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说起两岁的孩子,妈妈们一个个都纷纷摇头叹气。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实在是太!难!管!了!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他们不仅行动力比小时候强多了,而且啥都不愿意听你的,稍不顺他们的意,整个家都能被他们的哭声给掀翻!

1

我儿子睡觉睡了一半爬起来,看到大人在搓麻将,观摩了一会儿要求上桌。大人们纷纷让位给他,他还不乐意,哭闹着非得要求大家必须都坐在刚才的原位,像模像样陪他来上几局,他才心满意足继续回屋睡觉了。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2

我儿子最近爱上了喝洗澡水,趴着喝,拿盆接着喝,还是大口大口地喝。千万不能阻止他,否则他会喝更多来给你炫耀他有多厉害!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3

家里买了年货,女儿不愿意坐在凳子上,一定要脱了鞋坐在年货堆里,怎么拉都不肯起来,就想坐着。一呆就是半小时……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4

我女儿要求每个人都只能穿自己的拖鞋。要是客人来我们家,穿了其他家庭成员的拖鞋,她会一直指着拖鞋大喊“爸爸的”,要是你不理她,继续穿着,她会一直哭到躺倒在地,憋红小脸,直到客人把拖鞋脱下来为止。

5

拿口红涂满自己整张脸、被子、床单、掉到地上还要用手脚给它抹抹匀……

这些宝宝们的行为,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随时随刻,大人就可能踩在了宝宝的“雷点”上,“嘣”一声,宝宝就爆发了。

为啥宝宝到了两岁,甚至有的还没到两岁,原本那个乖巧可爱的小软团就不见了?变成了又任性、又固执的小人儿呢?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tenor.com


为啥两岁娃又任性又固执?

如果你家娃也变成了这样,首先要恭喜你:你家娃各方面发育都非常棒!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TERRIBLE TWO”(糟糕的两岁),大名鼎鼎的概念,一直被用来描述父母在孩子两岁时经常会有的感受。家长可能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以及与他们相处比以往困难,而觉得这个年龄很糟糕。

比如,稍有不顺就大喊大叫,什么都想自己做,对事情非常执着,喜欢把“不”挂在嘴边。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虽然叫“TERRIBLE TWO”,但实际上,因为宝宝个体生长发育水平不同,早点晚点都是有的。

简单来说,宝宝到了两岁就“难缠”,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原因:


1脑子懂了,嘴巴还跟不上

两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智力、社交和情感发育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他们能理解的言语比他们能表达的语言多得多,有时候他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就会又气又急,只能通过发脾气来释放情绪。

来看下面这个常见的、会让父母觉得孩子莫名其妙发脾气的场景:

小波看着爸爸下班回来真高兴啊,他好想跟爸爸说,让我来帮你放拖鞋,让我来帮你拿包包。可是等到小波放下玩具,“蹬蹬蹬”跑到了门口,爸爸早就关上了门,穿好了拖鞋。

小波好失落,他没能帮上爸爸。他好想告诉爸爸,“这些我都能做,我能帮助你!”但他还无法表达出来,于是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好难过!

(旁边爸爸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2有了“我”的意识,确认存在感

长到两岁左右,宝宝逐渐开始渴望独立,并且已经萌发出“自我”的意识。他想说“这些我都能行!”“我要体验新本事的快感!”而且他开始渴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也会频繁说“不要”。

小芊突然发现,自己掌握了新技能,她会借助椅子,爬呀爬就爬上了高高的餐桌。她高兴地大叫,跟奶奶炫耀。没想到奶奶看起来很慌张,还责怪了小芊:“哎哟小祖宗,你怎么能爬上这么高的桌子?”继而在小芊挣扎下把她抱了下来。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3大人的世界,宝宝真不懂

这一条就是前面的递进了——已经感知到自我的宝贝们,正琢磨着怎么放飞自我,但与此同时意识到大人那里有很多必须遵守的规则,或者是做的事并不被大人允许时,就会沮丧、情绪失控,并且发脾气。

小芊好生气!她掌握的新技能奶奶根本不屑一顾,可是她真的练习了好几次啊!被奶奶强硬抱下餐桌的小芊大哭起来。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球球看着妈妈自己能穿上凉鞋,他也跃跃欲试,想要自己穿。于是他不愿意接受妈妈的帮助,奋力把鞋抢了过来,可是手和脚却不听使唤,鞋怎么也穿不到脚上,真是气人!

妈妈一边还在催促“快点,我们要出门了,你别穿了,我来帮你!”球球又着急,又生气自己为什么穿不上,只能崩溃大哭。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4小家伙秩序感达到了顶峰

宝宝们从出生开始,就会逐渐建立起秩序感。而到了一岁半至两岁,秩序敏感期进入了顶峰,之后会延续到 5 岁左右。他们希望无论人还是事物,都必须在他们应该在的位置上,万事万物皆有秩序!

萌萌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妈妈把平时放在卧室的椅子都拿出来给客人坐。萌萌大嚎大叫,想把这些椅子搬回卧室里,也不肯让客人坐。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如何和两岁娃友好相处?

