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在「回复 C11 车主的 14 条建议」文章里,以工科出身的朱江明似乎在洞察用户需求中,从「幕后」开始走向了「台前」。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1992 年朱江明与傅利泉以 5000 元白手起家,从调度通讯行业白手起家创立大华,并在 15 年后把大华的安防和智慧交通成为全球第二。

在回眸一瞬间,创始人之一的朱江明押注在大华股份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对新市场的预判上。

而在来到零跑总部之前,我对于朱江明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一方面他擅长于计算机算法以及底层芯片的软硬件设计,一方面他又有着极强的发散思维以及用户运营思维。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而在之前我也恰好和零跑某位员工闲聊时提到:“历来朱江明对自研技术的狂人我至今还是敬佩,并把这份狂热带到企业中去,让我们颇显低调。

因为在许多潜力研究的工程师眼里,得到一个重要肯定的不是基于一张 PPT,而是真正推出一款“眼见为实”的用户产品,我们只有做出来才会去宣传。”

过去我对于零跑用户产品定义为「小型」、「大空间」、「智能化」具备差异化微型车,而当 C11 出现时,这款「眼见为实的用户产品」似乎有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促使我有一些新的好奇:

零跑 C11 的真正实力在哪里?怎么做到如此高性价比?零跑是否有智能化布局?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一、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从 S01 到 T03 车型的转变,零跑的思路也从做一个纯电动式的电动小跑车迈入精品的城市智能微型车。

如果说 S01 是零跑进入汽车市场后首款「从无到有」的产品,那么 T03 则是零跑将用户思维维度融入产品中,完成零跑 1.0 时代 「 0-1」 的过程。

而这也给零跑打下了一个坚定的基础。

包括从动力总成的研发到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的研发,并带领零跑完成了年销千辆级到万辆级的转变。

我们认为这就结束了么?

并没有,C11 的到来又带来了零跑新的思路。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C11 是要从品牌出发,基于智能化、产品化以及用户等多维度的综合性产品,也是属于零跑的 2.0 时代。

而技术出身的朱江明在带领团队进军新势力造车的「混沌」环境中,他似乎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即非互联网出身以及非传统车企出身的朱江明,在完成 1.0 时代的造车后,对产品的评价不是基于依赖营销本身,而在于零跑与用户本身的关系上。

例如从我今天向大家探讨的「智能化」维度以及「用户」维度上。


二、2.0 时代零跑如何构建「智能化」?

工科出身的朱江明在聊及智能化时颇有自身的想法和观点。

“我认为全球的 AI 算法中国做的是最强的,在安防应用上,从过去的车牌识别、闯红灯、卡口等,大华在视觉交通的表现上也是当前数一数二的企业。

而我们看到零跑 2015 年开始布局智能座舱和 ADAS 两个技术方向,但过去对于算法重视程度并不高,所以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开始重建新的智能化团队。”

当问到这个团队规模时,朱江明回应道:今年我们要组建一个 100 人专注于算法的团队规模,计划在两年内做到一个新的智能化高度。

1、零跑会不会慢了?

不会。

与传统的企业先入为主不同,零跑研发的思路是递进化思路。

以视觉为导向的大华股份本身是一家智慧物联的方案供应商以及应用服务商。

例如从端到端以视频为主导的安防、智慧城市道路等方案,是一家集成了传感器、训练平台、算法等在内的软硬件厂商。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现场我们也看到了包括单目摄像头、双目、三目、热感摄像头、雷达等多类传感器的融合,在各大城市对汽车、行人、自然环境等的感知与防护。

而背靠大华在感知与算法等优势上,零跑在新的智能化定义上有了更多的筹码。

例如利用大华的芯片、多维多种高分辨率传感器以及融合等应用,为智能驾驶提供一个硬件平台。

所以解决了硬件以及计算平台的基础问题,当前软件算法成为零跑下一个目标。

2、算法是「安全基础」

向来低调的零跑在此次 Waymo 挑战赛的自动驾驶 2D 实时检测组别中获得第一名,让许多人颇为惊讶与质疑。

而朱江明也坦率回应到:

“零跑第一次参加 Waymo 挑战赛,在 2D 项目中获得第一,我觉得算法是每个车企的基本功,是以数据为核心的基本功,这其中还涉及到安全问题。

例如如果系统检测不到车辆或者漏检,车辆会认为前方没有物体直接撞上去,所以我们只有解决了安全问题,才继续做舒适性等其它维度的优化。”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在 CVPR 2021 自动驾驶研讨会揭露 Waymo 开放数据集挑战赛的结果,零跑获得了 2D 实时检测的第一名。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在针对自动驾驶领域展示的计算机视觉与 AI 应用算法赛事中,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视觉系统以及图像分析等技术已从一个单一考量维度,上升到一个综合维度的评估。

在自动驾驶研发中,深度学习的视觉感知是同步将目标作「分类」与「检测」工作

这也意味着如果算法不支持对物体进行识别、分类,那么可能就意味着系统会将物体当作「不存在」,车辆也就认为前方没有障碍物。

所以这也是当前众多车企所下定决心要展开全栈自研算法的重要前提。

“包括当前许多 L2 功能,许多场景都会用到车道线检测,国内许多道路路线标线不是很清晰,我们的研发需要去适配更多贴合中国的环境。

例如大华在车牌识别方面,市场竞争是很残酷的。通过拿多家竞争公司直接对比,99.5%、99.9% 谁识别率高就用谁的。”

现场工程师也表示大华本身做的安防技术,其实是与自动驾驶的算法是互通的。

例如识别的目标包括障碍物、行人、车道线检测、运动物体等,其中单帧的算法是相同的,只需要在运动状态中做好稳定的跟踪算法。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3、C11 能实现 NOA 么?

