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是什么下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民不聊生,朝廷腐朽。一代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挺身而出,联合民众推翻了明朝统治,一度自立为王。然而命运喜新厌旧,李自成的事业遭遇重挫,最终惨遭杀害。面对丈夫的惨死,高桂英这位当年与李自成并肩作战的贤内助又将会走向何方?她是垂泪痛哭,抑或是决然接手大权?她的结局令人难以置信,让我们拭目以待...

平民出身的李自成奋勇反抗 高桂英与之同心同德

黎民百姓在明末年间扺受着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战火纷飞的苦难。生于陕北农家的李自成,从小就亲身经历了这一切。他的父母双亡,亲朋好友无依无靠,就连温饱都无法解决。为了活下去,他在少年时期曾在佛门寺院当过小和尚,也曾在贵族地主家做过牧羊仆。

苦难和屈辱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李自成的性格,他渐渐变得愤世嫉俗,对明朝腐朽至极的统治越来越不满。及至而立之年,他已下定决心要推翻这一切,为苦难深重的黎民百姓主持公道。于是他毅然加入了农民起义军的队伍。

起初,李自成只是起义军中最底层的一员小卒。但他聪明过人,学习能力很强,加之刻苦用功,很快就小有所成,从基层一步步升任为起义军的中小军官。就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一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女子--高桂英。

高桂英出身商贾之家,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热爱读书识字,而且武功也颇有修为。她天性泼辣爱国,看不惯明朝昏庸无能的统治,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阵营。两人遇见后,便如有所契,相见恨晚。

高桂英很欣赏李自成这个人,他不徇私情、视野开阔、才华横溢,是个可造之材。与此同时,李自成也深有同感,觉得高桂英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不愧为自己的知音好友。两人就这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自成挺身而起建立新朝

明朝中央政权日渐腐败,加之战乱频仍,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这一现象在各地区蔓延开来。李自成看到了这一有利时机,决心趁热打铁。在高桂英的支持和鼓舞下,他果断挥师南下,打败了江南的流寇孙传庭,迅速占领了江南地区。

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李自成很快在江南一带扩展了自己的版图。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团结一致,充满着反抗暴政的决心,作战勇猛异常。高桂英更是亲自督阵,率领着由妇女组建的"娘子军"与李自成并肩作战,尽显英勇曾献。

在高桂英的大力支持下,李自成事业蒸蒸日上,声威日隆。仅仅几年时间,他们就已经征服了江南、湖广、四川、山西等地,集结了可观的军马力量。到了1644年,李自成更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攻占了大明王朝的都城北京。

面对百年基业荡然无存的局面,崇祯皇帝无可奈何,只得率领亲信上吊自尽。李自成随即在北京建立了大顺王朝,自封为"善于纳谏、光启文治"的大顺皇帝。恰逢时势造英雄,这位草莽之身一跃成为当朝明主。而身为李自成的妻子,高桂英自然就被册封为大顺王朝的皇后了。

或许是上天注定李自成要扫平旧朝的铁证吧,崇祯帝的阿儿汉和多尔衮率领的明军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也很快就被他所剿灭。一度一锐不可当,独步江湖的李自成如今已是呼风唤雨的国王了。

清兵入关李自成遇袭被杀

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后,一切看似风调雨顺,但他并未料到危机就这样突然降临。原来在他率兵南征北战之际,后金已经乘虚而入,由多铎亲王阿济格领兵渡过了佛罗伦萨,进军中原。

起初李自成并未把后金军队放在眼里,他坚信凭借自己所部铁甲累累,足可将这支"游牧小军"一举击溃。可是他终究还是小觑了敌人的实力,后金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作战素质之高,简直出乎意料。

1644年5月,阿济格亲自统领三万精锐,沿大路行军直逼北京城。李自成虽然提前得知后金大军压境,却并未派出大兵拦阻,反倒命令高桂英率领大军外出征伐,自己则留守北京以防走漏风声。

就在热火朝天的战事如火如荼进行时,阿济格军队奇袭北京成功,城池陷落,李自成几乎无力回天。见形势渐趋不利,他只得连夜带领亲信匆匆撤离北京,向西逃窜。阿济格令人尽歼李自成残余家眷,且一路严密追捕。

逃亡数月后,李自成终于在九宫山一带得以喘息。此时他早已精疲力尽,身无分文,只能暂时藏匿于此,伺机东山再起。眼见手下仅有余勇百来人,李自成决定亲自外出寻找补给渡过难关。命高桂英率领余部留守九宫山,他则带上几个亲信前往附近村镇觅食。

