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艺术的旗号“耍流氓”,张艺谋、娄烨都是“劣迹斑斑”

前言:

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无论是电影、音乐还是绘画,艺术作品总是能够引发无数人的热议和争论。在当下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艺术作品往往与名利、炒作和争议紧密相连,而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电影界,有两位备受瞩目的导演,分别是张艺谋和娄烨,他们的作品经常会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也常常陷入各种争议之中。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理念,也进行过许多大胆的尝试和突破,但与此同时,他们的作品也经常被指责为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内涵,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伤害和冒犯。

如何看待这样的艺术创作?观众又应该如何去欣赏和评价这样的作品?在商业利益和艺术创作之间,又该如何找到平衡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 形式与内涵

在谈论艺术创作的时候,形式与内涵往往是绕不开的话题,而在当下的娱乐圈中,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追求视听效果的刺激和震撼,而忽视了对人文情感的表达和思考,这也让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商业大片的碾压之下黯然失色。

张艺谋和娄烨的作品,无疑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影片的镜头语言和叙事结构也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但与此同时,他们的作品也常常被观众所诟病,认为影片的拍摄手法过于艺术化,让人无法理解和产生共鸣,甚至有些影片还存在一定的情感冷漠,让人看完之后难以释怀。

其实,形式与内涵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应该相辅相成,艺术创作首先要有扎实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而形式美只是更好地呈现内在美的一种手段,只有二者能够完美结合,才能够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艺术作品。

二、 伤害与尊重

除了形式与内涵之外,伤害与尊重也是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生活经历,对于事物的看法也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艺术作品无疑就是最能够触及人内心的存在,也很容易在某些特定群体中引起情感共鸣,但这并不代表作品就可以随意伤害他人,甚至冒犯他人。

张艺谋和娄烨的作品中,就经常会存在一些争议性很强的内容和镜头,比如《色,戒》中的激情戏,以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的宗教题材,这些内容很容易触碰到观众的禁忌心理,也会给某些群体带来一定的心理伤害,而导演在创作的时候,又应该如何去考虑和平衡这一切呢?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创作,都应该围绕着对人类尊严和价值的尊重,艺术创作并不是为了迎合市场和炒作话题,更不应该成为伤害他人的工具,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表达和反思,引发观众对于人生、情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正能量。

三、 观众的独立思考

当我们谈论艺术创作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及观众这一方,观众的存在,是作品能否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重要标志,但观众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欣赏和评价作品呢?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外界声音的影响,对于作品的判断也会存在着盲目跟风和被动接受的情况,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欣赏。

观众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当然可以借鉴他人的看法和观点,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被外界声音左右,而这也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批判精神,去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意义,感受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而不是只看表面现象,就随意对作品进行武断的评价。

当然,观众的独立思考并不代表就应该对一切的争议和错误都视而不见,相反,观众还应该有勇气去对错误和伤害提出质疑,并且能够用理性的方式去表达和讨论,这样才能够促进艺术创作的进步和完善。

结语:

无论是张艺谋还是娄烨,他们的作品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欣赏,他们的每一次尝试和突破,都离不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对人生和情感的感悟。

当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当然可以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更重要的是要以一颗包容的心去欣赏,用理性和感性共同来理解作品,相信这样才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劣迹   耍流氓   旗号   内涵   观众   导演   看法   形式   影片   评价   话题   情感   艺术   作品   娄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