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是古代镇痛药,曾用作麻药,现代也用于鼻炎、中风、心动过缓

上次我们说到细辛常用于风寒表证,以及各类寒证,由于血遇寒则凝,不通则痛,所以细辛也广泛用于各类寒性的疼痛,包括头痛、关节痛、牙痛、心痛、胃痛等。(上文链接见文章底部)

细辛是古代镇痛药,曾用作麻药,现代也用于鼻炎、中风、心动过缓

细辛

一、细辛在其他疼痛症中的应用

1、经脉受寒,一身疼痛

细辛用于疼痛,可用于经脉受寒所致全身疼痛,尤其是四肢冰凉的情况。常与温经止痛药配伍,如《伤寒论》当归四逆汤,细辛与当归、桂枝、通草等同用,用于血虚且寒凝经脉的情况。

细辛是古代镇痛药,曾用作麻药,现代也用于鼻炎、中风、心动过缓

现代还以细辛用于指(趾)端动脉痉挛症(雷诺病)、血脉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冻疮等属于寒凝血滞者,取其散寒、通络、止痛的效果。[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1479]

2、痛经及产后腹痛

《圣济总录》以细辛配伍当归、川芎、桃仁等,用于闭经、痛经,经期腰痛,也用于产后血气不散,胸腹刺痛感。

3、外伤疼痛

现代临床认为细辛还可用于外伤肿痛,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细辛,可增强镇痛消肿的作用。[国医论坛,2004,19(5):28]

4、用作麻药

细辛外用,还可以用作麻药,对外伤、风湿痹痛等多种疼痛,有麻醉止痛之效,如《喉症全科紫珍集》记载,细辛与川椒、白芷、川乌、草乌等外用作麻药。

二、细辛用于诸窍不通——通窍作用

1、鼻塞不通——鼻窍闭阻

细辛升发辛散,有通窍之效,常用于鼻窍不通。除风寒感冒所致的鼻塞不通之外,还用于鼻窦炎(鼻渊)等鼻科疾病所致的鼻塞、流浊涕、头痛者。

如《普济方》单用细辛粉末少许,吹入鼻中,用于鼻塞不通。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细辛配桂心、川芎、吴茱萸等,制成膏剂,以锦布包裹,塞入鼻中,用于鼻塞、流涕不止。

现代临床以细辛配苍耳子、白芷、辛夷、菊花、羌活等,组成鼻通散,用于急性鼻窦炎。[甘肃中医,2005,18(12):17]

也有以细辛为主,配伍黄芩、白芷、苍耳子等制成的辛芩颗粒,用于过敏性鼻炎。[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22(6):603]

细辛是古代镇痛药,曾用作麻药,现代也用于鼻炎、中风、心动过缓

鼻炎

2、耳鸣、耳聋——耳窍闭阻

细辛用于通窍,也可用于耳窍不通。耳窍不通,常因气郁阻塞耳窍所致,常见耳鸣、耳聋

如《龚氏经验方》去少许细辛粉末,制成丸剂,锦布包裹塞耳中,名聪耳丸。

《太平圣惠方》用细辛配黄芩、大黄、防风,制成膏剂,滴入耳中,用于风热入脑所致耳聋。

3、中风昏倒——心窍闭阻

中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属于心窍闭阻情况的,古代用细辛粉末少许,放在鼻前嗅,起到通窍、醒脑回苏作用。配伍皂荚、麝香、冰片等开窍药同用,即《丹溪心法附录》通关散,效果更迅速。

4、小便不利——尿窍不通

中医认为,肾司二便,如果肾受寒,则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容易导致小便不利。细辛辛温入肾经,可以祛寒通阳,助小便以利。

如《圣济总录》细辛饮,以细辛配肉桂、附子、干姜、黄芪、白术等,用于阳虚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利小便时,同时宣通肺气,有利于利水道,可配伍麻黄、桂枝等宣通肺气药同用。

三、细辛用于肺寒咳喘

细辛用于寒饮咳喘,表现为痰多,痰色清稀,历来多以细辛配干姜、五味子同用。

风寒咳喘,多与麻黄、桂枝等同用,如《伤寒论》小青龙汤;

肺寒咳喘,可与炮姜、茯苓、五味子、炙甘草同用,如《圣济总录》温肺散。

虚寒冷哮(支气管哮喘),可以细辛与麻黄、五味子、半夏、黄芪等配伍。

细辛是古代镇痛药,曾用作麻药,现代也用于鼻炎、中风、心动过缓

哮喘

四、细辛用于口舌生疮

细辛外用,可用于口舌生疮,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兼金散,以细辛配黄连或黄柏,研成粉末撒在患处。

《卫生家宝方》以醋或水和蜂蜜调细辛粉末为糊状,敷在肚脐上,用于口腔溃疡

五、现代药理作用

1、细辛有解热镇静及抗炎镇痛作用。对牙痛、神经性疼痛、头痛、跌打损伤痛等多种疼痛都有一定镇痛作用。细辛有一定局麻作用,50%的细辛煎剂麻醉效果与1%的普鲁卡因接近。

2、细辛对心脏有明显兴奋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所以,对于各类原因引起的心动过缓,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临床报道多以细辛与麻黄、附子、桂枝、黄芪等配伍复方为主,尤其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最为常用。

细辛是古代镇痛药,曾用作麻药,现代也用于鼻炎、中风、心动过缓

麻黄附子细辛汤

3、细辛挥发油有一定缓解动物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有平喘作用。

关于细辛的毒性,有很多的注意事项,我们下回分解。

#哆咖医生超能团#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圣济总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国药典》《中华临床中药学》

相关链接:

细辛用于4类风寒感冒,也是古代镇痛药,用于头痛、胃痛、关节痛


本号已签约维权骑士,本文为黄药师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它用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细辛   麻药   咳喘   伤寒论   附子   麻黄   桂枝   白芷   黄芪   当归   风寒   经脉   鼻炎   粉末   心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