“能。”

“在 C11 完成交付后,L2 级基本功能都会做好,我们计划在明年一季度推出高速 NOA。

在一同前往XCX CLUB 成员@来去无踪 也问及工程师:“C11 是否也会配备高精地图、RTK、IMU 等组成的亚米级定位系统?”时,现场工程师也确认:

“这些都会成为整车的标配,但软件是否需要收费,当前还暂未定论,因为这套硬件系统目前来说还是比较贵的。”


三、零跑是坚持自研道路么?

会。

总结上看,背靠大华在视觉方向以及芯片的积累,零跑的自研凌芯 01 也崭露头角,也是集成了高效的AI 神经元处理器。

这一次 C11 共搭载两颗 凌芯 01 芯片以及接入 12 路摄像头组成一个计算以及传感平台。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可以实现包括 360 环视感知、泊车、ADAS 域控制以及未来逐步迭代的 NOA 功能。

而工程师现场也透露,“非自研路线虽然可以快速推出,但在改动、适配没那么方便,自研的路线上本是有自研的基因在。

所以可以利用工程师思维设计整个硬件与软件体系,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把可控做到一致。”

例如在零跑 TO3 上,工程师针对整车的需求,将过去从成百个 ECU 的数量缩减为 13 个域控制器,并且利用全自研的方式,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效的 OTA 等可控需求。

而目前零跑内部分为两条路线跑,一条是完成当前智能驾驶的持续开发迭代,一条是基于 L4 路线的路径开发。

并且在团队划分上,会利用大华本身团队的优势与零跑做融合,达到更高效率的开发,并逐步把整个智能化团队独立出来。

我们前面提及的 100 人算法团队规模就包括了感知算法、决策算法以及规划、控制算法。

但在芯片后续的研发上,由于目前的部分国际化背景以及落地效率,在坚持自研的同时,零跑也会评估高阶智能驾驶的外部芯片和激光雷达以满足更高维度的智能化需求。

所以我们也可以猜测未来零跑的产品布局,以 L3、L4 级的智能驾驶方案将搭载在更为高端的车型规划上,并可能将整个智能驾驶的团队的开发的方案独立开来,实现外供。


四、零跑如何构建产品型「用户企业」?

除了「智能化」维度,我们基于「用户」维度继续展开。

朱江明提到:“我几乎现在把很多时间放在了用户的互动上,看看用户的反馈,原先我没有用真实姓名,也给许多帖子评论点赞!”

在官方发布的 14 条建议汇总中,每一条建议都得到了官方的回复,而这一次朱江明把潜在的网名改为真名,并实名回复了社区里网友的疑问。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而在 C11 发布后,零跑已确定了全系新增标配双层玻璃以及在 1 万元选装包上新增了用户呼声较高的座椅通风功能。

在我们现场体验到 C11 后提出的座椅角度问题上,回复信上也提到 C11 的座椅也正在进行第二轮的优化,包括座椅的角度调整、大腿承托性调整等。

朱江明如一个具备工程师思维的产品经理,似乎在与用户之间寻找到了一种亲密的关系。

「如果说造车是他利用键盘底下敲下的代码,那么用户可能就是他脑海中关于整个产品的灵感与画像,这也代表了朱江明的极致思维。」

正如他所提及的:“有那么多用户提出这个所求,肯定有它的意义。”

而在现场朱江明还举了一个例子,许多用户在提问有没有终生质保的问题,现在零跑也在考虑:

“首任车主会担心质量问题,解决他们的顾虑是否是在原来的保障基础上加入终生质保?”

类似的思路都在朱江明与用户的问题沟通中,问题不断被提取、权衡、验证。

“未来团队会上线解决用户的问题,互联网企业做的最极致是和用户交流,零跑也是要和用户打成一片,服务、产品开发、用户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大家备受关注的 8155 芯片组成的智能座舱上,可打断对话、连续对话等智能语音也计划在内。

并且在用户 OTA 需求跟进上,零跑也成立了由产品总监牵头的项目组,把问题和需求放入产品总监的工作表中,由他来跟进整个平台下的产品以及用户提出的需求。


#飞机先生观点总结#

在访谈期间,我们问了一个问题:

“ C11 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便宜?用户会不会担心质量问题?”

朱江明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定价理念。

某德国中高端品牌的车型和某国产品牌的车型两者间的成本差价可能只是 2 万,但产品价格区间可以做得很大,而零跑 15 - 20 万的价格区间相比 10 万元内的国产产品成本控制更为好控制,包括其中还加入了很多自研的零部件。

我们看到朱江明本身以大华的工科身份出身,零跑也从一个出行的代步工具开始,逐步利用自研以及对于产品规划的优势走出了一条跨级的道路。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我们回到开头的所以看到的问题,我们依旧在思考实现「用户企业」背后真正含义是什么?

是一句回复?一个功能改动?还是给用户一个贴近的价格?

在朱江明眼里可能都不是,在他眼中可能是一个用户需求与产品价值最大化的权衡,而需求本身也需要领导者从用户中来,再到用户中去。

对话零跑创始人朱江明|零跑进入 2.0 时代了么?

零跑 C11 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代表了零跑 2.0 时代的开始,从智能化、性能、空间等多元一体的开始,我们也有了新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大华   都会   维度   创始人   算法   出身   芯片   思维   视觉   团队   工程师   需求   现场   智能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