄性   日本   水稻   美国   院士   稻草   悲痛   中国   事迹   迷信   优势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