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手机推荐

3月份的新机实在是太太太多了,感觉各厂商把往年上半年会出的所有机型都全集中到了3月,所以后续的新机节奏应该会放缓很多。大家有购机打算的话,现在的参考信息和备选款式就足够多了,功课可以开始做起来了~


这次手机推荐可能也是有史以来新面孔最多的一次,因为今年的手机虽然创新性一般,但是配置和价格普遍都很实在,当然也跟市场竞争更激烈了有关,即使是经常“高低配”的蓝绿厂,现在的定价也合理了许多。对于消费者来说这肯定是好事嘛,选择的空间更大了。


对了,最近DC调光这个话题还是有许多人比较在意的,还有看到视频里提到的屏幕“频闪”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影响大不大。所以在文末有一个附录,讲了DC调光的原理以及具体机型的支持情况,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文末查阅,正式推荐中就不过多赘述了。


手机推荐


注①:推荐主要面向现阶段准备购机的用户,机型的选择也会注重时效性,较旧的型号或者有更好替代品的型号就不列入了,所以之前买的手机发现现在不推荐了完全不必在意,现在榜单上的可能过几个月也会更换一批。


注②:随着供应链的成熟,手机同质化现象也愈加明显,本文筛选了一些个人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推荐,没有列入的不代表就一定不好,更多的是希望大家根据得到的信息作为参考,更清楚自己的需求与购机方向。


注③:产品价格波动较快,价格标注经常会引起争议,总有人会说XX时间在XX平台通过XX方式可以买到更便宜的。所以特此声明,价格仅供参考,我会尽量选择比较合适的价格区间,具体价格还请结合实际情况,谢谢理解。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标签所表达的特点,是指相似价位内该产品较突出的特点,不可跨价位比较。如果自己对于某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请务必参照具体信息,比如查看CPU性能天梯表或者详细的手机评测等。


物美价廉丨约1000-1500元


千元档的新机目前更新较少,还有一个比较尴尬的点是,骁龙870的“降维打击”。现在千元机各方面的配置功能其实都比较完备了,但是处理器还是偏弱的,例如常见的天玑800,骁龙765G等,性能只有870的一半,而870现在的价格已经下探到了2000元价位。


所以现阶段的千元机推荐,主要选择低于1500元,各方面配置还算齐全的,适合对性能要求不高或者作为备用机使用的用户。如果想用的比较久,对性能和流畅度要求较高,还是建议购买2000元档的870机型,还有1799起的天玑1200机型。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处理器性能尚可,电池容量大,价格也够低,总得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短板。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目前仍然是千元价位可以买到的性能最好的手机,各方面配置也还不错。充电速度慢以及没有NFC是需要注意的点,不过在这个价位下也是可以接受的。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相较于Q2,主要升级点是OLED屏幕,更快的充电以及轻薄许多的机身(塑料后盖)。这个价格还是很有性价比的,但是要注意8+128的官方价格1999,十分贵,不建议购买,需要8+128建议去看看各大平台的优惠,感觉1699比较合理。


还有一款十分类似的Q2 Pro可以选择,不过目前好像接近停产了,价格也没有现在优惠幅度更大的V15合适,如果可以相近价格买到的话也值得推荐。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配置十分全面,玻璃后盖,高刷屏,NFC,红外,耳机孔等等应有尽有,外观还不错,拍摄水平也是同价位比较出色的。但是这个价格现在也不算便宜,性能较弱,就像上面提到过的,再贵就可以买到870处理器了。对于预算只有1500左右的用户,还是值得推荐的。


1600-2000元的机型就暂不推荐了,比如iQOO Z3,用的768G处理器就是765G的超频,性能提升不大,配置还不如Note9 Pro齐全。可以期待一下性能提升较多的新一代骁龙中端处理器780G和天玑1100/1200下探到1500价位,那样千元机也会更加具有性价比。


均衡全面丨约2000-3500元


这个价位是各品牌中端产品和子品牌产品的主流区间,也是在性价比上竞争最激烈的区间,可以算是“内卷”。竞争带来共同进步,所以在两三千元的区间,已经可以买到相当不错的产品了。不错的性能和屏幕,完善的配置都没问题,甚至可以部分方面接近旗舰体验。不过拍照方面大都比较基础,对拍照有更高要求的话就需要增加一些预算了。当然也有3000-3500拍照还不错的机型,具体推荐会提到的。


