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又是什么意思呢

俗语虽然简短,却句句饱含深意,民间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流传至今,这也是古人们总结的经验之谈。

有的虽已不适合现在的时代,但多数俗语还是会令后世少走弯路的。下面我们看一下这句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什么意思?

俗话说:“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又是什么意思呢

“好女不观灯”这句话的观灯是指灯会,古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古人们受其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好女子就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就是要出门也必须要有家人陪同,若是没有家人陪同的话,一般情况都是不能和未婚、非亲属男子在一起单独聊天吃饭的,否则的话古人们就认为是伤风败俗,有损道德规范。

女孩去灯会看灯,灯会人来人往,什么人都有,在这热闹的环境中很容易招来是非,被一些浪荡公子欺负或者侵犯,等以后再嫁人时,也是好说不好听。

传统的女子都是深闺简出,不轻易让别人看到,更不要说去灯会观灯了,所以人们就把“好女不观灯”作为女子的一种行为准则。

俗话说:“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又是什么意思呢

“好男不鞭春”这句话,就是说好男人不去参加鞭打春牛的活动。“鞭春”传说有这样一个典故:

据说“鞭春”源于隋炀帝下江南时,正赶上立春这天过生日。因隋炀帝属牛,一时高兴,便下令天下耕牛休息百日。

当时正值农忙季节,农民没了耕牛耕田,田地荒芜,百姓遭殃,但敢怒不敢言,只好拿牛出气,用鞭抽打牛来出气,后来演变成了鞭打春牛的活动。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秋冬已过,万物复苏,春天到了播种的季节,在农村,春天时期人都开始去地里面种庄稼,等着秋天收粮食。在这个时节,以前一些地方就会举行一种叫做“鞭春”的仪式。

俗话说:“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又是什么意思呢

参加活动的多是年轻人,年轻人容易冲动,意气用事。为了争第一,年轻人之间很容易发生争执,而引发矛盾,大打出手,闹出不愉快的场面。

本来是祈求福气却整了一肚子气,实属不应该,所以就有了“好男不鞭春”的说法。

“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运用到现在就是说好女孩不要常去一些歌厅、夜总会,酒吧之类的场所,在这种场合的人,多是来取乐享受的,很容易招致是非。

俗话说:“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又是什么意思呢

当然了,在当今的开放年代,男女平等,人们受各方面及经济的压力,偶尔放松一下也不是不可以、但不可沉迷,留恋于灯红酒绿之中。一个好青年应该踏踏实实,不要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争强好胜才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春牛   人时   伤风败俗   耕牛   敢怒不敢言   灯会   俗语   俗话说   是非   家人   季节   年轻人   春天   传统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