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说的「发物」是什么,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引子

记忆里,那个瘪着嘴坐在傍晚的土房子的门槛上扒着玉米粒的奶奶,会一边忙活手里的活儿一边给流着鼻涕的我讲关于生活的传说,比如耳屎不能吃吃了会变成哑巴的故事,害得我上博士解剖课的时候专门抓着教授问到底耳屎能不能吃的问题;


还有就是受伤了不能乱吃东西,要不伤口长不好或者长得很难看,长辈们说话间态度虔诚,我们心里也觉得是超乎科学之外的真理,这说明长辈的话在我们心中有着很神圣的位置,而且潜意识里这些经历过生活洗礼的老者总有着来自于生活本身的智慧。

中国人说的「发物」是什么,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今天要讲到的“发物”,同样来自长辈,流行于民间,成为不光是我,应该任何一个医学从业者都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

何医生,听说受伤后不能吃发物,那到底什么可以吃呢?”。

我认为,医生有一个很棒的职业习惯就是不知为不知,但不知我们会学习,在查阅了很多资料后,今天让我们来聊聊关于“发物”的那些事

什么是“发物”?

让我们先从一个来自民间的名词“发物”说起吧:传说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洪武大帝朱重八,这个人早年穷困,当过和尚,吃的苦比吃的饭还多,他终于历经千难万险建立了明朝后,为了给孙儿朱允炆开路,开始大面积诛杀和他一块打下江山的功臣们。

他的好兄弟徐达长期在外征战,盔甲成为出门标配,长此以往,背上患上疮疡,野史王文龙《龙兴慈记》记载江湖传闻背疮忌食“发物”鹅肉,洪武帝便下令赐好兄弟一只大蒸鹅表关心,徐达吃后即病发身亡。

中国人说的「发物」是什么,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故事中的蒸鹅就是“发物”。

而这存在于民间和传说里的“发物”到底指什么呢?

现代医学里并无发物的提法。字典和中医书籍上这样描述发物“发物,指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增重或引起发热的食物”。

据概念所言,很多种类的食物都会被称为发物。

比如腥膻味的食物,代表:鱼虾蟹等海鲜或牛羊肉等肉类等;比如辛辣食物,代表葱姜蒜辣椒、酒等;另外没有特殊味道的食物也是“发物”大家族的一份子,比如鹅肉、鸡头、韭菜、饴糖等。

中国人说的「发物」是什么,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按名单来看,民间所谓“发物”多是刺激性较大的食物或蛋白质含量较高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很多高蛋白食物,比如肉、蛋、奶等等都不能幸免。

如果严格避开所有发物,你会发现,除了人肉以外我们没什么可以吃的了,而且西洋人体味还重,也不能吃。

所以如果“发物”这种说法是真的,野外受伤后的狮子老虎们会很郁闷,因为啥都不能吃,连自己的肉比如狮子肉都是发物,不能吃。

再回到前面明太祖逼他发小徐达吃鹅的故事,这只是野史和民间传说,当不得真。

《明史》记载徐达“患背疽,病笃,遂卒”,并没有烧鹅站C位。徐达背上磨起了疮疡甚至感染了是真事,但说他因为吃了圣上赐的鹅肉就病情加重死去,这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吃了“发物”后身体不适或病情加重的情况如何解释?

那有人会叫板了:“民间确实存在吃了某些食物之后身体不适,或加重疾病的现象啊,这个不就是吃了发物吗?”。

诶……暂且把这些食物定义为发物,我们来研究下这些食物的特征。

1、过敏

过敏症状轻则皮肤瘙痒、全身起疹子,重则腹泻甚至休克。

大家目睹这样的病例后,往往认为这样的食物是“发物”,不能多吃。但是食物过敏一般只出现在平时很少接触的食物里。

还有最经典的吃完头孢喝啤酒的双咗仑效应,经常吃的食物引起过敏的几率其实很小。这从另一方面提醒大家伤后不要胡乱进补。平时吃什么,继续菜单就好。

乱进补一些平常很少接触的食物,反而会加大过敏的风险。只要你对这种食物不过敏且食物本身干净卫生,那就放心大胆的吃,不用顾忌“发物”的问题;

中国人说的「发物」是什么,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2、太甜、太油腻

高脂肪、高蛋白或高糖分的食物最大特点是难以消化,难消化就引起胃肠不适,还容易导致痤疮产生(“痘痘”)。

如果是长痘体质,那不管是否发物,高糖、高油脂的食品都需要避开。

中国人说的「发物」是什么,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3、食物不干净

这里说下海鲜,除了海鲜过敏外,还有一类是海鲜蛋白含量高,容易腐败变质,吃了后导致的肠胃不适。

结语

进补也好,忌口也罢,都是过去物质条件不丰富和科学知识水平有限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长辈们经验的总结。

其中有一部分符合现代医学原理,但还是有很大部分没有明确依据。

所以我们需要科学判断,合理取舍。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多咨询下医生的意见,而不要轻信谣言,或者听医生最头痛的“他们说”。


唯医骨科,每天更新骨科科普知识,让您看到既贴心实用又放心靠谱儿的小知识。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有骨科相关困扰,请把“唯医骨科”推荐给他们,送上一份健康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发物   头孢   耳屎   都会   野史   骨科   中国   长辈   病情   不适   海鲜   含量   食物   民间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