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干不掉中国,那就复刻一个中国,美国看上了这两个国家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以往的历史中,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可能会导致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旧的超级大国必定会想方设法阻止这一切发生,如今美国就是扮演这样的角色。

而为了阻止我国崛起,美专家认为可以在全球复刻一个“中国”,然后在高中端制造业取代中国的地位。

目前美国已经看上了印度跟越南这两个国家,想通过推动这两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来取代中国。那么,美国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国家?美国的计谋真的能够实现吗?

为何要复刻一个“中国”?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了解“马歇尔计划”之后你将了然于心。

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影响世界格局至今的大事件,简单来讲就是美国帮助西欧进行战后重建跟经济恢复的计划。

但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美国之所以如此好心,也有自己的目的。

一方面,如果西欧经济恢复不好,从美国进口商品量将会有所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美国自己生产力再高,也很难大量出口商品,最终只能落得个产能过剩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因为要遏制苏联的影响力,美国肯定不想看到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继续壮大。

但美国跟欧洲隔着个大西洋,没法亲自上场,所以只能通过扶持欧洲国家发展,来变相削弱苏联的影响力。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跟欧洲一拍即合,通过马歇尔计划为德国、英国等国家提供各种援助,将自己的利益跟欧洲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而事实也证明,马歇尔计划挽救了经济岌岌可危的欧洲,从这一点来看,马歇尔计划是成功的。

与此同时,马歇尔计划还削弱了苏联的影响力,使得美国可以保持超强大国的位置至今。

在美国看来,如果中欧选择跟苏联联手,一同站到美国的对立面,那美国地位将会有所动摇。

直到今天,美国看待世界格局还是这样的思路,美国认为可以在亚洲扶持一些国家。

随着这些国家的影响力跟产业不断壮大,那就可以削弱中国。

毕竟一个产业的市场蛋糕就那么大,要是竞争的人多了,对手变强大了,那分到的自然会少一些。

因此,美国有意在亚洲复刻一个“中国”,但为什么美国选择了印度跟越南呢?这两个国家愿意跟美国一起混吗?

怎样复刻“一个中国”?

首先来看美国为什么要选择印度,根据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2023年10月-12月,印度GDP的增速达到8.4%。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经济增速可以说是最快的,至于真实数据如何,我们这里不做讨论。

另外跟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人口达到十多亿的发展中国家,被视为正处于人口红利的关键阶段。

进入近代之后,中印发展历史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同样位于新世界经济中心亚洲,所以经常被拿来一起比较。

更加关键的是,印度的很多精英阶层认同西方“价值观”。

其实在被殖民之前,印度的商品交易非常繁荣,很多来自世界各地都汇聚在这片土地上。

1700年,印度的GDP总量比所有西欧国家加起来都多,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

但是之后因为被殖民等等,印度并没有进行工业革命,这使得印度的发展落下了一大截,甚至成为了贫困之地。

与此同时,随着英国人的到来,所谓西方的现代文明也强势登上了印度的土地。

英国人总是宣扬说,他们在印度建立了学校,将西方的教育带到印度,然后通过教育将英语变成印度的官方语言等等。

久而久之,印度逐渐失去自我认同,甚至开始忘却被殖民的历史,想利用这段痛苦历史留下的东西在作为“投名状”,进一步融入西方的社会。

而在美国看来,这样的印度恰恰是比较好拿捏的,于是想要让印度成为下一个中国,让印度成为阻止中国崛起的最佳主角。

由此可见,美国选择印度不难理解,但选择越南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日本说起。

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最开始其实是看上了日本,但是没想到日本一溜烟的功夫就发展起来,这让美国有了一定的危机感。

同时由于自身国土资源匮乏等方面的限制,日本的经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出现泡沫破碎,进而影响工业体系的运转。

而为了进行自救,日本只能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但转移到哪里呢?日本选择了东南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南亚发展起来了,而其中越南具有比较突出的劳动力优势,所以承接了很多来自日本的产业。

为了能够更快发展,越南还向中国学习,开始搞各种改革,而这也吸引了美国的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像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服装业等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此,多家美国企业开始将尝试在越南建厂,将一部分外加工转移至越南,想分流中国一部分中低端制造业。

在这个布局中,美国想让印度成为中国中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对手,希望越南成为中国中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对手,但是美国的计谋真的能够实现吗?

复刻“中国”能否成功?

先说答案,美国最后的下场必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首先来看印度,印度和美国都认为,印度将是下一个超级工厂,但是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知名企业对中国趋之若鹜,对印度却“敬而远之”。

以特斯拉为例,从2012年进入中国设厂到在上海建成100%本土化的生产线,特斯拉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而中国给特斯拉带来的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

2023年,特斯拉有217亿美元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这占总收入的22.5%。

在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特斯拉也瞄准了印度市场,然而印度政府临时变卦、开出严苛条件等,让特斯拉在印度的建厂计划频频受阻。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型外国企业前往印度投资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

像美国苹果是在印度投资比较多的外国企业,近年来印度制造在苹果全球制造的比重也有所上升,但是从比重来看,印度只占7%,而中国是93.5%。

还有印度现在的体制也会影响经济发展,比如印度至今仍然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是少有的。

种姓制度不仅造成阶层固化,还会打击低种姓群体的积极性,长久以往,必定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既然想要成为一个“超级工厂”,那需要有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

但是从产业结构来看,印度还是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主,至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七成。

也就是说,印度绝大部分劳动力都在农业中,现有的职业素质很难跟中高端制造业完全匹配,这也是印度制造质量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所以很多美国媒体也认为,印度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至于越南那就更不用说,现在越南制造业主要是以箱包制造等产业为主,这些确实都需要大量低廉的劳动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市场体量就那么大,越南出口量不可能无限度地增长下去。

还有想要成为世界工厂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要有完善高效的生产链跟供应量,但是要知道现在越南的电力还是依靠我国供应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

第二是要有水平比较好的技工队伍,现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我们印象中,所有工人坐在流水线上埋头苦干,很多都用上了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

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对劳动力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还需要有一支人数达到一两亿人的高水平技工队伍。

但是,越南人口数量只有9819万,显然不满足第二个要求。

第三是要有国际化、市场化的环境,使得外商投资能够更好地进入本土,而目前越南也不具备这个条件。

因此总体来看,越南想要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比较难的。

不过这其实都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对于我国来讲,国家的目标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网:越南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美国   中国   特斯拉   苏联   国家   越南   马歇尔   印度   日本   制造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