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越早稳住2项指标,预防肾衰竭赢一半,比降低肌酐更重要

慢性肾脏病目前也是比较棘手的一类慢性发展的疾病。它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肾小球和肾小管为主的肾细胞的出现损伤,进而引起肾功能的损伤。随着肾功能进一步的恶化,发肾衰竭的风险会相应升高。肾衰竭的终末期也就是尿毒症的风险也会骤然升高。

但比较乐观的是,慢性肾脏病相对来说它不是一类发展非常快的疾病,尤其是肾病早期(1、2期),容易控制稳定,有些病理类型好的可以完全恢复。

肾病的发展过程是由缓到急,肾功能的发展规律则是由慢到快。因此发现得越早,重视程度越早,治疗越及时相对病情越容易控制住。

肾病越早稳住2项指标,预防肾衰竭赢一半,比降低肌酐更重要

肾病在早期的时候,其实有两项指标,是影响肾功能进展的主要因素。也不是多神秘的角色,它们就是尿潜血、尿蛋白。

尿蛋白和尿潜血同时存在考虑慢性肾炎的几率非常高。但不是所有都是肾脏引起的。这里我们主要讲慢性肾病存在尿蛋白和尿潜血的情况。

尿潜血,“潜在隐患”

尿潜血到底对肾功能影响有多严重?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通常说单纯尿潜血不会影响肾功能的进展及整体病情的预后,有部分患者出现后可以不治疗,以复查监测为主。

但是不影响不代表不需要重视。肾病尿潜血的来源多为肾小球源性的,也就是说肾小球出现了一定的损伤,导致了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

肾病越早稳住2项指标,预防肾衰竭赢一半,比降低肌酐更重要

一般通过尿红细胞相位检查,可以进一步掌握红细胞畸形形态变化,对肾脏受损部位加强诊断防治。如果畸形红细胞率达到75%以上,说明肾小球内出现损伤,存在炎症反应、感染的情况,需要及时纠正,以减轻对肾小球的更大损伤,以防出现尿蛋白的流失。

长期存现尿潜血的患者,看似对肾功能影响不大,其实也是一种潜在的隐患。一方面是先天基因缺陷问题,导致尿潜血长期存在,也可能在自身免疫力情况得到改善,或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失,也可能长久存在。另一方面是肾小球源性血尿,往往预示肾脏内存在局部轻微炎症反应,尚不足以损伤整体肾功能。但如果后续不注意对肾脏的保养,可能引起肾脏实质性的损伤,存在一定肾衰竭的风险。

尿蛋白,肾功能的“破坏者”

相比于尿潜血,尿蛋白的危害性非常大,且成为威胁肾脏的独立危险因素。

尿蛋白的存在主要是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导致血液内大分子经过基底膜漏出到了尿液中。不断漏出的蛋白会不断的损伤基底膜,导致孔隙越老越大,如果不及时修补,蛋白漏出的越来越多,会进一步加剧肾脏肾小球纤维化发展,进而影响肾功能的硬化进程。

关于尿蛋白的对于肾功能影响,也强调过多次。肾病防范尿毒症,尿蛋白的稳定是关键的一环。其中不同类型的肾病,尿蛋白控制的最低范围值要求不同,整体来说,尿蛋白定量低于1g是底线。如果能降到0.5g以下基本上是安全的。

肾病越早稳住2项指标,预防肾衰竭赢一半,比降低肌酐更重要

早前研究了,尿蛋白严重程度与肾脏存活率的对比:

尿蛋白漏出越多,肾小球纤维化发展速度越快,相应的整体肾功能硬化的程度会越严重,对病情整体预后影响较大。

如果肾病早期可以控制这两项指标稳定,可以明显延缓肾功能进程,延缓肌酐升高的速度及到来的时间。

为什么有些患者早期尿潜血、尿蛋白控制不好,很快肌酐就升高,导致了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

肾病越早稳住2项指标,预防肾衰竭赢一半,比降低肌酐更重要

有两点需要加强控制:

肾病早期炎症反应阶段比较轻,通过药物控制,同时重视免疫力的提升。其实比较容易控制住肾脏的进一步损伤,但部分患者治疗忽视了这点,导致尿潜血及尿蛋白易出现反复,进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肾脏炎症反应越剧烈,对肾小球细胞的损伤越严重,继而尿蛋白、潜血的指标也不容易控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根本解决问题,要重视对受损较轻肾小球的修复,同时保护好剩余完好的肾细胞。加强炎症抑制是一方面,同时也要重视肾脏内血液信号情况,保证肾脏细胞血氧的充足供应,是修复肾脏细胞的关键。

肾病朋友还有肾综、尿蛋白、肌酐高等肾脏病问题,可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肾病   肾小球   红细胞   基底   肾脏   炎症   免疫力   损伤   病情   肾功能   患者   细胞   重视   指标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