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耗资约50亿,请日本帮忙建大坝,为何开闸4秒后就垮了?

2021年2月7日,印度号称全面碾压中国三峡的大坝,它使用日本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建造,耗资约50亿,用时长达40年,却在短短4秒钟内被泥石流冲毁。这一事故的背后,究竟是大坝建造的难度太大,还是日本提供的技术材料不过关?

印度耗资约50亿,请日本帮忙建大坝,为何开闸4秒后就垮了?

印度大坝垮塌

当初我国三峡水电站开始建造的时候,印度就扬言要在基建领域超越中国。所以,他们计划在喜马拉雅山下,北阿坎德邦一条恒河支流的上游,建造一座超级水电站,并且宣称这座水电站比我国三峡水电站的建造难度大20倍,将会充分体现印度的基建实力。但是印度政府考虑到在喜马拉雅山下修建水电站,就像是与虎谋皮风险极大。所以,他们请来了拥有先进技术和高性能材料的日本,负责此次建造计划。但整个水电站历经40年,好不容易完成,却在开闸放水的4秒钟后,被全部冲毁。难道是因为日本方面不擅长水电站建设,使用的材料不合规格,才导致了这场事故?

印度耗资约50亿,请日本帮忙建大坝,为何开闸4秒后就垮了?

其实,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日本工程队的基建实力绝对经得起考验。日本自从1959年开始,就疯狂搞基础建设,他们举国上下,热火朝天地奋斗了60多年,才变成了如今这般模样。四通八达的地铁和无处不达的地面轨交,简直就是一个轨道上的国家。而日本的基建完善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处于世界的第一梯队。那为什么日本为印度建造的水电站会这么脆弱,只坚持了短短四秒?

印度耗资约50亿,请日本帮忙建大坝,为何开闸4秒后就垮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施工人员没有考虑到冰川活动。根据照片上泥石流的规模来看,并不是技术或钢筋材料造成的溃坝,而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型泥石流。无论日本技术多么先进,在这种规模的山洪暴发面前,任何建筑设施都会不堪一击。日本的技术人员一心建造大坝,却忽略了自然环境带来的威胁。北阿坎德邦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南面是海拔只有几百米的恒河平原,而北部就是巍峨连绵的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而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十几座。根据水电站周边的地形来看,水电站与周边山脉的高差巨大,水平只有4.77公里的这一小段距离,落差就达到了2700米。这相当于每10米下降5.66米,整个高度约等于一座900层的高楼。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座上千万吨重的冰川砸下来,裹挟着成吨成吨的泥沙,这个冲击力该有多大?这座拖了40年才完成的水电站,怎么能扛得住这样的冲击呢?

印度耗资约50亿,请日本帮忙建大坝,为何开闸4秒后就垮了?

奔腾咆哮的泥石流4秒钟毁掉水电站,短短7分钟把整个河谷一扫而光。日本虽然也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火山地震灾害频发,建筑师们精通各种抗震手段,但他们对冰川自然灾害认识还是不足。因为日本没有高大的山脉,最高的富士山海拔才3700多米,并且山顶上没有大量积雪,也不会发育永久冰川。所以,日本这个国家对喜马拉雅一带的冰川活动,包括冰川灾害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上,并没有实践经验,也没有专门的应对方案。最关键的是没有考虑大坝位置是否合理,在大坝选址时,日方只考虑了大坝的利用效率问题,没有就大坝可能面临的灾害做认真的评估,以至于水电站上游冰川断裂形成洪流,最终冲垮了大坝。他们只想着北阿坎德邦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却没料到这是块烫手的山芋。虽然这里的冰川断裂也不是每年都会发生,但是它像地震一样,时间不定并且威力巨大,我们人类根本无法预测。当一个小周期30年没有发生冰川灾害,人们就会得意忘形,就会试图把利益的触手伸到喜马拉雅山脚下。这次,印度就是吃了没有了解自然环境的亏。而号称最牛的日本建造设计,也在这片地区折戟沉沙,留下一个巨大的污点。

印度耗资约50亿,请日本帮忙建大坝,为何开闸4秒后就垮了?

目前科学家还无法判断冰川断裂的直接原因和来源,更没法预测冰川灾害发生的时间。大多数人认为,可能是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前缘融化崩塌,产生了大量泥水和碎冰,也有可能是温度升高造成冰川上有一些湖泊溃决。当然这只是推测,因为雪山这么大一个自然环境体,受到风向、洋流、地质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很难做出数据模型来进行预报,只能尽量对冰川进行监测。近年来,各国普遍开始利用GPS卫星来监测周边冰川的活动情况,但是存在威胁的雪山周围一般是荒无人烟,连最基本的设备安装都难以实现,所以监测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印度水电站决堤的灾难只持续了7分钟,人们还来不及做出反应,组织人员撤离,最终导致水电站100多名工作人员遇难。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位于喜马拉雅北侧,与印度只有一山之隔。有一条支流也曾发生过冰川断裂,规模比印度这次冰川泥石流的规模还大,洪水产生的泥石流夹杂着山体滑坡冲向河流,导致河流改道出现堰塞湖。如果在那个地方修建水电站,恐怕是经历一次泥石流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印度耗资约50亿,请日本帮忙建大坝,为何开闸4秒后就垮了?

喜马拉雅山

所以,有些自然灾害并不是人类技术或建筑材料能够抗拒的,日本为印度建造的水电站,虽然应用了日本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投入了220亿卢比,耗时40多年,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但是有些自然灾害是目前的技术无法抵御的,人类要对自然有所畏惧,方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让自然资源为我们所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印度   日本   大坝   喜马拉雅山   恒河   喜马拉雅   冰川   泥石流   水电站   基建   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   灾害   材料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