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巴旅游回来,说几句可能很多人不爱听的大实话

提到古巴,脑海中不禁浮现雪茄、Mojito、沙滩和美女,还有格瓦拉的影像。教科书、新闻等途径,我们对古巴有不少了解,但亲身去的人并不多。这个国家基础设施并不完备,作为旅游目的地,还缺少吸引游客的元素。我的古巴之行,仅在第二天,发觉与我想象中不一样,聊聊我在古巴的体验。

1、古巴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幸好之前学过一些基础,还能勉强应付。当地受教育程度不高,除了以游客为主的餐厅、酒店、景区和纪念品店,很少有人会说英语。几次跟警察问路,没有一人能说简单的英语。由于当地网络不发达,建议提前下载离线地图或带纸质地图,以减少找路时的麻烦。

2、在哈瓦那的几天时间里,游览历史中心不过半天。教堂、城堡等标志性地点,迎合游客的氛围浓厚,笔挺的服务员、五花八门的纪念品并不能代表城市的本来面貌。更多的时间反而用于穿行于哈瓦那的街巷,观察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古巴街道两旁的房屋大多三、四层高,颜色鲜艳,以蓝色和红色为主,呼应着古巴国旗的色彩。每栋房子都有宽大的阳台,延伸到房屋两端。无论早晚,总能看到倚靠在阳台上俯瞰街道的居民,有年迈的老人、闲时的主妇,还有壮年的男子。工作日的白天,这样的景象也不少见,不由让人好奇这座城市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工作?哈瓦那周边几乎看不到工业的踪迹,历史中心的服务业也少得可怜,路边的几个小吃店多为家庭作坊,几个人就能维持经营。

3、古巴的家庭通电率不低,由于发电燃料供应不稳定,加上电网设备老旧,耗能高,电力在输送过程中损耗较大。停电停水是常态,有时一天停水三次,甚至停水两周也不是啥新鲜事了。古巴人已习以为常,对于国内的年轻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没有水,如何冲厕所都是一个难题!街道上也没有什么公共厕所,免费或收费的都很少。只有在餐馆中借用厕所,要收费的。在部分景点,公共厕所由个人承包,每次收费1CUC,要自备手纸,因为古巴的造纸工艺很差。

4、互联网在哈瓦那的普及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是能在几个公共地点用WIFI接入网络,不过信号并不好。住在市中心附近的人相对收入高一点,已经有了智能手机。晚饭后,当地人带着小板凳到楼下接入WIFI的地方,肩并肩坐成一排!大多数人是看视频,内容多为娱乐节目。深夜才悻悻回家,毕竟娱乐活动少之又少。

也有很多人买不起智能手机,古巴人平均收入大约人民币500元左右,上千元的手机对于其来说是一大笔钱。跟外界联系只能靠路边的公用电话亭,按键频繁使用导致数字已模糊不清。

5、古巴的货币分为两种:CUC和CUP。外来游客使用的是CUC,而当地人则是CUP。一个CUC约等于一美元,CUC和CUP的比率大概是1:25。在路旁的小店里,经常看到价格上写着几十个比索,其实是CUP的价格,折算过来并不多,但用CUC总会比CUP多花一些,也算是对当地人的一种保护。

游客在银行只能提取CUC,如果好好商量一下,也可以从当地人手里换取一些CUP留作纪念。正规的换钱地点出了机场只有几间主要的银行,银行外的ATM机上也可以直接用银联卡提取现金,一次最多选择150CUC。

6、从事旅游业的民宿店主、出租车司机和餐厅老板,生活早已摆脱土比索的限制,手里有大把游客支付的红比索,也会在高档餐厅用餐,因为收入并不少。餐厅服务员的收入比普通职工高不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首先,必须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其次,最好是白人,在古巴,一个医生的月工资仅23至25美元,而在海外医疗队工作时,受援国每月支付250至375美元的津贴。发达国家自然争相邀请古巴医生。

7、在古巴,教育和医疗是不用担心的。古巴人从出生起,就有自己的社区医生,从看病到拿药,住院和手术后的营养餐都是免费的。古巴有这不错的医疗技术,南美不少人看病都跑到了古巴。

8、古巴实行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免费,学生的课本、校服和餐食也全免。古巴并不富裕,但在教育上的投入毫不含糊。小学生穿红色制服,1-3年级佩戴蓝领巾,4-6年级戴红领巾。初中生穿棕色制服,高中和预科生穿蓝色制服。电视教育台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都有讲解,复杂的内容也不会一笔带过,所有电视台没有广告。

