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临期食物 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每逢傍晚时去生鲜市场、蛋糕烘培店,或者平时在超市购物时,总会被特价区醒目的广告标语和诱人的超低价格所吸引。这些促销商品被以“骨折价”抛售,主要是因为大多属于保质期时效较短的品类或者处于即将面临过期的状态。


商家利用半价促销、买二减一等优惠手段来吸引顾客购买,一方面可以减少因货物囤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保持次日食品的新鲜度,另一方面对于有即食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购买促销商品也有着较高的性价比,可谓“双赢”。但低价促销的临期食品,其食品质量是否有保证?若是经常性食用,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呢?很多人都在心里存在这样的疑问。


经常吃临期食物 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图虫创意


01


保质期为最佳食用期

保存期是最后安全期


食品的保质期,又称最佳食用期,在国外则称之为货架期。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11,可以明确我国对食品保质期的定义: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而这个保质期期限的设定通常是由生产厂家根据具体食品的特性来确定的,不同生产厂家的加工工艺和包装方式有所不同,所以整个行业的同类产品并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1]。


但厂家并不会因此而乱标,因为乱标虽然可以让食品销售时间更长,但会导致保质期内食品的风味和口感下降,消费者不愿意再次购买他们的产品,产品出问题的概率增加,在赔偿和声誉上受到损失,得不偿失。


经常吃临期食物 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图虫创意


食品的有效期,也叫保存期,即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产品可食用的最终日期。一般来讲,超过这个日期,食品可能会发生品质变化,不再具有消费者所期望的品质特性,甚至发霉、变质。而保质期与保存期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保质期是最佳食用期,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具有食用价值,但是这时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都会下降。根据《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食品的生产日期都不能省略,而保质期、保存期可以任选或同时标出。


经常吃临期食物 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图虫创意


02


有些过期了还能吃

有些没过期却已变质


生活中,我们也有不少还未拆封就放置过期的食物,那么这些超过保质期的食物是否可以再继续食用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统一的,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品的保存条件、加工方式和原料特性。事实上,很多食品的实际有效期远比产品标示的有效期更长,特别是一些采用腌制、罐藏等加工方式生产或食品原料自身较为稳定且耐储藏的食物。比如:食醋、酱油、腌菜、麦片、茶、可可粉、香菇、木耳等,只要储存得当、包装完好,即使超过了保质期,拆开后没有发现色、香、味发生变化,也可以继续食用。


经常吃临期食物 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图虫创意


而即使在保质期限内的食品,如若保存条件没有达到要求,也有可能会造成外观口感、营养成份、卫生质量等发生变化甚至变质。所以,食品保质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因素多种多样。食品的变质过程本身也是循序渐进的,并不是一过保质期就立即坏掉,不同食品变质的速度和过程不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论。


在生活中,针对一些保质期期限不明确的食物,如蛋糕、面包等无包装即食食品,以及冷藏保存的三明治、饭团等加热即食食品,我们该如何辨别其新鲜程度呢?除了观察人为标注的保质期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食物的外观(形状、色泽、软硬程度)和气味来辨别它们还是否新鲜,如果食物可以闻到有霉味、馊味、酸败的味道,颜色暗沉,外观出现腐坏、霉点和拉丝现象,则表明该食品已经变质,不能再继续食用啦!


经常吃临期食物 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图虫创意


03


水果蔬菜一旦腐烂变质

病毒就已经四处蔓延


水果蔬菜作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必需食材,自然是家中常备。买回家后的水果和蔬菜会因为温度、湿度、保存方法等因素而出现脱水或局部腐烂现象,有的人为了避免浪费,会将腐烂的部分切除之后继续食用。在这里跟大家强调一下:实际上,去除掉腐烂部分的水果、蔬菜仍含有大量细菌和有害物质,将坏的部分切除并不意味着微生物就被一起切除了,它们仍然潜伏在看似完好的那部分果肉里生长繁殖!有害物质主要是通过果汁和蔬菜中的汁液,向着未腐烂的部分渗透、扩散。当我们食用了这类食物,很有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上吐下泄的情况,严重的还可能昏迷。尤其是水果发霉后,就会产生大量“展青霉菌”毒素,会对人们的神经和呼吸系统造成伤害,使人产生神经麻痹、肺水肿、肾功能衰竭等[2]。


经常吃临期食物 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图虫创意


04


就算本身因发酵而生

过期的酸奶还是喝不得


酸奶的保质期时效较短,但是有些人会觉得,反正酸奶本身就是发酵食物,就算是过期了也没啥问题,这个想法可不对!


虽然酸奶中包含了一种很活跃的微生物(乳酸酶),它能够抑制病菌的生长,但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比如小孩和老人,食用过期酸奶还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且酸奶在加工、灌装、运输过程中也不能保证完全无菌,所以部分酸奶可能会因污染而出现霉斑,滋生出大量有害物质[3]。食用这类过期酸奶后,有害细菌将会抑制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紊乱,具体表现为肚子疼,严重时可导致腹泻、呕吐、电解质紊乱等。因此为了保证大家的饮食安全,建议大家对于蔬菜、水果、奶制品等食物,要做到按需购买,即食即买,最大程度享受新鲜美味的同时避免过期、保存不当导致因食用变质食物而损害身体健康的情况发生。


经常吃临期食物 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图虫创意


05


不同食品的临期倒计时方式不同

正规渠道、按需购买就不用担心


对于近期“超四成消费者热衷购买临期食品”成为热搜话题,大家才意识到,原来临期食品的安全状况也是一个问题,那么经常吃临期的食品,是否会不利于身体健康呢?


经常吃临期食物 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图片源自:新浪微博


首先,临期食品一般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产品保质期不同,临期时间不同,如罐头、糖果、饼干等食品,标注的保质期通常为1年或更长,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方便面、无菌牛奶标注的保质期为6个月至1年,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


经常吃临期食物 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图虫创意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临期产品并非过期食品,其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所以吃一些临期食品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但口感或营养价值方面可能会稍逊色一些。


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对待临期食品,只要不贪小便宜,选择正确的渠道购买,看清保质期,按需购买、理性购物,还是很划算的。商家减少了经济损失的同时,我们也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于社会而言,也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孙楚楠,楚炎沛.正确认识食品的保质期[J].现代面粉工业,2018,32(04):28-30.

[2] 乔成奎, 郭琳琳. 水果烂了还能吃吗?[J]. 果农之友, 2017, 07(3):42-43

[3] 侯晓琳.食用过期酸奶是否卫生[J].法语学习,2014(06):43.


作者 | 许 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学院 副教授

审核 | 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研究员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保存期   食物   健康   可能会   创意   保质期   口感   酸奶   隐患   蔬菜   新鲜   水果   消费者   品质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