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所谓生态全家桶,主要还是以手机、电脑、平板为主的三件套。

这听起来很简单,可拥有完整闭环生态寥寥无几,这主要归咎于Windows和安卓系统之间的隔阂,像小米,即便有PC产品,也只是作为独立运行的个体,和手机没有任何联动,而谷歌自己的ChromeBook也因为大环境而无法生存。平板就更不用说了,以苹果的号召力也难以维护iPad的软件生态,应用适配逐年减少,更新速度每况愈下,优秀的应用不是没有,但是非常昂贵。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由此可见华为全家桶作为目前国产品牌里面唯一的独苗,有多么难得。从前年开始,我的电子产品渐渐地都换成了华为系产品。

软件保证生态下限,硬件决定上限。苹果大家都很熟悉,是这个领域里毫无疑问的标杆。所以在鸿蒙系统到来的前夕,我将从过来人的角度,通过和苹果全家桶的全方位对比,给大家讲述他们的优势和劣势。这次我说的不只是手机电脑和平板,还有耳机、手表等。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想弄明白这两个生态,必须搞清楚他们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不管是苹果还是华为,手机在整个生态链里都是绝对的核心。但苹果和华为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说到华为就不得不提鸿蒙的1+8+N战略,华为手机是这个战略里当之无愧的“1”,在移动终端三件套里地位最高,凌驾于电脑和平板之上。手机可以通过多屏协同和平板、电脑进行联动,相当于用电脑操作手机,浑水摸鱼和传输文件什么的,在功能性上要比苹果强得多。如果你是一个淘宝或者闲鱼之类的店家,你可以左边在Excel上复制快递单号,右边在淘宝/闲鱼粘贴发货,发货效率直接拉满有没有!而且还不容易出错。发烧友平时在酷安看到的图文,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快速编辑。换成苹果,没有多屏协同,就很不方便。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但也就是因为一切互动都是基于多屏协同,有时候反而会成为累赘。大家应该都知道华为一碰传吧?华为一碰传不是一个独立的功能,而是建立在多屏协同的基础之上的,意思就是,必须先多屏协同,然后才能一碰传。可我既然都多屏协同了,为什么不直接从手机里直接把照片、文件拖进电脑?原谅我的情商低,这个逻辑真的太傻x。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用手机分享给其他的华为设备是不能同时进行的,因为你不可能一个手机去投很多个屏,如果你有一个文件要分享给很多人,必须一个一个走过去一碰传,到头来小丑竟是我自己,还不如直接发QQ微信来的方便。问题是微信限制大小,如果你分享的是一个长视频,那就尴尬了。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这还只是麻烦而已,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关键是一旦离开手机,平板想要和苹果的AirDrop一样直接分享给电脑,对不起,做不到!可能有人会说可以通过华为云盘用其他设备上传和下载文件。那么,我用百度云不可以吗?而且华为云盘其他电脑也可以下载。再说了,云盘登的是个人账号,仅限于自己的设备之间同步而已,局限性也非常大,接电话什么的云盘就做不到。所以离开华为手机,鸿蒙1+8+N战略里的“8”,就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和其他品牌没什么太大区别。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面对Windows和安卓系统之间的巨大鸿沟,华为已经尽力了。多屏协同就是目前我用过跨生态的最优解,和苹果相比,是从被动变成主动的技能,多了一个步骤,能干的事却多了很多。你可以理解为华为生态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手机就是皇帝,事必躬亲,单向控制一切。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而苹果,更多依托与iCloud云服务,iPhone、iMac、iPad基本上是接近平起平坐的关系,就像美国的三权分立一样,相当于一个互通的圆环,只要登录着同一个账号就可以无缝衔接,简单无脑,有时候不需要任何操作。iPad和iMac都可以直接越过手机直接接收和处理手机端的消息,比如说接打电话、收发短信、接力什么的。可以说苹果三件套更像一个整体,设备数据实时同步,隔空投送可以在所有苹果手机、平板和电脑之间传输数据。用四个字概括苹果设备之间的联动——来去自如。

