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4大豆腐渣工程!我国为何独占2席,基建狂魔到底怎么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个国家的强大必然伴随着大型基建的开展,然而在全球诸多耗资数百亿、数千亿的工程中,有不少都是豆腐渣工程,甚至曾引发重大事故。

在全球四大豆腐渣工程中,我国竟然就占据了两个席位,为何这基建会上榜?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的比萨小城,这是地中海沿岸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在全球圈粉无数,而比萨斜塔是其中最出名的建筑。

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其实是一座为搭配教堂而建的钟楼。

原本在教堂建设到一半时,连钟楼的设计图都没有,但是大臣们认为这么气派的教堂没有宏伟的钟楼怎么行呢?于是开始怂恿国王建设钟楼。

后来迫于压力,比萨国王在1173年确定要建设一座垂直挺拔的钟楼。

理想是很丰满的,然而谁都没想到,因为一开始的建筑地基打得比较草率,这座垂直的钟楼,竟然在建到第二层时就变得歪歪扭扭。

这时比萨斜塔已经开始向东南方向倾斜,可把一众施工人员给吓坏了,而负责设计的披萨诺也只能一边批评工人,一边想办法亡羊补牢。

但是在现实的打击下,很快披萨诺就意识到这塔已经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越来越斜。

大家都知道艺术家或多或少是有点包袱在身上的,披萨诺很难接受自己折腾几年就搞出这么个东倒西歪的玩意,于是他跑路去了西西里岛,留下比萨人在空中凌乱。

就这样,在主设计师跑路的背景下,一生要强的比萨人花了近200年,还是把比萨斜塔建出来了。

自此之后,比萨斜塔一天比一天更歪,中间也曾重修过,但结果都是更歪。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豆腐渣工程,却阴差阳错成为世界遗产,这算不算是因祸得福呢?

被风吹垮的塔科马海峡大桥

相比比萨斜塔,美国的塔科马海峡大桥就没那么好运了,直接被八级大风吹垮了。

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多大的风,放在陆地上顶多吹断几根树枝。

但这大桥怎么会脆弱成这样?弱不禁风的身板到底是怎么养成的?这还要从它的修建说起。

该大桥也是上世纪的产物,位于美国华盛顿,是一座跨海大桥,连接着两个县区。

为了打通两地跟发展经济,当地政府决定建设一座悬索桥,简单来讲就是用绳索吊着桥面。

当时该大桥的设计交给了一位刚毕业不久的设计师莫伊塞夫,他在设计界被誉为“天才选手”。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桥梁设计没吓退他,但成本不足却把它困住了。

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因为当时美国正在大搞基建,哪哪都需要用到钱。

而莫伊塞夫他也非常懂得给政府省心,直接将原定的7.6米桁架梁换成了2.4米的普通钢梁。

暂且不说材质质量的降级,单是长度就比原来缩短了近三分之二。

这种偷天换日的做法确实让大桥的建设成本,降低到了政府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于是大桥就这么建设起来了,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不对劲了。

因为在大桥通车的第一天,人们就发现桥面摇摇晃晃,像是随时要断了的样子。

果不其然,在通车的四个月后,大桥轰然倒塌。

经过研究之后,专家发现在特定的风速下,空气会在大桥两边形成两个方向不同的漩涡,并且同时作用于大桥。

而要是这种力量跟大桥震动的频率一样,那就会产生摇晃现象,加上大桥又是采用比较轻的材料,所以命不久矣。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

无独有偶,我国也有建成不久就轰然倒塌的大桥,这座大桥是哈尔滨的阳明滩大桥。

该大桥位于松花江上,原本是无数哈尔滨人引以为傲的明珠,因为大桥的长度达到15.42公里,高峰阶段每小时可以容纳超过8000辆机动车通过。

在2009年底开建之后,阳明滩大桥只花了17个月就建完了,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施工就像是被开了倍速。

而在黑龙江地方媒体《生活报》的报道中也曾提到,民众不用担心该大桥的质量。

结果在大桥通车不到一年,也就是2012年8月24日清晨,大桥突然被四辆货车压塌。

经过调查之后,可以确定的是这四辆货车已经超载,这违反了相关规定。

但是一些专家跟民众认为,不应该将大桥塌陷全部归结于超载,应该从设计上找原因。

、因为按照最初的设计,整座大桥疏解工程主要路面应该全部采用混凝土结构,但实际建设却换成了钢混结构组合梁,后者有助于缩短工期。

还有当时是因为四辆货车同时开在同一侧,这也说明大桥的平衡性能有待考证。

正是因为存在以上诸多疑虑,该大桥被民众认为是“豆腐渣工程”。

多次大修的钱江三桥

钱江三桥也被认为是一项豆腐渣工程。这大桥位于波涛汹涌的钱塘江上,总共耗资6亿元。

该大桥于1993年开建,并在1997年竣工,通常在大桥竣工后进行验收,但是当时有消息传出多批专家都不愿意签字。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一些专家或许已经发现钱江大桥存在一些问题。

事实上,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新实行的建桥标准,跟之前钱江大桥设计时的建桥标准不一样。

所以到底要采用新标准还是旧标准来评估大桥,就成为了专家们最棘手的问题。

虽然钱江三桥的验收面临不小的争议,但是大桥还是通车了,结果在运行13年后,大桥突然出现坍塌。

2011年7月15日凌晨,大桥西侧桥面突然出现塌陷,而当时一辆超载的货车为避免碰到桥面裂缝,司机急忙将方向盘向左打。

结果本身车辆超载载重过大,加上转动幅度过大等,最终还是掉到了裂缝处,跟着桥面一起坠江。

好在司机能够及时从车辆离开,这才得以死里逃生。

在该起事故发生之后,很多民众都在猜测大桥施工是否存在工程不合格的问题。

其实在大桥通车没几年之后,桥面出现多处裂缝,甚至还出现下沉的现象,这说明桥梁质量确实有待加强。

后来更是因为桥面裂缝过多,钱江三桥在2005年就迎来了第一次大修,直到隔年10月才通车。

但当时能够通车不是因为大桥已经彻底消除隐患,而是因为钱塘江要举办烟花大会,大桥一定要通车,所以这才重新恢复双向运行。

后来在事故发生之后,有关部门也承认大桥确实有质量问题,至于具体是哪些问题,外界暂时还不清楚。

回顾上述四项“豆腐渣”工程会发现,本身工程设计跟施工是否合格,应该在通车前就确定,但是这四项工程都没有。

这一切不禁让我们思考,所谓“豆腐渣工程”究竟是怎么通过“竣工验收”的?

参考文献:

环球网:当地媒体曾报道市民无需担心阳明滩大桥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豆腐渣工程   钟楼   斜塔   桥面   哈尔滨   基建   裂缝   大桥   货车   民众   发现   我国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