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天可能接触的黄曲霉素到底有多毒?

又是一年梅雨季节,俗话说: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温度高、湿度大是梅雨季的主要特征。这段时间除了感觉衣服永远晾不干之外,大家尤其要注意的是食品安全,这种高温高湿环境,食物极其容易发霉变质,一旦发霉就容易产生黄曲霉素,对身体产生危害。

生活中每天可能接触的黄曲霉素到底有多毒?

还记得去年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9人在家中聚餐时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致7人死亡。经公安机关对现场提取物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近几年,关于黄曲霉素的科普也写过几篇,多数是关于黄曲霉素致癌,尤其是致肝癌的文章。黄曲霉素急性中毒,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食物霉菌产生的毒素量很低,只有严重霉变的粮食才可能会含有大量毒素,从而导致急性毒性。然而,此次事件,小小的黄曲霉素却夺走7条生命,可见其含量很高,毒性巨大。

生活中每天可能接触的黄曲霉素到底有多毒?

黄曲霉素有多毒?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迄今发现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致癌力是标准致癌物二甲基硝胺的75倍。黄曲霉毒素比眼镜蛇、金环蛇的毒汁还要毒,比剧毒农药1605、1059的毒性强28~33倍。黄曲霉毒素B1的半数致死量为0.36mg/kg,一粒严重发霉含有黄曲霉毒素40μg的玉米,可令两只小鸭中毒死亡。

1974 年印度发生最为严重黄曲霉素中毒事件,印度西部两个邦200多个村庄皆以玉米为主食,由于当年雨水过多,造成玉米严重霉变,村民食用这些霉变玉米后导致397人中毒,106人死亡,尸检及病理证明,这次中毒事件就是黄曲霉毒素B1中毒。

人摄入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后急性中毒,会出现肝细胞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前期症状为发热、呕吐、厌食、黄疸,继而出现腹水,下肢浮肿并很快死亡。

生活中每天可能接触的黄曲霉素到底有多毒?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机会可能接触到黄曲霉毒素。比如玉米、谷物、大米等粮食,如果储存不当,就会长霉菌,当霉菌处于高温、高湿或与其它霉菌竞争的应激情况时,就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厨房中的菜板、筷子如果没有做好清洁干燥工作,也会是黄曲霉素的藏身之地。此外,调味品、食用油等制品如果打开后放置过久,也有可能产生黄曲霉素。我们喜欢吃的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容易霉变,如果发苦的话说明含有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作为剧毒物质,大剂量时引起急性中毒,如果小剂量摄入,就会在体内蓄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生活中每天可能接触的黄曲霉素到底有多毒?

我们总喜欢讨论食品安全,会经常控诉过多的食品化学添加剂造成如今各种疾病发生率升高。殊不知,黄曲霉毒素是天然形成的剧毒物质,纯天然的东西并不都安全,自制的食物如果储存处理不当同样会使人中毒。总之,放置过久的食物、怀疑发霉的任何食物都要果断丢弃,冰箱不是储存食物的绝对安全箱,木质的筷子、菜板要及时清洗晾干。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鸡东县   鸡西市   世界卫生组织   黄曲霉   致癌物   霉菌   印度   剧毒   肝癌   毒性   毒素   食品安全   筷子   玉米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