很多人选择苹果,不是因为iPhone有多么好用,而是他生态链里的其他产品优势太大,间接提升了iPhone的竞争力和用户粘性。像Apple watch、iPad、Mac book等等你根本找不到替代品,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苹果生态链用户的心声。明明iPhone一年不如一年,却还不得不为它买单。就像股市一样,一旦被套牢,就很难走开了。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那为什么我在对比两大生态链以后依然选择华为生态链呢?(我体验过朋友的苹果生态链,也在门店里体验过华为生态链)虽然因为某些原因,我需要两台手机,之前用的是华为和小米两个品牌的手机。

首先是因为mate40Pro,这个手机实在太完美了,就像我之前说的,鸿蒙的1+8+N战略,这个“1”非常重要,你必须出色到能够让我认为这款手机可以大部分地方都超过同价位的iPhone才行,mate40Pro它做到了。它的手机对我来说不可替代,有很多其他品牌手机都没有的优点。但这只是一个导火索,仅仅是手机做的好,还不足以让我做出选择华为生态链的抉择。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华为的其他产品在过去一年里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品类更加丰富,更加符合我对产品的要求,这才是最重要的根本原因。接下来讲到的是可穿戴设备和耳机,就是最能体现华为进步的地方,耳机和手表作为在生态链中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但是对于一些需要的人来说特别重要。大家也都知道,这两个领域,基本就是苹果的主场。

一个小小的耳机,就可以整出什么开盖弹窗、入耳检测、空间音频、智能切换降噪模式,再加上同类型里最舒适的佩戴体验,已经不是标杆这么简单了,简直就是手把手教你怎么做耳机。但华为一开始非要另辟蹊径,做半开放式主动降噪耳机,结果实际上手体验就是:开启降噪后风一吹,降噪直接形同虚设,满耳的风声和并不是很强的降噪。华为和三星用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有时候借鉴别人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坏的,没必要强行搞差异化。好在新出的freebuds4还不错,给了喜欢半入耳耳机的用户一个好选择。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但华为耳机的翻身之作还是freebudsPro,首先其佩戴舒适度和AirPodsPro就没什么区别,只是苹果的佩戴更加稳固,华为长时间佩戴不会感觉到明显不适,这是我佩戴完朋友的AirPodsPro和自己的freebudsPro以后的体验。至于耳机放盒子里难拿出来的问题,掌握技巧以后还好,至少我没有这种困扰,华为也贴心的设置了怎么拿去耳机的教学。只不过华为盒子更大,存在感更强、分量更足(高情商)。冬天放着还好,夏天放口袋会特别明显。功能方面,我很喜欢freebudsPro的智慧动态降噪。我认为现在的降噪耳机陷入了死循环,一味地提升降噪能力,却忽视了底噪和耳压在使用时的负面影响。而华为freebudsPro会根据身处的环境音,智能匹配合适的降噪强度。我认识的华为用户,基本是人手一个freebudsPro,这么夸张的占比,在其他品牌的耳机上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也侧面反应了它的优秀程度。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下面是智能手表。这方面争议就太大了,因为苹果和其他智能手表就完全不是一个思路。苹果为了手表的震动反馈可以用接近手表内部空间的二分之一去塞一块马达,其他厂商肯定会选择更大的电池,这里也没有谁对谁错,无非就是取舍问题。所以今天我们也不分高低,就说说华为对比过去的进步以及你从Apple watch转成华为手表以后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手表之所以长时间被人叫成大号手环,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应用生态,导致他们和手环只是外观不一样罢了,功能其实差距不大。到了watch GT2Pro,在鸿蒙的加持下,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三方APP,并且我认为在功能性上要比Apple watch更加实用。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举个例子,两个手表都可以下载滴滴打车,但是作用完全不一样,Apple watch主要是为了让你能够打车,你可以用手表选择目的地叫车,你看起来好像是非常非常牛逼啊,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手机,但是细想就会发现,其实屁用没有,因为直接用手机明明更加方便。既然是滴滴了,那么距离肯定一般比较远,除非你跟我说你出门不带手机,不过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不会这样做,所以这个功能真的挺鸡肋的。