由于骁龙888的提升不如预期,870的价格又低很多,并且在高性价比机型上,也很难发挥出888对拍照算力的优势,所以在这个价位区间会更推荐870的机型。


还要补充一点,现在几乎各大品牌在中端机上都会用塑料中框,降低成本减轻重量,是否重要见仁见智。由于在这个价位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具体配置里就不特意标出来了,提醒一下对质感在意的用户,这次3500元以下的推荐产品,除了黑鲨4和Reno5 Pro+,全是塑料中框。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把它放在了2000档的价位,因为现在6+128的配置更多只是为了拉低起售价,货很少,并且想用的久一些也更推荐8g内存的,K40也同理。天玑1200理论性能和870接近,但是根据以往经验厂商的后续优化支持可能会弱些,主要还是性价比很高,游戏党更建议买打磨了一年的870。其他方面配置都还不错,还有耳机孔,塑料后盖会有一定的廉价感,同时换来了更轻的重量。综合来说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


对极限性能要求高(骁龙888),想要更快的充电(65W),玻璃后盖,也可以选择Realme GT,除了上述几点外几乎一模一样,价格贵800元左右。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这个价位的标杆产品,除了拍照一般外,各方面都没有明显短板,性能和屏幕素质还很突出,功能方面也十分良心,除了马达和扬声器外,NFC和红外也都有。而且这个拍照经过实际测试,比“扫个码”的水平还是要好的,具体细节可以看我的测评视频:

红米K40和小米11对比评测,差价2000元哪一个更香?


K40Pro主要的升级点是处理器升级为骁龙888,主摄升级为IMX686,价格要贵800元,本身的性价比也不错。但是由于870又太香了,还是更推荐K40标准版。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几款高性价比新机中唯一一款带光学防抖的,并且还有vivo下放的算法,算是同价位拍照突出的产品了,相较于K40还有更快的充电速度。还有一个卖点是“独显芯片”,其实主要是可以视频插帧,当作一个锦上添花的小功能就好。价格比K40要贵两三百,和K40具有同样的高性价比。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黑鲨4这次最大的改变是外观清爽了很多,不至于像以前的游戏手机一样造型那么夸张,拿出去会“社死”一样。并且这次的价格也很低,算是同价位充电最快,性能释放最强的产品了,并且还有升降肩键这种能很好改善游戏体验的配置,屏幕也很不错。当然堆料这么足,厚重是免不了的,即使是用了塑料后盖还是接近1cm厚,210g重,日用可能还是会有些不方便,就看个人情况了。对了,它虽然是塑料后盖,但是是上面几款里唯一的金属中框……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这俩就放在一起说了,因为和上述几款堆料的高性价比机型完全不是一个画风的。价格较高,档次算是上了一个级别,比较注重颜值和拍照。整机的质感都不错,屏幕黑边也控制的要更好,性能和屏幕都属于主流水平。拍照也是同价位很出色的,比上面几位要强不少。


但是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还是要尽可能的考虑下性价比,这两款的官方售价一个3500一个4000,这都出了好几个月了,现在这个价格买有些贵了。我看PDD以及一些线下优惠的售价都要低不少,图中标价是我认为比较值得购买的价格,可以作为参考。


备选:


小米11青春版,定位比较特别,十分轻薄,6.81mm/159g,还装下了4250mAh的电池,而且外观和配色都比较亮眼,适合女性用户选择。性能方面没那么极致,处理器是约等于骁龙855性能的骁龙780G,LPDDR4X+UFS 2.2,华星的90Hz OLED柔性屏,价格在2200左右,喜欢轻薄外观,对性能要求没那么高的话,还是挺值得考虑的。


一加8T,PDD价格在2700左右,算是K40的质感升级版,并且充电速度更快。但是拍照也很一般,价格比K40贵500左右,可作为备选。


小米10s,相较于K40主要升级点就是无线充电,对称式双扬声器,一亿像素主摄。屏幕是华星光电的曲面屏。喜欢米10外观和扬声器效果,以及更好拍照的话可以选择,但是价格贵了1000元左右,性价比偏低。


