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取得突破

参考消息网5月23日报道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5月21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称,艾滋病疫苗在最新一次人体试验中产生了罕见抗体,离成为现实又近了一步。

报道称,研制有效的艾滋病疫苗面临许多障碍。该试验负责人之一、美国杜克大学人用疫苗研究所主任巴顿·海恩斯说,这种病毒擅长逃逸,用一层类似人体产生的糖将自己裹起来,从而躲避免疫系统。它还会迅速变异,改变形态,使免疫系统难以产生能够抓住它的抗体。

据报道介绍,研发艾滋病疫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引发广谱中和抗体的产生,这种抗体可以附着在艾滋病病毒的部分包膜上,而不同毒株的包膜非常相似。因此,无论毒株如何变异,这种抗体对其都有预防作用。

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细胞和发育生物学教授托马斯·霍普说,挑战在于“感染过程中,这些抗体非常罕见”。他说:“人体需要真正感染几年才能产生这些抗体。”他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但曾与该研究的一些作者合作过。

疫苗一般是通过引发类似于真正感染期间的免疫反应来起作用的。但就艾滋病病毒而言,疫苗研发人员必须大大加速这一进程,在几周内引发通常需要数年才能产生的抗体。

而在5月17日发表于《细胞》双周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证明了这是可以在人体内实现的。

海恩斯说:“我们正在进行概念验证,证明疫苗可以研发出来。我们必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诱导和引导免疫系统。”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针对的是嵌在艾滋病病毒包膜中的一种蛋白质——具体来说,是这种蛋白质的一部分,名为近膜端外部区(MPER)。以MPER为靶标的抗体既能与这种蛋白质的主链结合,也能与其嵌入的脂肪膜结合。

“它可以同时结合两种物质,很不寻常。”海恩斯说。因此这种抗体的形状很奇怪。为了产生形状正确的抗体,免疫细胞必须在暴露于病原体后逐渐识别基因突变。但是,出于人类尚未完全了解的原因,研发针对MPER和类似靶标的抗体所需的突变很罕见。

按照这种新疫苗的研发设想,将免疫系统暴露在一系列引发反应的物质中,这些突变就更有可能发生。这些物质(或称免疫原)含有蛋白质片段和脂肪泡。海恩斯说:“我们正在学习设计能够非常有效地选择这些罕见突变的免疫原。”

这一策略已在多种动物研究和早期人类研究中得到证实,但这些研究的靶标不是MPER。此前这些研究成功地诱导免疫细胞产生了最终抗体的前体,但新试验是人体首次产生最终抗体。

该试验的对象是20名艾滋病病毒阴性的志愿者。其中15人接种了两剂疫苗,间隔两个月;其余5人在第二次接种后四个月接种了第三剂疫苗。试验表明,两剂疫苗引发了免疫细胞的强烈反应,广谱中和抗体开始产生。研究小组仔细分析了接种三剂疫苗人群的免疫细胞,进一步证实了这些抗体的存在。

海恩斯强调,这只是朝着制造有效的艾滋病疫苗迈进了一步。理想的疫苗能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广谱中和抗体——MPER抗体加上另外三种抗体。这将有助于防止艾滋病病毒逃逸。此外,抗体需要大量产生,并在体内停留很长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艾滋   靶标   包膜   抗体   美国   疫苗   蛋白质   罕见   免疫   细胞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