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古巴清空监狱,15万罪犯偷渡美国,打造出如今的"罪恶都市"

1980年,古巴政府在菲德尔·卡斯特罗下令开放马列尔港口,允许15万名人自由前往美国。这一行动迅速改变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社会结构,使其从一个典型的美国海滨城市,逐渐演变为“罪恶都市”的代名词。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古巴革命,卡斯特罗的崛起

古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加勒比岛国,但它的政治环境一直以来都难以平静,长期以来古巴深受外国势力的影响,尤其是西班牙和美国这两个国家。

历史上古巴一直是西班牙殖民地,1902年通过民族解放运动宣布独立,然而统治古巴的是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可以说才出虎口又进狼群。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美国资本控制古巴国内90%以上的资源,公共事业的占有率也超过80%,国内的社会不公和经济不平等日益加剧。

1950年在哈瓦那的狭窄街道上,豪华的美式轿车与破败的马车并行,富人区的奢华别墅与贫民窟的破旧茅屋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让社会的裂痕愈发明显。

1953年,年轻的律师菲德尔·卡斯特罗对这种状况深感不满,带领着一群同样年轻的反叛者试图在东部城市圣地亚哥发动袭击,目标是巴蒂斯塔政权的军事要塞蒙卡达兵营。



尽管这次袭击以失败告终,卡斯特罗和他的同志们也因此事件被捕入狱,但这却点燃了古巴革命的火种。

狱中卡斯特罗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1955年被特赦释放后立刻前往墨西哥,与革命志同道合的切·格瓦拉相遇,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策划更为广泛的武装革命。

他们秘密招募志愿者,还训练了一支小型但高度纪律的游击队,一年后卡斯特罗、格瓦拉及其82名忠实追随者,乘坐名为“格拉玛号”的游艇从墨西哥出发悄然返回古巴。

他们在东部山区茂密的丛林中与巴蒂斯塔军队展开游击战,来自各地的古巴人民也不断加入小队。

革命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岛国,卡斯特罗成为人民眼中的英雄和希望的象征,希望结束巴蒂斯塔的统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卡斯特罗的势力日益强大,他们的行动也更加大胆。1958年,革命军在圣地亚哥和圣克拉拉赢得关键的战役,巴蒂斯塔政权的崩溃已成定局。

1959年元旦卡斯特罗迎来他苦苦追求的胜利,巴蒂斯塔逃离古巴,卡斯特罗和革命军队进入哈瓦那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

卡斯特罗上台后,迅速开始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政府没收外国公司的财产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政策在国内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但也加剧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当时美国在古巴的产业有很多,如今全部被古巴政府没收,对美国的商业利益造成严重冲击,两国的关系也迅速恶化。

在此期间,美国试图通过封锁和秘密行动来推翻卡斯特罗的政权,但均以失败告终。



面临外部的巨大压力,卡斯特罗依然坚持他的政治路线,希望将古巴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为后来的马列尔偷渡事件埋下伏笔。

马列尔港大逃亡事件

时间来到1980年,古巴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卡斯特罗的社会主义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效果,还改善了农村贫困和教育不平等。

然而国内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压制仍然普遍存在,再加上美国的经济封锁,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很难再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政府对言论和政治自由的严格控制,导致许多古巴人开始对未来感到绝望。

正所谓“活人岂能让尿憋死”,大量的人看不到希望便开始寻找破局的手段,古巴与美国的迈阿密之间仅仅只有一海峡之隔,以至于很多人都选择偷渡到美国生活,毕竟那里的条件更好、机会更多。



这些人群主要是对现状不满的普通市民,他们希望前往美国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

在此期间美国还专门出台了一项法案,主要就是应对古巴的移民,大致意思就是只要在美国待满一年就给发放绿卡,还给一定的安家费。

古巴人的家庭观念很重,只要一个去了美国并稳定下来,紧接着全家人就会偷渡过去。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对于这类人来的到来全部接受,而且还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没钱、没才华的人连一张船票都买不起,何谈移民一说,所以逃亡美国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高技术人才,古巴的人口红利不断流失到美国,卡斯特罗很生气却又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

“我们不需要这些人,既然他们想走,那我就送送他们!”