华为的思路恰好相反。一般来说,我们平时用手机叫滴滴,有司机接单以后就会暂时退出界面或关闭手机,有时候一个走神可能司机到了都没有发现,GT2Pro就可以实时显示寻找车辆的情况、司机离你的距离和车牌号,并且震动提醒你。我觉得这才是手表应该做的事情,弥补其他设备的不足,而不是把明明可以在手机上很方便就能搞定的事挪到手表上来完成,希望其他厂商也可以学习一下华为,不要为了开发APP而开发APP,而是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手表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重要的是鸿蒙的加入并没有影响GT2Pro的续航,官方数据长达两周开启息屏显示以后也有一周左右的续航,更长的续航也让手表上那些健康检测功能得以发挥作用。不像Apple watch,晚上必须充电。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看到这里好像我一直在吐槽苹果手表,主要是因为苹果手表很多优点和iPhone一样,从纸面参数上你是看不出来的。可要说到流畅性、震动反馈和屏幕显示效果,不是我针对谁,除了苹果以外的智能手表都是垃圾。还是那句话,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没有办法对比。并且他们的基本功能都很齐全,属于各自阵营的标杆产品,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分出高下没有意义。


我们作为消费者只需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就行,其实智能手表这种东西,装饰品属性做好了,功能没有太多缺失没有太拉胯那就是好产品。

对于华为来说,freebudsPro和watch GT2Pro也成功让华为在这两个领域迈向了高端,大大增加了用户对华为生态的归属感。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目前还在出安卓平板的除了三星只有华为了,因为这个市场可以说是完全被iPad垄断了,堪称无敌的硬件配置和稳定的系统,拿来看爱奇艺的用不坏,拿来当生产力的非他不可,市场保有量可想而知。


而对于安卓平板而言,小众放大了她的缺点,各家UI五花八门素质参差不齐,厂家几乎没有话语权,应用适配极差,谁买那玩意儿啊。

直到2019年,华为新平板matepad Pro的发布改变了我对安卓平板的看法,前面讲过的多屏协同其实对笔记本的用处更大一些,华为的平行视界才是安卓平板里最实用的功能,甚至一举扭转了安卓平板在应用生态方面的劣势。iPad用户都知道,很多好用的HD版应用都不更新了,非要我下手机版本,打开用户强制竖屏使用,排版直接无脑放大,都不用我喷,这是给人用的吗?就这横屏体验,苹果还好意思卖2699的键盘套让我一直横着用。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而平行视界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功能巧妙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单纯地让应用单纯地改变dpi或者重新设计,而是合理利用宽屏的优势,让应用在横屏状态时,采用类似于分屏的逻辑,同时显示两个竖屏界面。这就意味着matepad Pro可以永远横着用,相当于走了个捷径,降低了软件的适配难度,一劳永逸,真是天才的想法。相比之下,硬件像是买系统送的,以前这句话我们都是用来形容苹果,但是matepad Pro真的也让我有了这种感觉。当然它本身的硬件也不差,麒麟990的性能在绝大部分场景下肯定是够用的,屏幕和扬声器也可以满足我对于娱乐的需求。可惜啊,出了制裁这档子事,否则,未来可期。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电脑反而没什么好说的。苹果电脑系统稳定,非华为用户,不玩游戏,预算足够,选它就对了。可问题是我预算不够啊,matebook系列无一例外都是轻薄商务本,在众多华为产品里面还算是有性价比的,虽然和今年的美帝良心想没法儿比,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你原价基本买不到!受禁令影响,现在是卖一台少一台,可偏偏华为引以为傲的多屏协同仅支持自家电脑,除非你自己改编电脑(我就是这样的),但是这样非常麻烦啊。如果华为能把多屏协同和MIUI+一样做成软件,贴个NFC标签,卖个几十块钱,激活密钥,我相信也有很多华为手机用户买的,这样不仅可以挣得到钱,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更加全面的生态,双赢的局面,真的希望华为可以考虑考虑。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不过比起多屏协同的开放,我最期待的还是鸿蒙系统的电脑,万一有的话,那将是比苹果三件套更加整体、更紧密的联动,也可以借此打破Windows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手机都要来了,PC还会远吗?


