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曲周县历史简介


曲周县


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东接邱县,南邻广平、肥乡,西连永年、鸡泽,北依邢台市平乡。

曲周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以下是关于曲周县历史的一些重要阶段:


春秋时期:曲周县为晋曲梁地,战国时属赵。

秦属邯郸郡。

西汉时,曲周县为曲周侯郦商的封地,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置曲周县,治所为今古城营(今属邱县),属广平国。

三国魏时,曲周、斥漳二县先属魏郡,后属广平郡;晋时,曲周县并入列人县,属广平郡;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复置斥漳县,属广平郡;北齐时,废曲安、斥章二县并入平恩县,天保七年(556年),将平恩县县治所移至斥章城,属司州魏郡。

隋开皇六年(586年),于故治复置曲周县,仍设平恩县;大业二年(606年),废曲周并入洺水县,仍属武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汉县故治复置曲周县,属河北道洺州;会昌三年(843年),废洺水县。

北宋时,宋辽两军对峙作战,宋军在曲周多处安营扎寨。现在曲周县的老营、安寨、前寨、军营、范军寨、杨军寨等20余个村庄的起源,都与宋军及北宋名将穆桂英有着密切联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周县属河北省邯郸专区;1958年12月,曲周县并入邯郸市邱县;1962年3月,曲周县复置,属邯郸专区;1993年8月,邯郸地、市合并,曲周县属邯郸市管辖。


曲周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著名的历史人物。例如,宋代忠烈李若水、明代四大尚书、国画大师彭八百等。此外,曲周县还有龙灯文化、巨桥文化、相公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


在当代,曲周县继续焕发着活力与生机。在经济方面,曲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特色农业、制造业等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格局。农业领域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和理念,打造出一系列优质农产品品牌,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化建设上,曲周县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愈发重视,加大了对古建筑、文物等的修缮和维护力度。同时,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传统民俗表演、文化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曲周独特的文化魅力。

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不断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城市建设方面,曲周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道路更加宽敞整洁,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齐全,为居民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未来,曲周县将继续秉承历史赋予的智慧和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努力前行,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它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展现出新时代的独特风采,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总的来说,曲周县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变迁和发展的篇章,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附:曲周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代表介绍:


1.曲周龙灯


:曲周龙灯是曲周县极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瑰宝。

曲周龙灯起源于遥远的宋代,历经岁月的沉淀和传承,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辉。

从制作工艺上看,曲周龙灯工艺精湛,龙身由竹篾、铁丝等材料精心编制而成,再经过彩绘等工序,使其栩栩如生。龙头造型威武雄壮,龙睛炯炯有神,龙嘴大张,仿佛随时准备发出震撼天地的龙吟。

在表演形式上,曲周龙灯通常由多人共同舞动。舞者们通过默契的配合和精湛的技艺,操控着巨龙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如盘旋、翻滚、腾跃等,生动地展现出龙的威严与灵动。在表演过程中,往往伴有激昂的鼓乐声,进一步烘托出热烈而欢快的氛围。

曲周龙灯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曲周人民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曲周县的历史记忆和民间智慧,凝聚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周龙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保护,相关部门和民间艺人一直在努力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培训新的舞者、举办表演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曲周龙灯的独特魅力,确保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绽放光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璀璨的一笔。


2. 苏三墓

:苏三墓位于河北省曲周县城西里处。关于玉堂春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明朝正德年间,曲周县出了一个礼部尚书叫王琼。王尚书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大官、二官和三官,三官聪明过人,一表人才,后来起学名叫王景隆,也就是戏曲《玉堂春》里的王三公子。

王景隆十八岁那年遵父命进京赶考,在烟花之地与苏三相爱。然而,当他床头黄金用尽时,被狠心的老鸨赶出了妓院。苏三有情有义,对他进行了周济。后来,王景隆魁名高中,状元及第,出任八府巡按。他在巡按任上,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被称为“清似水明似镜的包青天转世”。但他的行为惹恼了那些贪官污吏,他们联名上奏皇帝,皇帝降下一道圣旨,将王景隆革职为民。

王景隆接到圣旨后,壮志未酬,心中好生不快。他暗暗发誓,如果有朝一日时来运转,一定要好好惩治刘彪这一伙贪官污吏。最终,王景隆和苏三有情终成眷属。


3. 曲周段氏家族墓地

:曲周段氏家族墓地为北齐古墓葬,位于邯郸市曲周县白寨乡北油村,当地人称小冢、大冢。“小冢”为北齐时期大司马武威昭景王段荣和王妃娄氏、郡君梁氏合葬墓。“大冢”为段荣之子段韶墓,单室砖室墓,距地表深约10米左右。

1973年,北油村生产队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挖开了“小冢”,出土文物百件,含墓志三盒,武士俑、骑士俑、文官俑等陶俑,猪、羊、狗、镇墓兽等动物俑及青瓷盘、青瓷碗、陶仓等。

曲周段氏家族墓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研究北齐的政治、经济、社会习俗及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2008年10月,曲周段氏家族墓地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段荣、段绍墓:段荣

、段绍墓为北齐古墓葬,位于曲周县白寨乡北油村。2020年8月26日,段荣、段绍墓被列入邯郸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7月,段荣墓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被发掘出土。该墓为北齐勋贵、大司马武威昭景王段荣与王妃娄氏、郡君梁氏的合葬墓,并发现其附近为段氏家族的墓群。出土文物有墓志铭3件,陶俑百余件,交由文化馆收藏。这批珍贵文物对研究北齐的政治、经济、社会习俗、书法艺术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郭企之烈士纪念亭





:郭企之烈士纪念亭位于曲周县老城东北角,建筑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600平方米。该纪念亭是为纪念抗日英雄郭企之而建,属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郭企之,原名郭福记,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安宋庄,出身农民家庭。1931年毕业于南宫县立中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担任南宫县战委会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同年9月调任冀南行署巡视团团长,后被选为曲周抗日政府县长。郭企之深入群众,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深受全县人民爱戴。

1939年3月28日,郭企之在曲周县南里岳村开展反资敌工作时,因汉奸告密被围,突围时负伤被捕。在狱中,尽管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郭企之始终表现出共产党员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高尚革命气节。1939年4月10日,敌寇将郭企之杀害于曲周旧城东北角(现郭企之纪念亭处)。

建国后,为纪念英勇的郭企之县长,在老县城的东北角建立了郭企之县长的英雄纪念碑,后来改建成企之广场。曲周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以抗战英烈郭企之命名的县城,在曲周县郭企之烈士纪念亭,立有于1956年中共曲周县委、曲周县人民委员会所立“郭企之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

6.《人山报》旧址

:《人山报》旧址位于曲周县依庄乡曹庄村,占地240平方米,东西长10米,南北长24米。该旧址是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邯郸抗战史上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

《人山报》的历史功绩与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共存,可称为邯郸乃至河北及全国新闻史上的瑰宝。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冀南区三分区(也称三地委)党委机关报,创刊于1941年3月8日。在战争艰苦岁月时期,人山报新闻工作人员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0年7月7日,人山报纪念碑奠基;2021年3月8日,人山报纪念碑揭幕。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曲周县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们见证了曲周县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曲周县   邯郸市   广平   邯郸   曲周   龙灯   北齐   河北省   历史   简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