上述这句话是卡斯特罗说的,可人口红利一直向外流失也不是办法,必须找到一个方法应对,很快他就找到一个“恶心美国”的手段。

同年4月份一件出乎所有人预料的事件在哈瓦那发生,当地的马列尔港突然被数千名想要逃离古巴的民众占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卡斯特罗做出一个决定,开放马列尔港三个月想离开古巴人都可以自由离开。

他的这一决策不失为是一种战略考虑,一方面可以减轻国内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美国制造问题。看到这里或许有人纳闷了,人口流失怎么会给美国造成压力呢?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约有15万人通过这一港口离开古巴,前往佛罗里达州,这场大规模的人口移动被后人称之为“马列尔偷渡事件”。



卡斯特罗说到做到,古巴政府并没有阻止任何人离开,当然也包括那些有犯罪记录的人。

原来,在开放马列尔港的同时,卡斯特罗还将国内监狱、精神病院里的人全部释放,并宣布如果他们离开古巴罪名既往不咎,否则的话将会再次逮捕。

这些人对于新生活充满期待,于是纷纷从港口偷渡到美国,但同时也带着混乱和不安。船只满载着希望和绝望的人们,穿越佛罗里达海峡,向着未知的未来航行。

这些船只抵达美国后,迈阿密的社会迅速发生变化,城市几乎一夜之间变成“罪恶都市”。

是福还是祸,因时而异

新来的古巴人尤其是一些古巴罪犯,带来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原本迈阿密就是各种文化混合而成的,现在更是成为一个混乱的地区。



大量前罪犯和其他边缘人群的涌入,迈阿密的犯罪率急剧上升,新移民中的一些人还组织在一起来成立犯罪团伙,涉足走私、毒品贩卖和其他非法活动。

市中心的一些区域成为警察难以控制的地带,街头犯罪和暴力事件成为日常新闻,这种情况的发展让当地的居民深感不安,原住民纷纷搬离迈阿密寻找全的居住环境。

在应对这种局面时,迈阿密的警方也显得力不从心,犯罪活动的普遍和团伙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治安情况依然难以根本改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迈阿密不仅在美国国内,在国际上都被标记为“犯罪之城”。

想必很多人都玩过暴力摩托、罪恶都市等类型的游戏,其实这些游戏都是以80年代的迈阿密为模版,它不仅仅是一个游戏,还是一种现实社会的真实体现。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哪怕“马列尔港大逃亡事件”也是如此。在这种压力和负面形象之下,迈阿密的某些社区开始尝试不同的复兴策略。

多年来市政府与地方社区合作,推出一系列旨在改善城市形象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项目,该项目涉及艺术、文化和社区建设的活动开始兴起,旨在把社区的负面能量转化为创造性的社会资本。

在迈阿密生活的各个族群,还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中拉丁音乐和舞蹈尤为突出,艺术画廊、音乐会和节日活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迈阿密逐步摆脱“罪恶都市”的标签,开始被视为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迈阿密处于墨西哥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使其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枢纽。

靠着这样的地理优势,迈阿密港现如今已成为进出美国的重要货物和旅客集散地,进一步加强其作为国际城市的地位。

总的来说,古巴移民潮带来了初期的冲击和挑战,但迈阿密的逐步适应和转型也证明城市的弹性和潜力,从一个因犯罪和混乱被诟病的城市,逐步蜕变为一个文化多元和经济活跃的国际都市。

古巴移民的到来,也极大地改变迈阿密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面貌,这座城市逐渐被塑造成一个具有强烈拉丁美洲特色的都市,与其美国的面貌日渐迥异,也算是一种别具一格的特色。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古巴   哈瓦那   美国   卡斯特罗   迈阿密   古巴人   马列   罪犯   监狱   罪恶都市   事件   社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