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带着问题回到奔着问题去 无人机会“思考”了

原标题:从带着问题回到奔着问题去(引题)

无人机会“思考”了(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周怿 通讯员 庞世乾 赵静

5月20日14时40分,正值胜利油田东胜信远采油管理区井场巡检时段,一架无人机从管理区西边不足50米的固定机巢内起飞,对万4-斜28井场进行自动化巡检。

看着电脑屏幕实时清晰呈现无人机起飞和巡检时拍摄的井场实景及红外图像,信远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郑玉栋指着生产指挥中心电脑屏幕对记者说,“你们看,无人机‘探头探脑’地在井场固定视频死角巡检。”

短短4分钟,无人机便完成了5口平台井及井场辅助设施的全方位巡检,还提供了广角、变焦、红外热成像三个巡检视角,并对巡护点进行拍照回传。

“之前的无人机巡检是在现场发现问题,现在的无人机巡检不仅要发现问题,还奔着问题去,它们会‘思考’了。”信远采油管理区经理王殿鑫说,此次巡检就是针对油井出现的问题,由无人机寻找固定视频监控和人工巡检看不到的地方。

他举例说,去年的一天,万4-斜24井场水套加热炉出现压力超下限报警,由于井场的固定视频无法有效查看设备及现场的具体情况。无人机带着问题到了现场,通过高空俯拍看到水套炉弯头处穿孔,第一时间安排应急抢修。

让无人机会“思考”,是油田在信远采油管理区首家试点探索构建无人机管控平台的目标所在,实现无人机的标准化巡检、精细化管理、动态化管控,并逐渐形成油田标准进行推广。

自2012年油田生产信息化建设以来,已在地面构建起了 “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防控体系。但随着智能油田建设需求,已有的通过运行参数监控+固定视频监控的方式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巡检,不足以支撑生产现场实现“无人、少人”的目的。

具体到信远采油管理区,由于工区和井位分散、开发方式多样,导致井场辅助设施多。现场巡检、井场维护以及井口维护占到了95%的工作量。“当时的信息化的手段和覆盖程度、精细度无法完全替代传统巡检方式。”

信远采油管理区党支部书记林文杰举例说,现场的设备松动、异响声无法监控,电力线路、设备焦糊味无法监控,油、气、水、电管网监控手段不足等,“迫切需要更加精细巡检的手段”。

近几年,无人机巡检进入油田生产巡检业务,在安全生产、管线巡护、防范非法盗油、违规占压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在科学规划、规模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俗来讲,就是无人机会“看事”,但不会“找事”。

自2023年开始,信远采油管理区试点探索构建的无人机管控平台,可以让无人机实现任务自动执行、任务策略下发、失控动作执行等自动化配置,在现场听、看、测、闻。郑玉栋比较得意的是,如果发现井场硫化氢浓度过高,可以先让无人机到现场“闻”浓度后,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目前,信远采油管理区部署两台无人机同时轮转作业,通过自动执行飞行任务进行集输管网、油水井场的精细巡检,巡检时间由5-6小时降至90分钟,巡检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同时,也给生产运行管理方式提供多种选择。

“打造智能化、无人化巡检示范管理区,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赋能智能油田建设和新型管理区建设。”油区护卫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试点打造出精细巡检模式,降低了人工巡检强度,带来管理方式、运行方式的变革,提升了全员劳动生产率。

每天早上6点,无人机就自动开始第一次巡检。两个小时后,郑玉栋和同事们一上班就通过回传图片快速浏览,并异常结合红外或变焦录像回放进一步排查,“过去是到现场找问题,现在是对着照片找问题,再让无人机带着问题到现场寻真相。”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井场   无人机   管网   管理区   油田   试点   精细   手段   现场   方式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