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症要注意

□ 武爱珍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有必要对儿童肥胖症进行早期干预,接下来浅谈一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为广大家长提供帮助。

医学上对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的儿童,称为小儿肥胖症。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肥胖症分两大类,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大多数属此类;有明显病因者称继发性肥胖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紊乱、脑部疾病等引起。有研究表明,小儿肥胖症与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

常见因素:一般认为与营养过度、心理因素、缺乏活动、遗传因素等有关。

1、营养过度。营养过多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如每次婴儿哭时,就立即喂奶,久之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喂婴儿高热量的固体食物,使体重增加太快,形成肥胖症。另外妊娠后期过度营养,成为出生后肥胖的诱因。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母、虐待、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3、缺乏活动。儿童一旦形成肥胖,由于行动不便,更不愿意活动,以致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能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热量减少,发生肥胖症。

4、遗传因素。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肥胖症小儿常有心理障碍如孤僻、自卑感等,也可作为肥胖的起因和维持肥胖的因素之一。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以1岁以内,5—6岁或青少年为发病高峰,患儿食欲极好,喜食油腻、甜食,懒于活动,体态肥胖,皮下脂肪丰厚、分布均匀,面颊、肩部、乳房、腹壁脂肪积聚明显。腹部偶可见白色或紫色纹。男孩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掩盖。体重超过同龄小儿,且身高及骨龄皆在同龄小儿的高限,少数可超过,智力正常,性发育正常或提前。

肥胖症的干预措施:

1、限制饮食。限制饮食既能达到减肥目的,又能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开始时不宜操之过急,使体重骤减,只要求控制体重增长,使其体重下降至超过该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10%,即可不需要严格限制饮食。

重度肥胖儿童可按理想体重的热量减少30%或更多,饮食应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为宜,动物脂肪不宜超过脂肪总量的1/3。并供给一般需要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为满足小儿食欲,消除饥饿感,可多进食热量少、体积大的食物,如蔬菜及瓜果等。宜限制吃零食和甜食及高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等。

2、增加运动。肥胖儿童应每日坚持运动,养成习惯。可先从小运动量活动开始,而后逐步增加运动量与活动时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增加食欲。

3、行为治疗。肥胖儿童行为应自我监测,记录每日体重、活动、摄食及环境影响因素等情况,并定期总结。父母应帮助孩子评价执行情况及建立良好饮食与行为习惯。

所有的儿童肥胖都离不开我们日常的防护。一旦发现有儿童体重超过正常水平,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肥胖症   子代   儿童   肥胖   热量   小儿   脂肪   体重   因素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