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毒”瘾回归

炒鞋“毒”瘾回归

作者|韩小黄

来源|AI蓝媒汇(lanmeih001)


时尚就是一个轮回,把盲盒炒上市、被基金伤透心的年轻人们,似乎找回了两年前的“初心”——炒鞋。


“最近刷抖音,感觉全世界都在推一个叫得物的APP,说什么上面卖的鞋保真,还给鉴定……好家伙铺天盖地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这APP把抖音买下来了。”


炒鞋“毒”瘾回归


说这话的女生,是一位00后大学生,当这半年来“得物”借由美妆博主、搞笑博主,甚至是美食博主之口刷屏她的首页推荐时,她还不知道:这款APP并非新鲜事物,而是在2015年就由虎扑孵化,被王思聪按头安利,受红杉、普思等资本青睐的明星独角兽。


只不过,彼时享受这一切高光的名字不叫得物,而是大名鼎鼎的毒APP。


彼时的毒APP虽谈不上破圈,但也确实站上了“炒鞋”舞台的正中央。公开资料显示,其2018年GMV超过百亿元,强势的吸金能力也引来资本跟进,2019年4月,毒APP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DST(Digital Sky Technologies),估值达到10亿美元,受资本热捧的程度,不亚于现如今的泡泡玛特。


那个时候的炒鞋,究竟有多疯狂呢?


一位球鞋爱好者告诉AI蓝媒汇,2017年在罗马以220欧元抢到的“冰蓝椰子”,在2019年的毒APP上显示售价为3560元,在同类APP nice上售价为3400元,在stock X上售价为3020元,溢价率近50%。


这还不是最疯狂的,另一款他在米兰带着帐篷排了三天三夜却没抢到的Yeezy初代高帮才是真正的“白月光”。那款鞋原价2799元,2019年在毒APP上的价格已经疯长到了22999元,溢价率超过700%。


即便这两年炒鞋热潮渐渐回落,这双鞋在如今更名得物之后的APP上,价格依然在6000元-12600元不等。


炒鞋“毒”瘾回归


热潮巅峰时,平台们甚至为这些球鞋设置了类似股市的“大盘指数”、K线图、涨跌榜,方便球鞋爱好者们“价值投资”。


但一切,似乎都在那半年的高光后陷入“沉默”。


七麦数据显示,2020年2月10日,得物APP在iOS免费应用总榜的下载排名降至97位,而这个数字在2019年巅峰时一度冲至总榜第5,始终保持在前50位的水平。


炒鞋“毒”瘾回归


或是因品牌更名、或是与“背锅侠”疫情相关,又或是源于监管重锤,2020年上半年,更名后的得物APP热度明显下降。


众所周知,一切缺乏监管的二级市场都极具风险性,在所谓囤货、控件、操盘的运作之下,有人赚得盆满钵满,就一定有人赔得倾家荡产。


鞋市的疯狂,渐渐引来了监管层的注意。


2019年10月,央行上海分行发文《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指出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央行提示,“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绝非夸大其词。


矛头直指以毒、nice等为主的二手鞋交易平台。


即便这些平台都坚定地宣称“鞋穿不炒”,但监管层比用户更清楚什么是“二手交易”,什么是“资本游戏”。


核心问题,就出现在“鉴定”上。


以毒APP为例,其为用户讲述的最核心的故事就是“鉴定保真”,直戳二手交易痛点。但现实是,恰恰因平台提供了鉴定,才客观导致二手鞋价格水涨船高。


炒鞋“毒”瘾回归


简单算笔账,假设一双原价为1000元的鞋,卖家想在第三方平台上原价售出,首先就要向平台支付手续费和邮费,假定服务费为球鞋原价的9.5%,顺丰邮费为30元,那么额外支出的费用就是125元。


反之,如果这个卖家这一次想赚一点钱,把一双1000元的鞋加价到1500元,那么需要支付给平台的服务费就变成了142.5元,加上一来一往两次顺丰运费,多支付的金额为202.5元,不算卖家加的钱,溢价率就已经上涨到了20.25%,若是再把卖家最初加的500元算进去,溢价率高达70.25%。


一句话,只要平台抽佣,无论这份佣金是以“鉴定”、“查验”,还是“仓储”等任何名称存在,都会客观导致鞋价不断高涨。


但遗憾的是,投资人大多站在用户的对立立场上。


当“鉴定保真”的故事渐渐演变成“鉴定定价”,那么就意味着平台具备了商品的定价权和话语权,这个名为“鉴定定价”的资本故事,也就顺理成章地打动了投资人。


只是苦了那些真正的爱鞋党,眼看着喜欢的产品渐渐成了橱窗中遥不可及的梦想。


有意思的是,“炒鞋”这个江湖,哪还有什么纯粹的用户?过滤了真正的爱鞋党们,所谓的用户也开始笃信“价值投资”,一只脚上了投资人的船。


炒鞋“毒”瘾回归


所以,即便2019年的炒鞋热退潮,市场陷入低谷,再无投融资事件传来。“换头”之后的得物依旧保持着一定的月活增长。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的公开数据,得物月活484.6万,环比增长14.95%,排名总榜427。而这个数字在2019年末为256.2万,排名总榜720位。


知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得物”在微博热搜的排名最高达到15,热度达到99万;在抖音热搜最高冲至第一,热度冲破1256万。


即便在这几千万的热度之中,关于平台潮玩还是炒作的争论依旧不绝于耳,但不可否认这个充满风险又令人上瘾的利益江湖,正在实现一定意义上的起死回生。


因为,没有人永远年轻,却永远有人年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二手   溢价   央行   球鞋   投资人   热潮   热度   原价   售价   鉴定   资本   疯狂   数据   用户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