云服务经常被大家忽视,却无处不在,说到底,硬件只不过是在充当云服务和软件的载体,所以前面讲硬件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提到过

华为的云服务和苹果一样,分为云空间和流媒体,云空间和苹果的iCloud差不多,会定期备份手机上的所有内容,包括图库、备忘录、桌面等等。你换新手机的时候,基本上是一比一同步过去的,和iPhone一样省心,不过好像没多少人用。免费送的5GB云空间肯定是不够的,选择连续包月以后,华为200GB和2TB的价格是苹果的一半。但华为有一点做得很恶心人,连备份频率也要分三六九等,想每天自动同步居然必须要办理最贵的尊享套餐。这刀法就和p40一样,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说到这我想问问,你们有多少人开通了云空间套餐?虽然不用问也知道不多,但总归还是有的。而安卓手机自带的流媒体服务,就真的是存在感极低,也没什么太大用,反正我到手就关,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这篇文章我特意亲自体验了一下,首先它不像Apple Music一样拥有自己的版权和曲库,华为音乐和华为视频更像是整合了国内的第三方流媒体软件,最明显的就是视频,和优酷、腾讯进行合作,绑定账号以后,你在腾讯视频的会员在华为视频上也可以使用,所以我为什么不直接用腾讯视频?最起码还多了个HDR的选项。


华为音乐就更鸡肋了,它不是整合第三方资源,你可以理解成一个换皮的QQ音乐,但是会员你得重新买。这就是问题所在,安卓自带的流媒体服务都是依托于第三方,甚至功能还更少,基本没有任何优势。而苹果则拥有自己的核心版权,和众多艺人有合作关系,有会员以后,新专辑上线也不需要重新掏钱买,虽然我也不用Apple Music,但是必须承认苹果这里做得就是比安卓更好。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出于现有条件下的软硬件限制,华为提出1+8+N的生态战略,就决定了它和苹果有本质上的区别。华为是靠着手机让你进入华为生态链,苹果则是靠着生态链卖给你手机,哪条路更难走,显而易见。特别是以前,因为华为生态产品比较拉胯,在用户粘性上,华为是远不如苹果的,华为容错率太低,毕竟你很难保证你每一代旗舰产品都很牛逼、能紧跟时代或领先行业。,一旦哪一代旗舰拉胯了,就非常考验用户对于多屏协同的依赖性了。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而苹果就无所谓,手机不行还有平板,平板不行还有电脑,电脑不行还有手表和耳机,总不可能一年之内所有产品同时拉胯吧。再加上除手机外,其他产品的生命周期的非常久,苹果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问题负面影响会被降到最低。就比如iPhone11和12,前者在5G手机扎堆发布的时候发布4G旗舰,后者在高刷新率屏幕都普及到千元机上的时候发60hz屏幕手机,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买单,这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苹果在生态方面的巨大优势。生态就是苹果取胜的法宝,优秀的软件打造极高的生态下限,硬件三叉戟,爹爹相互,冲击上限,只要有一个冲击成功,大部分用户就还会为此买单。

华为VS苹果生态链,两个发展方向,谁的体验更好?

但我还是选择了华为,因为2020年是华为最好的一年,华为不仅推出了华为史上最强的一代mate,第一次让我认为,安卓机皇的宝座是不是可以让华为坐一下了?其他产品也多管齐下,手表耳机,取长补短,电脑平板,另辟蹊径。这些即便谈不上超过苹果,但平起平坐是没问题的。华为进步了很多,我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很多,从谁TM买华为啊到没有谁比我更懂华为,这可能就是成长吧。对于美国政府的制裁,我表示无能为力,这些华为设备就是我仅能为华为做的一点事。


加油吧!华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三星   华为   生态   苹果   鸿蒙   发展方向   平板   手表   耳机   两个   功能   用户   设备   系统   电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