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重申不造车 联想也跟进!杨元庆:关于不造车 我们比华为更坚决

你更喜欢燃油车还是电动车?

如果你更喜欢燃油车,那么得抓紧时间购买了,以后路上跑的可能都是电动车了。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这其中主要原因除了环保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中国在燃油车领域很难超越国外企业,但在新能源领域却拥有极大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

华为重申不造车 联想也跟进!杨元庆:关于不造车 我们比华为更坚决

换句话说,燃油汽车附加值高,但大部分利润被国外企业赚走,中国企业只能沦为代工厂,而电动车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翻身的机会。进一步来讲,电动车就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或者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口。

因此,你可以看到,资本早就闻风而动,纷纷开启跨界造车,比如手机行业的小米,家电行业的创维,互联网行业的360、百度等,甚至是地产行业的恒大也一猛子扎进了造车领域。

在这些跨界造车的新玩家中,资本其实最希望华为造车,因为其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都要更强。于是你可以看到,在资本市场隔三岔五就有传闻称华为要造车或者要入股某家主机厂商。这种消息往往都能拉高相关企业的市值,因此常常有人释放假消息以此牟利。

华为重申不造车 联想也跟进!杨元庆:关于不造车 我们比华为更坚决

就在不久前,华为再度发布声明重申不造车,称“华为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而这样的声明,华为已经发布了数次。华为发布该声明后,相关车企纷纷股价大跌,北汽蓝谷跌停,长安汽车也暴跌9.68%,华为虽然没上市,但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华为重申不造车 联想也跟进!杨元庆:关于不造车 我们比华为更坚决

除了华为以外,舆论也比较关注其他几个传统科技巨头是否会进入造车领域,联想就是其中之一。

5月27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联想坚决不造车,比华为还坚决。

杨元庆指出,我们不会赶热闹,联想在PC等领域的赛道足够宽,战略足够清晰,我们的精力有限、资源有限,要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放在已经明确的赛道上。

华为重申不造车 联想也跟进!杨元庆:关于不造车 我们比华为更坚决

1、如何来理解杨元庆说得“比华为还坚决”这句话?

华为和联想基本上属于同一时代诞生的硬件巨头,如今华为在通信领域遭到无端制裁,业务发展受到限制,理应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华为虽然不造车,但是却掌握了电动车领域的最核心技术,未来目标是要做电动车产业的博世。

华为重申不造车 联想也跟进!杨元庆:关于不造车 我们比华为更坚决

而联想也面临全球PC市场逐渐饱和的困境,按理说也需要寻求新的业绩突破口,但联想却在电动汽车行业没有任何布局。这也是为什么杨元庆说联想不造车比华为更坚决的原因所在,因为它本身就没在这个领域有多少积累。

2、为什么联想不急着追求造车风口?

实际上,联想造车的难度并不高,毕竟本身就是硬件行业巨头,在产业链有一定的地位。再说,连360、滴滴、百度这种软件公司都敢下场造车,联想这种传统硬件巨头有啥不敢的?

中国企业在“三电”领域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因此造就了国内非常成熟的电动汽车产业链,这让新能源整车制造难度直线下滑,于是你才能看到国内各行各业的企业像下饺子一样进入到新能源造车行业。

华为重申不造车 联想也跟进!杨元庆:关于不造车 我们比华为更坚决

由于硬件产业链过于成熟,那么未来各家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硬件方面会高度同质化,有点像现在的智能手机行业,处理器、屏幕基本上用的是同一家供应商。硬件同质化,那么未来汽车的差异化就会体现在软件方面。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关键词。周鸿祎曾直言:“智能汽车本质上就是4个轮子上的一部超级智能手机。”这种软件定义汽车的言论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华为也认为汽车智能化的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室。

华为重申不造车 联想也跟进!杨元庆:关于不造车 我们比华为更坚决

如果以这种逻辑来思考,那么联想非常适合造车,比较可以把汽车当作是PC来研发。但可惜的是,联想在PC上也只是停留在硬件组装的阶段,对人机交互和软件生态的思考并不多。

以“软件定义汽车”来理解未来的智能汽车,那么未来人车交互会更依赖软件,而非硬件。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行业,堆砌参数越来越得不到用户的认可,优秀的生态、高效率人机交互和场景联接才能成为智能设备的“护城河”。而这方面是互联网企业的传统优势,却不是联想的优势。

华为重申不造车 联想也跟进!杨元庆:关于不造车 我们比华为更坚决

3、结语:联想可能会通过什么方法进入汽车领域?

未来的智能汽车有三大核心技术,包括“三电”、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其中智能座舱就是人车交互、操作系统、软件生态等,以目前联想积累的技术来看,联想在“三电”和智能座舱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因此不造车是正确的选择。

但未来联想可能会通过自研或者投资入股的方式进入自动驾驶领域,这一领域相对其他两大核心技术来说,门槛较低,上限更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在自动驾驶领域,除了少数提前布局的龙头企业以外,大部分厂商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华为   座舱   突破口   新能源   智能手机   电动车   燃油   巨头   领域   未来   硬件   智能   汽车   行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