平价旗舰丨约3500-5000元


例如小米11系列,一加9系列等等,都是品牌的旗舰系列,所以它们的标准版其实各方面配置也都很不错了,并且价格要比Pro版友好很多,姑且称之为平价旗舰。


这类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配置整体都不错,有很多方面达到了旗舰的水平,但是像拍照或者快充这些方面会没有那么极致,算是给Pro留有空间。对这些方面没有太极致的追求,又想兼顾高配置和性价比,选择这个档位的机型是很不错的。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相较于小米11,均衡性会差一些,屏幕是E3的1080P,不支持无线充电,甚至还是不够旗舰的塑料中框。不过同时机身也更轻,整体配置还是比较不错的,功能方面没有明显短板,拍照在同价位算是比较突出的了,去年旗舰级的IMX689主摄,广角是主摄级的IMX766,还使用了自由曲面镜片来控制边缘畸变,比较可惜的是主摄没有光学防抖,还有个凑数镜头。总体来说,适合不那么在乎屏幕和无线充电,比较喜欢拍照和轻薄手感的用户。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小米11仍是4000元最均衡的,性价比在同价位中也比较高。4000元以下最好的屏幕,充电速度和电池容量都比较合理,功能方面也一向是小米比较良心的地方,很齐全。拍照比较中庸,还是去年的一亿像素主摄,并且凸起较多,不过是有光学防抖的,所以也能算得上这个价位的平均水平,广角很普通,弱于一加9。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和一加9的拍照配置近似,并且基本上补齐了一加9的其他短板,很出色的屏幕,并且还有LTPO自适应刷新率,支持无线充电,金属中框。处理器是骁龙870,虽然现在实际表现并不会和888有明显差距,但是使用870,LPDDR4X,Z轴马达,4500的起售价还是感觉偏高了一些。如果有线下优惠可以到4000左右,那和小米11是同样均衡,性价比不错的机型。如果不是对性价比非常在意,喜欢屏幕素质和拍照,能接受这个有些奇特的后置镜头造型,4500的价格其实也还算值得考虑。

Find X3 Pro就不推荐了,价格贵了很多,提升较小,不如同价位的一加9 Pro。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苹果的硬件配置和价格,其实没有太多和安卓类比的必要。对于iPhone的整体定价来说,iPhone 12就算比较“平价”了,而且电商平台经常会有优惠在5500元左右的价格,想购买的话记得多留意一下。iPhone 12可以算是在12系列里性价比最高的一款,和12Pro的差距不大,价格要便宜很多,比12mini的电池容量大些,并且支持双卡。所以预算在5000-6000,想购买iPhone,还是最推荐iPhone 12。iPhone 11除非特别便宜,不然就感觉有些过时了。


极致旗舰丨5000元以上


这档的产品就不用多说了,都是集大成者,各方面全堆满的真旗舰。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在用上了Color OS,补齐了系统的短板之后,一加9Pro可以称得上是几乎没有短板了。可能在充电或者长焦镜头还没有那么极致,但同时机身尺寸控制得比较好,摄像头的凸起这次也处理得很好,凸起较少。如果喜欢偏轻薄手感的旗舰机,它可以说得上首选了,如果可以接受重一些,要更大的电池容量和更好的长焦镜头,答案也很明显,小米11Pro/Ultra。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各方面都堆满了,出色的屏幕,双扬声器、X轴马达、IP68等等都一应俱全,还有超大底主摄GN2。用上了5000mAh的大电池并配上了双67W快充,代价就是会重一些,小米11Pro就有208g重了。

至于小米11Ultra,主要升级就是副摄规格的全面升级,更好的广角和长焦,还有个算是点缀功能的副屏。我感觉最重要的都不一定是副摄有多好多好,而是这个辨识度太高了,并且让人一看上去就很特别很贵。当然了,堆料这么足,还是陶瓷后盖,重量也到了234g。

所以可以接受200g以上的重量,小米11Pro和Ultra都是十分值得推荐的。追求实用性,其实Pro就很够用了,重量也比较合适。而预算充足追求极致,想要更好的拍照和辨识度更高的外观,可以考虑直接上Ultra,前提是可以接受这个重量和摄像头的凸起。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以目前的旗舰机的标准来说,充电和副摄算是比较一般,相对应的机身比较轻薄,不到190g。其他方面都可以算得上是旗舰机的标准,2K+120Hz的屏幕,主摄是GN1,功能方面也很齐全,可以算是魅族历年来配置最好的机型了。论堆料,魅族比一加9Pro和小米11P/U差一些,但是对于喜欢更轻薄的手感,还有喜欢Flyme系统的魅族老用户,还是不错的。


魅族18标准版算是为数不多的“小屏旗舰”,不过虽说是“旗舰”,还是牺牲了一些体验的,比如只有4000mAh的电池,主摄也降级为很平庸的IMX682,价格还很贵,要4400元左右。所以除非真的对小屏有很高的追求,不然不推荐。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还是那句话,iPhone和安卓系没有太多可比性,主要还是看对ios系统有没有依赖性。iPhone 12 PM是目前配置最高的iPhone,主要突出点是拍照和更大的电池,重量相对也要重不少。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简评:Mate40 Pro在Mate40系列里,算是兼顾高配置与正常价格的了,也相对好买一些。各方面配置都很好,提升很大的麒麟9000处理器,优秀的电池快充组合,拍照仍然是强项,完全不需要担心,主摄没有光学防抖会在暗光环境下弱一些,不过瑕不掩瑜,整体还是很好的,RYYB导致的偏色现象依然存在,但是比之前的P40系列改善不少。屏幕混用是老问题了,这次Mate 40 Pro的屏幕整体来说还算可以,即使抽到“周冬雨”,由于分辨率比较高,也还算可以接受,只是亮度稍低,相较于它7000元档的售价,算是个槽点。由于今年其他家新出的旗舰配置也都很好,甚至有一些方面强于它,并且价格更合适,所以感觉目前Mate40 Pro的价格还是有些贵了。


