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创始人:我是一条狗,吠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

1939,风雨飘摇的中国迎来了一位智者的百岁华诞——马相伯,复旦大学的奠基人。不同于寻常寿星的欢颜,他的心,紧系着烽火连天的前线。在社会各界的热烈庆贺中,中共中央与国民政府的贺电格外显眼,但马老的目光,穿透了岁月的沧桑,直抵民族的未来。

从幼时起,马相伯便与众不同。1840年,他降生于江苏丹阳一个被新思潮触动的家庭。父母信仰的天主教,不仅为他的人生涂上了第一抹异域色彩,更点燃了他对天文学的无限好奇。在那个视天象为迷信的时代,他在西方文化的照耀下,看到了科学的曙光。

青年马相伯,才华横溢,游学列国,博士学位加身,归国却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他深刻意识到,要拯救病弱的祖国,唯有教育,能点亮民族的智慧之光。于是,他倾尽家财,创办“中西大学堂”,乃至震旦大学院,为中国教育史添上了浓重一笔。


然而,梦想之路布满荆棘。西方教会的干预,让震旦几近易主,但马相伯与学生的壮志未酬,催生了复旦公学,也就是今天享誉中外的复旦大学。在那片知识的沃土上,他播撒的不仅是学问的种子,更是独立自由的火种。

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年逾九旬的马相伯,笔耕不辍,发出振聋发聩的《为日祸告国人书》。他用行动证明,文人亦是战士,以墨宝换军资,以言辞唤起民族魂。上海沦陷,他的声音却从未消逝,激励着每一个不甘沉沦的心灵。


百岁诞辰,各界名流纷至沓来,但马相伯最渴望的礼物,是国家的安宁。他将所有的贺礼,化为前线的温暖,那一刻,他笑得像个孩子,因为他知道,这才是生日的意义所在。

晚年的马相伯,带着未能亲眼见证胜利的遗憾离世,但他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后来者的路。"我叫了一百年,还没把中国叫醒",这是他的自嘲,更是对后人的鞭策。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位超越时代的智者,他的生命,是对"教育救国"最生动的诠释。他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寿,不在于年岁的累积,而在于为后世留下的精神财富。今日,让我们为马相伯点赞,转发这份百年来的坚守与期盼,让他的名字,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一起,为这份深沉的爱国情怀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复旦   震旦   天象   中国   天主教   军资   复旦大学   国难当头   智者   创始人   前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