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有袋动物的乌托邦在哪里?肯定大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地答道:澳大利亚。

的确,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澳洲成为了有袋动物的天堂,世界上95%的有袋动物都生活在这里。

包括袋鼠、树袋熊、袋熊、袋狼及袋狮这些有袋动物都生活或曾经生活在澳洲,但是如果提起袋獾的话,估计就没有太多人了解了。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最近袋獾又被舆论带到了风口浪尖,玛丽亚岛内的近百只袋獾竟然把岛内生存的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也让澳洲人尝到了随意引入外来物种带来的苦果。

袋獾是澳洲独有的一种有袋类食肉哺乳动物,现如今它们只生活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玛丽亚岛中。

袋獾是袋獾属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动物,周身长着黑褐色的毛发,唯独在胸前和臀部长有小面积的灰白色毛发,袋獾的身长在50厘米左右,尾巴达20厘米左右,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可爱的小黑熊。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千万别被它可爱的外貌所欺骗,袋獾是一种战斗力非常强悍且脾气暴躁的动物,它的咬合力惊人,在同等体型的动物中,袋獾的咬合力排名第一,如果将其放大至狮子的体型,它的咬合力将达到狮子的三倍。

袋獾浑身上下长满了结实的肌肉,因为经常尖声嚎叫且散发着恶臭,在早期被当地人称为“大嘴怪”或者“塔斯马尼亚恶魔”,所以在未成为保护动物前,经常被人们捕杀,导致它们的种群数量锐减。

一只10斤左右的袋獾就可以捕食60斤左右的袋熊,所以也经常有人将袋獾和非洲的蜜獾做比较,看谁的战斗力更强。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袋獾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蜜獾

别以为袋獾只对猎物凶狠,它们对同类也经常下狠手。袋獾脾气异常暴躁,骁勇好斗,一言不合就开始和同类撕咬,每一口都朝着对方的脸上咬,可谓招招致命。

袋獾也和平头哥蜜獾类似,不是在打架,就是在去打架的路上,争夺领地要打架,抢夺猎物要打架,相遇之后要打架,甚至是谈恋爱繁衍的时候还是要打架。

也正是因为袋獾一言不合就咬脸的习惯,才给它们带了险些灭族的灾难。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在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世纪里,袋獾的种群数量开始急剧减少,这和人类的捕杀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直到澳洲袋狼灭绝之后,当地人才意识到袋獾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于是在20世纪40年代,袋獾正式成为澳洲保护动物。

在人类的保护下,袋獾的种群数量开始缓慢增长,但是到了1996年前后,科学家发现许多袋獾的面部出现了溃烂脓肿的现象。

并且脓肿还会向袋獾的脖子和其他长有淋巴的部位扩散,这导致患病的袋獾食欲减退,倒地不起,有的袋獾在发病几天至几个月内便会死亡。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科学家利用死亡袋獾的遗体检测出这些袋獾全都罹患一种致命的癌症,随后命名为袋獾面部肿瘤。短短几年时间内,袋獾的种群数量减少了50%以上,甚至个别岛屿的袋獾族群因癌症的扩散而直接全部死亡。

袋獾自己都想不到,已经成为保护动物的它们,在2008年又进入了极度濒危物种名录,科学家也开始想尽办法拯救袋獾。

袋獾面部肿瘤非常可怕,致死率达100%。就算体格最为强壮的袋獾在患病之后也难逃一死。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科学家们发现袋獾的肿瘤都长在面部,难道它们是通过撕咬面部传染上癌症的吗?

人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癌症是不具备传播能力的,因为癌细胞无法躲过生物的排异反应。

科学家通过检测发现袋獾共有7对染色体,而罹患癌症的袋獾中的染色体被癌细胞破坏地支离破碎。通过对其他患病个体的检验,发现连破坏的方式都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科学家们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所有患病袋獾身上都有同一种癌细胞,并且这种癌细胞可以通过伤口进行传播。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那么癌细胞是如何躲避袋獾的排异反应,从而快速传播的呢?科学家们猜想,因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塔斯马尼亚岛上的袋獾从很久以前就开始近亲繁殖,亲缘关系非常相近,都属于同一族系。

在癌细胞的眼里,数以万计的袋獾都有拥有类似的基因,所以癌细胞可以躲避排异反应,肆无忌惮地在个体之间通过袋獾撕咬面部来进行传播。

9年前,澳洲科学家迫于无奈,为了保护最后的未患病袋獾,未经考察就将28只袋獾人工迁入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附近的玛丽亚岛中,使未患病袋獾躲避癌症,隔离繁衍生息。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澳洲人以前有不少“神操作”,导致个别动物泛滥或者出现灭顶之灾,而这次也是一样,虽然隔离使得袋獾没被癌症灭绝,但是玛利亚岛中的3000多只企鹅可就倒霉了。

对于这3000多只企鹅来说,可谓是飞来横祸,羊入虎口,28只袋獾在此处休养生息,渐渐增长至了近百只,而它们最主要的食物就是企鹅大餐,饿了吃企鹅,闲了吃企鹅,无聊了再咬死几只企鹅,导致企鹅数量锐减。

而在近期。塔斯马尼亚鸟类协会展开了一项研究,发现玛丽亚岛上的企鹅基本已经全被袋獾吃光了,这实在是让人痛心不已。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想要在本土引入其他非本土物种,一定要做好前期调查,引进物种吃什么,会造成什么破坏,都要提前预判和分析,不能心血来潮直接引入,否则很可能就会变成不可逆的生物大灾难。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塔斯马尼亚恶魔之殇,躲过癌症灭族,反把当地3000只企鹅吃到灭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企鹅   玛丽亚   癌症   袋熊   澳洲人   澳洲   种群   澳大利亚   癌细胞   物种   面部   科学家   恶魔   数量   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