Mate40 标准版价格要低上许多,4999元起。它相较于Pro版,屏幕降级,快充降级,长焦降级,没有3D人脸识别和IP68,这个售价和配置还算合理,不够还是那句话,和其他品牌横向对比的话,价格还是比较贵的。


备选


三星S21U,除了充电较慢,各方面仍是机皇水平,主要还是太贵了,并且相较于国产旗舰也并没有明显优势,喜欢三星并且预算充足的话还是可以选择的。


S21虽然减配较多,屏幕降级为1080P+120Hz,还是塑料后盖,电池容量仅4000mAh,但是现在PDD很便宜,3900就可以买到,而且也可以勉强算是为数不多的小屏旗舰了,对小屏有追求的用户可以考虑,S20同理。




附录 DC调光原理及具体机型情况


DC调光这个概念是近几年才开始被重视起来的,因为以前的手机是LCD屏幕,几乎都是DC调光的,没什么需要强调的。所谓DC调光,简单来说就是LCD屏幕的液晶是不会自己发光的,需要靠背光,所以就调节电路功率来控制屏幕背光的亮度,很好理解。


随着OLED屏幕的出现,由于OLED数以万计像素点都是自发光的特性,很难统一调节亮度,容易色彩不均。所以就想出来了一个方法,叫做PWM调光。PWM不是靠改变光源的亮度调节屏幕亮度,而是通过屏幕的亮、灭交替来控制屏幕亮度。在屏幕较暗的时候,灭的占比就会高,较亮的时候,亮的占比就会高,所以要实现视觉上的屏幕亮度变化,肯定就需要以一个很快的闪烁频率来回交替


2021年4月手机推荐


上面的文字说明结合这张图片,应该可以更好理解PWM调光的原理。同时也可以看出,在亮度高的时候,“亮”的占比会高很多,也就更接近达到无闪烁的类DC调光。


所以国内厂商使用的大部分OLED屏幕,都是在低亮度的时候采用PWM调光,到较高亮度的时候,就会开启类DC调光。现在所指的DC调光功能,更多是指在低亮度下也可以开启DC调光,实现方式就不赘述了,弊端是会带来色彩不匀、偏色等问题,所以有些厂商在尝试过后,由于用户的投诉反馈,现在关掉了这个功能。至于三星和苹果的OLED屏,不仅没有低亮度DC调光的功能,高亮度也没有,全局PWM调光


说到这里,有些小伙伴可能就惊讶了,“我用了这么多年三星和苹果也没觉得不舒服啊?”最后就来说一下DC调光是否真的那么值得在意。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频闪频率越低,对人眼的危害就越大,而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危害可以忽略不计。问题就在于目前主流OLED的240Hz的频闪频率究竟有没有危害,尚无定论,因为这种频率的频闪是肉眼无法捕捉到的,也确实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PWM调光就一定会造成视觉疲劳等等。


所以我的建议是:

如果之前使用三星/苹果或者其他OLED屏幕的手机(是否为不支持DC的手机需要自己查询)没有觉得有异常,不必过于在意DC调光,可能你对频闪并不敏感。


如果之前没有使用过OLED屏幕,现在各品牌的线下门店还是很多的,最好去看一看体验一下。比如小米11就支持DC,而红米K40在低亮度的时候不支持,可以对比感受一下。


而有过明显看OLED屏幕久了会眼花头晕等现象,并且确定是PWM调光的机型,那这些小伙伴可能对频闪比较敏感,就需要注意下了。


本次推荐中具体机型调光方式如下(只说OLED机型,LCD屏幕不用在意)


支持全亮度DC:红米10X 5G;Realme V15;iQOO Neo5;黑鲨4系列;vivo X60系列;小米11系列;魅族18系列;华为Mate40系列。


低亮度无DC,高亮度DC:红米K40;Realme GT Neo;OPPO Reno5 Pro+。


全亮度PWM,无DC:一加9系列;OPPO Find X3系列;iPhone 12系列;三星S系列。


最后再补充一点,什么屏幕看久了都会累,爱护眼睛的话还是要注意多休息,尽量不要在暗光下看屏幕。而且国产的很多OLED屏幕只是不支持低亮度下的DC,在50%亮度以上就会开启类DC,在光线好的地方使用屏幕肯定会是个好习惯的~


大家有什么疑问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大家的购机选择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三星   调光   简评   小米   轻薄   亮度   旗舰   机型   处理器   性价比   屏幕   性能   功能   系列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