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大约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早发心血管病中约75%以上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早发现、早识别尤为关键。

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四月份各大期刊包括Nature、Science、ECS、Circulation、JACC等杂志发布了不少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文章,覆盖了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新冠病毒相关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案以及心血管疾病预防等内容,各个分支领域“齐驱并进、百花齐放”,让人应接不暇。今天,小编就将四月份重要研究汇总一篇文章,让你15分钟了解国际各大期刊的重大研究,赶快收好这份福利吧~


JAHA:新冠患者该不该停止服用ACEI/ARB?


关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是否增加新冠病毒易感性的争议不断,北京时间2020年4月2日,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上的一篇题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Viewpoint on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on Onset and Severity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ion》文章表明,在没有确凿证据支持ACEI/ARB可能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情况下,不支持患者自行停药。同时,有研究显示,ACEI/ARB可降低病毒性肺炎的风险或严重程度,从而可能有益于新冠肺炎患者。


研究者认为,新冠肺炎患者长期服用ACEI/ARB的情况下不应该停药。在新冠肺炎患者中,ACEI/ARB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能导致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它可以减少由感染引起的肺损伤,故不建议贸然停药。因为ACE2在呼吸系统中的保护作用目前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而增加感染的危险的说法仍然是一种假设。


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https://doi.org/10.1161/JAHA.120.016219

JAMA Cardiology:PCI vs. CABG,谁是冠心病患者最优血运重建方式


冠心病(CAD)是目前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也是心衰最常见的原因。存在冠状动脉阻塞的重度心衰患者如何进行血运重建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焦点,然而现有的证据非常有限。对于射血分数减低的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欧洲血运重建指南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美国的指南虽然未给出推荐,但也倾向于CABG优于PCI,并称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最好是基于临床实际,比如患者的心功能、患者意愿及心脏团队(介入医生与心外科医生)的决策等。CABG与PCI在射血分数减低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血运重建治疗中究竟孰优孰劣?


2020年4月8号发表于JAMA Cardiology的一篇题为《Long-term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ly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的大型观察性队列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来自大量病例数据。该研究是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直接比较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选择不同血运重建策略(PCI vs. CABG)远期结果的临床研究。研究人员对超过1万名入选患者进行了倾向性评分的匹配分析,显示对于LVEF≤35%的心功能不全患者,CABG组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PCI组,其获益主要体现在全因死亡、心梗等临床硬终点;CABG组相较于PCI组,除脑卒中发生比例较高外,再次血运重建与心衰再住院发生比例均低于PCI。该结果与目前主流指南推荐及我国的临床实践基本一致。


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https://doi.org/10.1001/jamacardio.2020.0239


Science子刊:实锤——猪心真的可“补”人心


就将治疗性细胞直接递送到心肌损伤部位而言,心脏补片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未来选择。然而,目前的心脏补片很脆弱,成本很高,制备起来很费时,而且由于使用的是活体细胞材料,因此增加了肿瘤形成和心律失常的风险。


北京时间2020年4月9日,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现用的”人工心脏补片(cardiac patch),它可以将心脏细胞产生的愈合因子直接递送到心脏病发作后受损的部位。在心脏病发作的大鼠模型中,这种可冷冻的、不含细胞的心脏补片能改善恢复受损后的心功能。他们还在一项涉及心脏病发作猪模型的初步研究中发现了类似的效果。相关研究结果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off-the-shelf artificial cardiac patch improves cardiac repair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 and pigs》。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为了开发这种心脏补片,研究人员从脱细胞化的猪心脏组织中构建出一种支架基质。他们将合成心脏基质细胞---由含有心脏基质细胞产生的修复因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制造出---嵌入到这种支架基质中。由此产生的心脏补片含有这些心脏基质细胞分泌的所有治疗性物质,而且不含有可能触发患者免疫反应的活细胞。


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DOI:10.1126 / scitranslmed.aat9683


JACC:40~50岁人群注意——你的血管里可能已经堆满“垃圾”了


血液中的脂质进入动脉管壁并沉积于内膜,形成粥样斑块,逐渐向管腔内突出,造成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最终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严重后果。粥样斑块的进展一般与年龄、性别、高血压、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直接相关,但通常在晚期才能检测到,而此时可能已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北京时间2020年4月15日,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的一项题为《Short-Term Progression of Multiterritorial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最新研究结果显示,40~50岁的无症状人群中,超过40%受试者的斑块进展速度非常快,完全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这项研究首次对两种基于影像学的风险标志物进行直接比较,即通过CT扫描评估冠状动脉钙化情况,以及通过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和股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结果显示,与前者相比,外周动脉血管超声是检测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更有效方法。研究者称,二维和三维超声等比较简单的影像学方法既实用又无辐射。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和量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负荷和体积,并精确监测其进展情况,鉴别出哪些人群能够从更早、更强化的预防措施中获益。


