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后,出殡那天为啥要摔瓦盆?该谁摔?

在丧葬习俗文化中,农村依然留有很多的规矩和讲究,人过世首先通知族里人及亲朋好友,搭上灵棚,祭祀三天,然后下葬,以示后人对过世之人的孝道和尊重。出殡这天摔瓦盆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要摔瓦盆?是谁摔瓦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人去世后,出殡那天为啥要摔瓦盆?该谁摔?

摔盆是民间一种不约而同的习俗,现在很多农村仍是如此。要摔的瓦盆通常都是陶制的,平底圆口,直径大约为四寸,深一寸多的样子,底部有一小孔,类似于常见的花盆儿。民间又叫“老盆”,“阴阳盆”。

这个瓦盆原先是放在灵堂牌位前的,其作用是为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祭奠时奠酒所用。里面装有沙土,用白纸裱糊盆口,中央用一小撮稻草替代香烛。祭奠者祭酒时倒入其中,里面有沙土也便于吸收。到了出殡时才会由孝子当众摔碎,而且还是摔得越碎越吉利,这有什么讲究吗?

人去世后,出殡那天为啥要摔瓦盆?该谁摔?

至所以摔瓦盆和恩惠有关,这里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读书人,名叫张生,娶妻何氏,生下一男孩取名金生。谁料金生刚满月,何氏便不幸死去。一个大男人很难照顾好孩子,不久,张生又续娶了个妻子名叫慧娟。慧娟很是贤慧能干,待金生像亲生儿子一样照顾。

天有不测风云,谁想到孩子刚满三岁,张生又一病身亡,撇下慧娟和金生,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苦渡时光。慧娟靠纺线织布维持生活,虽然生活艰难,可她对金生很是疼爱。床头柜上放有一个瓦盆,慧娟纺织换回钱来就买一些瓜果梨枣或好吃的就放在里边,让金生随便拿着吃。金生慢慢也就成了习惯,想吃东西就在盆里拿东西吃。

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慧娟省吃俭用又送孩子上学读书,金生倒也聪明,一教就会。十五岁中了秀才,十八岁中了举人。金生也成了全县出名才子,但想吃东西就到柜顶盆里拿东西的习惯一点没改。

慧娟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金生可着了忙,请医治病,煎汤熬药,不分昼夜的伺候,夜里困了,就和衣躺在娘的脚头上睡一会儿。想吃东西了就伸手去柜上盆里摸,母亲病重,没了母亲在盆里放东西,当然也就剩了个空盆,这不禁让金生更加想到娘的好处。

人去世后,出殡那天为啥要摔瓦盆?该谁摔?

心里也盼望娘能尽快的好起来,可伺候的再好,无奈母亲积劳成疾已患上了绝症,不久母亲便撒手而去。金生哭得死去活来。别人劝他吃点东西,他便想起娘在时在柜上专门为他放的瓦盆,一看到瓦盆,哭的更加伤心。

邻居们知道此事后,就商量把盆摔了,这样不吃不喝也不是办法,摔了瓦盆也免得金生触景生情。可跟金生一说,金生说什么也不愿意,他已把瓦盆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一晃三天就要发丧了,金生想着娘惯他吃惯他喝对他的疼爱,娘把对自己的一切疼爱都倾注在了这瓦盆里,就头顶着瓦盆跪在棺材前哭诉,哭着哭着就昏了过去,人们便趁这个机会使他把盆给摔碎了。

从这以后,谁家父母故去,儿子为表示孝心,就也买个瓦盆,在盆内烧上纸钱或奠祭水酒,孝仿金生。等到出丧时,在大街上当众把瓦盆摔了,也就有了摔盆这一说。

人去世后,出殡那天为啥要摔瓦盆?该谁摔?

摔瓦盆不言而喻,当然该有主丧孝子来摔了。简单地说,就是由长子来摔,若长子早逝由长孙接替,其他的孝子孝女是没有摔瓦盆的权利的。若是长子无后,则轮到次子,并以继承权的顺序依次类推。

如果死者后继无人,则会在同族血脉关系较近的后辈中寻找合适的人选摔瓦盆,当然,摔瓦盆的族人也就拥有了继承死者遗产的权利。

因为在封建社会里,讲究的是传子不传女,认为女儿出嫁了就是外姓人,遗产不应该留给同姓人。不过也有例外,如果没有儿子,女婿也是摔瓦盆的人选。人们常说“一个女婿半个儿”。

人去世后,出殡那天为啥要摔瓦盆?该谁摔?

更何况在当今的社会男女平等,作为子女都有抚养老人的义务,同时,也都有继承权。总之,摔瓦盆无论谁摔,都是一种外在的孝道展示,能让老人在有生之年感到一丝丝温暖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瓦盆   长孙   沙土   继承权   孝道   孝子   长子   女婿   疼爱   讲究   儿子   母亲   东西   孩子   柜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