谁知就在李自成离开后不久,恰逢村民外出打猎,误认为李自成等人是土匪强盗,遂与之火并。久经沙场的李自成饿虚所致,难敌村民合击,终于在混战之中惨遭杀害。而得知噩耗的高桂英悲愤难当,当即发狂数落村民无知,险些也赴汤蹈火。

人生无常,英雄迟暮,一代硬汉李自成就这样戏剧性地走向了终点。眼见丈夫惨遭杀害,高桂英哭天喊地,悲痛欲绝。但此时她还要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带领余部开展下一步谋划......

高桂英发扬光大民族反抗运动

李自成陨落后,高桂英一度悲痛欲绝,她失去了这一生中最重要的挚爱和支柱。但作为一代英雌,高桂英并未就此放弃,反而下定决心要继承丈夫的遗志,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抗争到底。

首先,高桂英留驻九宫山,开始积蓄力量,组建起一支新的农民起义军。她亲自招兵买马,并招揽了不少当地贫苦百姓和残余起义军加入。凭借过人的智谋和决断力,她很快就使这支新军重新雄起,声势日隆。

接下来,高桂英开始发动群众响应起义,号召各地黎民加入抗争的行列。她深知单凭一支军队是难以战胜敌人的,必须团结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于是她亲自编撰宣言和对联,命令手下将这些东西张贴于各处村镇,煽动民心。

果不其然,在高桂英热诚的呼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手工业者、贫民等加入了她麾下。他们中有的是被压迫到了极点的穷苦人,有的则是仇视新的统治者,渴望复兴民族尊严。就这样,短短数月,高桂英便集结了数万民众武装,形成了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

高桂英深知机会难得,必须乘胜追击。于是她亲自统帅大军,先后攻打了洛阳、开封等城池。由于高桂英军事指挥有方,加之士卒作战勇猛,她所向披靡,一路横扫几无阻力。一时间,整个陕西、河南一带,到处可见高桂英麾下将士的英勇身影。

面对高桂英这股迅猛的反抗力量,新的统治者自是坐立难安,不得不亲自出马与之一决高下。高桂英亦有豁出去一搏之心,于是双方在开封城外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战事最激烈时,双方绞杀数月不分胜负。

兵力渐弱 高桂英抉择了结自己

在开封城外的决战中,高桂英军队初期占据上风,屡建奇功。她亲自统帅大军,临阵指挥,运筹帷幄,运用精湛的军事策略,使得己方频频取得胜利。

然而,高桂英毕竟只是个身经百战的妇人,虽勇猛过人,但终归力有未逮。随着战事持续,她军中的粮草日渐告罄,官兵伤亡渐多。与此同时,对方方面不断加派增援部队,使得高桂英的军队节节败退。

转危为安,扭转战局已然不可能,高桂英决定暂时撤退,保存实力以期东山再起。可在撤退的过程中,她的部队遭到了对手的疯狂袭扰,损失惨重。一度她所部仅剩数百兵卒,兵力日渐单薄。

面对如此困境,高桂英决定化整为零,率领残部就近隐蔽,伺机再起。她命令手下小股分散,暗自潜伏在当地村镇中,等待复仇的时机。而她亲自带领亲信,躲入了位于洛阳的一处山区。

就这样,高桂英和余部在洛阳一带流亡多年,历尽艰辛。她不得不屡次换地方躲藏,度过非常艰难的日子。期间她所部又渐渐凋零,最后只剩下几个死于倒的亲信随从陪伴在侧。

生死存亡之际,高桂英下定决心,要一了百了。她认为自己已然力有未逮,若是被俘也只会遭受折磨杀戮,不如先下手为强,了结这一切。于是她在一个夜晚,亲自为余部殉难的战士们挖好了坟墓,然后将他们一一掩埋。最后,她独自一人留在这偏僻的山野,手执利刃自刎身亡。

就这样,这位曾经的"民族英雌"高桂英,走向了令人扼腕的结局。她一生可谓经历坎坷,几度飞黄腾达又遭重创。生前她为了报复丈夫之仇、维护民族尊严而视死如归,可谓鲜有人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崇祯   大顺   明朝   王朝   所部   起义军   洛阳   亲信   北京   下场   民族   李自成   高桂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