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DOI: 10.1016/j.jacc.2020.02.026


JACC:吸烟原来不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烟作为全球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长期预后不利,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但既往有研究显示,对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远期预后,却存在“吸烟悖论”现象,即吸烟的患者预后反而更好。北京时间4月16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最新发布的一项题为《Effect of Smoking on Outcomes of Primary PCI in Patients With STEMI》荟萃分析驳斥了“吸烟悖论”现象。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吸烟者短期预后相对较好的所谓“吸烟悖论”可能并不存在。研究表明,吸烟者1年时粗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可能是由于他们更为年轻。在校正年龄因素和其他基线差异后,吸烟者再次梗死、死亡或心衰住院的风险要高得多。再者,研究中吸烟者的平均年龄较不吸烟者年轻10岁,意味着吸烟者发生STEMI 的时间比不吸烟者要早10年,这些事实足以揭穿“吸烟悖论”。


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DOI: 10.1016/j.jacc.2020.02.045


JACC:原醛患者应增加高血压筛查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由于肾上腺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而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低血钾和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的临床综合征。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44.7%,但高血压人群中原醛患病率并不明确。北京时间2020年4月17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启富教授团队对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中原醛患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等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题为《Primary Aldosteronism in Patients in China With Recently Detected Hypertension》。研究指出,中国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中,原醛患者至少占比4%,早期进行筛查诊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原醛的治疗有别于原发性高血压,因此,原醛的筛查诊断在高血压精准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DOI: 10.1016/j.jacc.2020.02.052


NEJM: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原来不是急性心梗


心电图ST段抬高,往往是急性心梗的典型标志。北京时间2020年4月1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发的一篇题为《ST-Segment Elev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 A Case Series》文章表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但半数并未发现冠脉阻塞,而是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

研究指出,18例呈现ST段抬高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表现存异,非阻塞性病变患病率高,预后差。一半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其中2/3患有阻塞性冠心病。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而先前研究表明,64%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D-二聚体水平正常。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心肌损伤可能是由于斑块破裂、细胞因子风暴、低氧损伤、冠脉痉挛、血管造影无法检测到的微血栓、内皮或血管直接损伤所致。此类患者的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心肌间质水肿。新冠肺炎患者死于心肌损伤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新冠肺炎引起的身体或其他应激,应激性心肌病(“心碎”综合征)就是这样的例子。


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DOI: 10.1056/NEJMc2009020


Nature子刊:喜欢久坐?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原来是遗传的!


北京时间2020年4月2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报道了一篇题为《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for leisure sedentary behaviours》的文章,研究结果显示某些久坐行为导致的心脏病风险与基因位点相关,久坐看电视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二者具有因果关系。这项研究带来一个新启示,即基因在久坐行为中发挥作用。某些人群因具有相关基因位点,更倾向于把时间花在看电视上,而不是参加体力活动,因此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553-w


BMJ:高钾盐可降低心血管病患病风险

北京时间2020年4月23日,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stimated population wide benefits and risks in China of lowering sodium through potassium enriched salt substitution: modelling study》的模型研究,评估在中国用高钾盐取代普通盐(在餐桌上或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任意一种盐)的干预措施,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研究指出,使用含钾量较高的食盐代替普通食盐,可以降低钠的摄入量,增加钾摄入量,从而实现降低血压的效果。我国人群钾摄入量普遍偏低,但钠摄入量远远高于推荐水平,结合本研究数据,使用富钾盐代替普通食盐具有巨大的潜在获益,预计能使心血管死亡事件减少近1/9,可能会对我国心血管病负担减轻产生重大影响。

该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在评估降血压的潜在获益的同时,也考虑到增加钾摄入量对慢性肾病患者的潜在风险。人们对慢性肾病患者增加钾摄入量的潜在风险感到担忧,但庆幸的是,该研究证实这部分群体依然可获得十分可观的净获益。


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https://doi.org/10.1136/bmj.m824


收藏!NCS四月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阅读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心血管病   吸烟者   心肌梗死   基质   高血压   冠心病   北京时间   肺炎   动脉   心脏病   血管   患者   细胞   心脏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