9、古巴城市内是有巴士,我还是推荐坐出租车或私人老爷车。大多数人的活动范围在城市中心一带,老爷车费用10CUC,可以到达各个地方。起初司机可能要价较高,不过基本都能砍下来。哈瓦那的老爷车作为城市的名片,不坐上几次就觉得遗憾!毕竟这些老爷车在其他国家是富人才能拥有的车,而在哈瓦那不过是一般的代步工具。

街面上的车辆里,老爷车大概占三分之一,款式五花八门,从拉达到卡迪拉克应有尽有,老爷车们在城市里承担了出租车的职责,被司机重新喷涂上了色彩,粉色、红色与蓝色最受欢迎,越是鲜亮的颜色越吸引游客。

在古巴,有一种很特别的工作叫介绍人,简单来说就是:替司机找乘客、替乘客找司机。所以在古巴拼车,并不是随找随走,要协调车上所有人的出发时间,最后商量一个合适的时间才能拼车成功。

10、古巴没有超市,更没有网上购物,古巴没有“零食”这个概念,要么吃正餐,要么就“饿着”。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在路边的小商店和摊贩处购买,其他日用品则需要去国营商店排队,居民凭借各种票证在国营商店购物。物资匮乏并不意味着“饥饿”,只能说“不丰富”,吃饱问题不大。据当地人讲,古巴人每人每天分半斤大米,一个星期发一次肉和水果,半个月发一斤咸菜,一个月发一包洗衣粉。

11、哈瓦那的菜市场零散且规模小,大多数菜摊只卖2-3种蔬菜,西红柿和青椒是最常见的,有的摊位甚至只卖西红柿。蔬菜是真正的无农药无化肥,纯天然无添加,当地的土面包里会吃出麦子梗。西红柿大多乒乓球大小,形状不一,有不熟的绿的、黄色的,也有熟透的红色。一看就知道是自然生长的。豆芽很细,像家里自己泡出来的一样。卷心菜买回来至少要扔一半,因为全是虫子啃过的洞。

12、哈瓦那的服务业不算发达,对住宿有较高要求,建议选市中心的一带,有几家高档酒店可以选,价钱跟发达城市的同类酒店相差不大。历史中心一片也有一些普通酒店,适合预算有限的游客,主要旅游资源都集中在那里。

13、古巴生活两极化,以服务当地富人和游客为主的餐厅里,各式佳肴应有尽有,摆盘考究,自然价格也不便宜,一道主菜大约15个CUC。而一般家庭的食材选择就少得可怜,当地盛产黑豆,所以黑豆米饭是主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黑豆和米饭一起蒸,另一种是用黑豆、猪肉、香叶、辣椒和胡椒炖成带咸味的黑豆浓汤,再和米饭混合吃。

民宿工作人员本想用煎蛋作为早餐,连续两天都没有在附近市场买到鸡蛋,直到第三天才终于见到鸡蛋,每人分得半个。路旁的小吃店里,以当地的一般百姓为主,一杯鲜榨的橙汁0.25CUC,一份鸡腿的套餐也不过2个CUC,虽然卖相稍差,但实在划算得多。

古巴是水果大国,热带水果便宜。推荐的鲜榨果汁有四种:冰镇番石榴汁、冰镇菠萝汁、冰镇甘蔗汁和椰子汁,尤其是番石榴汁,番石榴的口感有些奇特,不过榨成汁后清新好喝。

14、“五分钱小酒馆”(La Bodeguita del Medio)是哈瓦那的著名景点,海明威曾常在此逗留,点一杯Mojito,沉浸在文学创作中。随着海明威的名声鹊起,小酒馆也成了热门打卡地。旅游团的行程里都会包含这里,拍照留念后,再点上一杯Mojito。尽管名为“五分钱”,但这里的Mojito价格是全哈瓦那最高的之一,普通酒吧一杯标准Mojito大约1.5个CUC,而这里一小杯要5个CUC,价格贵上三倍。不过确实是全城最好喝的,值与不值,因人而异。

15、古巴海岸线很长,最著名的海鲜料理是龙虾,古巴人对烧烤特别钟爱,常见的龙虾料理就是烤龙虾,一顿龙虾大餐大概15-20CUC。古巴人也喜欢吃面包,却不太讲究面包的做法。随身餐包因此应运而生,学生外出活动时,会统一配发这种面包。在路边摊和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也常见到。里面一般夹一片火腿或烤肉、一片奶酪和一些蔬菜,大概15CUP,外国人买的话,1CUC。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古巴   哈瓦那   古巴人   比索   番石榴   老爷车   当地人   龙虾   实话   游客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