虽然经常被娃搞得崩溃,但是一定要记得深呼吸,告诉自己“亲生的”,然后再来想想如何和宝宝友好相处。毕竟,可爱的时候还是大多数呀!


1转移注意力

说直白点,别和两岁的孩子一般见识,所以不要硬碰硬起“冲突”,而是应该侧面“袭击”。

来,我们一起做一道题:

妈妈在客厅拖地,宝宝一定要过来抢拖把,要求帮妈妈拖地。

A. 强硬捍卫自己的拖把,叫宝宝“走开,去一边玩,妈妈正在忙,别打扰我。”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B. “咦,妈妈的手机好像落在了卧室里的床头柜上,快去帮我找一找。”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正确答案:B

选了 B 的妈妈,可能轻而易举就把娃给支走了,还让他特别有成就感,我在帮妈妈做事呢!而选了 A 的妈妈们,仍然在继续和宝宝死磕。最后的结果,大抵就是宝宝大哭,妈妈气得吐血。


2给宝宝选择的机会

让宝宝有选择的权利,会让他觉得自己是重要的。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决定做事,而不是完全按照大人的要求。尽量把自己倾向的答案放在最后,这更容易让两岁的孩子记住。

来,一起再来做道题:

宝宝不愿意穿衣服,妈妈应该:

A:不行,不穿衣服怎么行啊?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B:这件蓝色的衣服有个小恐龙,真好看。哇,这件绿色的衣服上有大象,宝宝喜欢哪一件穿身上呀?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正确答案:B


3允许孩子有寄托物

孩子有心爱的娃娃或者汽车,一直伴随着他,不仅能增强他的安全感,这些寄托物也能给孩子做榜样。很多明星的娃也都有自己的寄托玩偶。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奥莉和阿汤哥女儿苏瑞都随身带安抚物

当孩子不愿意配合时,家长可以先给小玩偶做一遍,比如:“给小兔子穿穿,哇小兔子穿好了,真漂亮!你也要试一下吗?”


4接受并尊重孩子的秩序感

爸爸的鞋子妈妈不能穿,奶奶的手机不能让爷爷玩,小画板一定要放在这个柜子,水杯一定要放在包的那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倾向于“重复”和“一致”,在没啥大影响的情况下,家长们尽量去尊重并且接纳他们,并且不要去嘲笑他们的这些行为。


5提前告诉孩子事情的既定规则和过程

如果预知这件事情孩子可能不会配合,我们就要提前告诉他。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配合。

“买完面包后,你要交给穿着制服的叔叔,让他扫一下,妈妈付完钱以后,才可以给你吃。否则面包不能拿走。”

“过马路不能自己走,一定要牵着妈妈的手,因为小汽车开的太快了,你跟妈妈一起快快走才不会受伤。”

同时,也可以给娃准备一些生活教养类绘本,这类绘本重现了孩子的生活情景,让孩子们有代入感,帮助他们更能理解日常生活的规则。简单有趣的故事,轻轻松松就能和孩子讲道理。比如《大卫不可以》《小睡鼠波波》《0~3岁行为习惯教养绘本》《小鸡球球成长绘本》......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此外,重中之重,如果某些重要物品是确定不能让娃碰到,或者这些物品对娃可能会造成危险的,就一定要提前收起来。因为两岁的他们,还没有完全具备行为控制力!


伺候2岁娃,平时做好这些事

大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既然这是每个娃都必经的“可怕”阶段,咱们父母别光顾着数落、责骂孩子,而是应该尽量控制自己,保持稳定的情绪。

之前在《妈妈是超人》中,包文婧面对饺子一直不愿睡觉,想看动画片,再加上陪娃的疲惫,情绪彻底爆发了。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可以理解她的崩溃,但是这样的情绪爆发,对娃来说并没有任何作用。

有时候,眼看着冲突升级,可能可以先离开,给双方都留个缓冲的时间,平复情绪。霍思燕在嗯哼大喊着不愿意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时,用给嗯哼倒杯水的方式暂时离开,给这次矛盾一个积极的暂停。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帮助娃认知自己的情绪

让娃认知自己的情绪,从而才能更好地和大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大人能理解他们。我们可以给宝宝找一些绘本来帮忙,比如《乐乐趣 我的情绪小怪兽》《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菲菲生气了》等。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接纳并描述出孩子的情绪

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可以帮着他描述心里的感受。这会让孩子觉得他是被在乎、被关心、被理解的。这会让他们更快从坏情绪中走出来。

“你想自己来挤润肤霜涂身上,不想让我们帮你对不对?妈妈能理解你能自己做到,但是你身上已经涂得够多了,我们明天洗完澡再涂好不好?”


都说娃2岁最难带?有图为证

两岁的孩子虽然经常会让家人很崩溃,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一整个家中的快乐源泉。他们还没有完全褪去的婴儿肥,经常冒出的一句句令人捧腹的话,能让一整天的阴郁都消散。

珍惜糟糕的两岁、可爱的两岁吧!等到再大点,你一定会怀念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大口   可能会   拖把   拖鞋   寄托   椅子   秩序   奶奶   大人   客人   情绪   爸爸   妈妈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