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时,为什么不建议立即降温,到了38.5℃才吃退烧药?

冬春交替,万物复苏,也是感冒、流感等病毒肆虐的季节。最近有好多人问华子,在网上看到许多服用退烧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报道,那么在感冒发烧的时候,如何使用退烧药才能保证安全?

华子说,安全使用退烧药,要掌握两个关键点。第一,要掌握什么时候服用退热药;第二,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及掌握正确的用法用量

感冒发烧时,为什么不建议立即降温,到了38.5℃才吃退烧药?

一、人体为什么会发热

人体有体温调节中枢,会保持体温的恒定。但是在致热物质的作用下,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会上移,就会导致人体发热。导致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来自于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感染,这些病原微生物释放出的各种毒素,会诱使人体前列腺素合成增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

前列腺素增多,也会造成人体的疼痛感增强。所以在感冒的时候,发热与身体疼痛往往会同时出现,让人非常的不舒服。我们所用的退热药物,作用就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身体中的前列腺素水平下降,让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感冒发烧时,为什么不建议立即降温,到了38.5℃才吃退烧药?

二、发热是人体有益的保护机制

1、发热会增加免疫细胞活性

发热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所以在遇到发热的时候,大家都想尽快地降温。但实际上,发热是人体有益的保护机制,尤其是在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时候。

人体的免疫系统,依靠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发挥作用。这些免疫细胞不停地在人体中穿行,在某处有病原体入侵的时候,免疫细胞就向患处运动,以消灭致病因素。在人体的发热的时候,免疫系统会得到大幅增强,各种免疫细胞的数量以及活性都会增加。

感冒发烧时,为什么不建议立即降温,到了38.5℃才吃退烧药?

2、体温达到38.5℃会促进免疫细胞的运动

在通常情况下,免疫细胞的运动速度有限,需要一定时间才会赶到感染部位。但是当人体发热到达38.5℃的时候,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Hsp90)就会被表达到细胞膜上。与负责免疫细胞移动的整合素结合,极大加速免疫细胞的运动速度,使免疫应答更加迅速。

而且当Hsp90被成功诱导之后,即使体温恢复正常,Hsp90的表达也可以维持约48小时。所以在发热的时候,要让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大约6小时),再使用退热药降低体温,就不会影响对免疫细胞的移动促进作用了。

感冒发烧时,为什么不建议立即降温,到了38.5℃才吃退烧药?

三、降温时的药物选择

正常的发热,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对人体有益,只有体温达到40℃以上的超高温时,才会对人体机能造成破坏。所以不要为了预防发热而提前使用退热药,在发热时,如果精神尚可,不妨让体温维持在38.5℃几个小时后,再使用退热药。

退热药的选择,通常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两者相较而言,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更少,不良反应更低,通常作为首选用药。如果降温效果不好,或是患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即“蚕豆病”),可以用布洛芬。在使用过程中,只要按照说明书的用法与用量,不要超量服用,两者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感冒发烧时,为什么不建议立即降温,到了38.5℃才吃退烧药?

两种药物口服都有较好的吸收,服药后30分钟~2小时内发挥降温效果,不方便口服给药者,可以采用栓剂直肠给药。一次用药后,需间隔4~6小时后才能再次服药。体温不易降低或是超高热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将两者交替服用,以获得更好的降温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复方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所以如果服用感冒药,一定要注意配方中是否有与退热药相同的成分,不要将多种复方感冒药混服,避免用药过量服退热药的同时可以进行物理降温以辅助退热,要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可以用温水擦拭体表,但不建议用酒精或是冰块,避免增加不适感。

感冒发烧时,为什么不建议立即降温,到了38.5℃才吃退烧药?

总结一下,在发热的时候,当体温达到38.5℃时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促进作用,所以退热药不应过早服用。常用的两种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要大于布洛芬。退热药属于非处方药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只要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不要超量服用,就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前列腺素   乙酰   病原   感冒药   氨基   复方   中枢   微生物   体温   有益   免疫   安全性   药物   细胞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