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追蛇效应”:与孩子较劲,是一场灾难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农夫在野外割草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他气不过,拿起镰刀就去追蛇。

结果,蛇没有追到,自己却因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中毒身亡了。

人生最悲哀的莫过于,绕开关键问题去和无关紧要的事情纠缠。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追蛇效应”。

在养育孩子时,我们也常常因为陷入“追蛇效应”的陷阱,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孩子不听管教时,会气急败坏,一心只想着怎么制服和约束;

孩子惹是生非时,会指责打骂,企图用强势和暴力去纠正恶习。

诸如此类,因为孩子没有长成期望的样子,父母便揪着他们身上的问题不放,处处针对,拉扯较劲。

这其实就是在无视伤痛,去追打咬人的“毒蛇”。

殊不知,最好的教育,不是与孩子较劲,而是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并肩战斗。

与孩子较劲,是一场灾难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与孩子陷入较劲中,着急上火。

然而,和孩子对着干,只会让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马克·吐温说:

“与孩子较量,其实是在与自己内心的固执较量,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由于智力水平和社会阅历的不同,注定了孩子和父母的思想是不同的。

如果父母总是以自我的期望和认知,去试图纠正孩子的行为,那无疑是在互相伤害。

同事英姐分享了她的故事:

一天早上,儿子不小心把早饭掉到地上,英姐说不能吃了,没想到孩子立马把碗也扔了。

当时,英姐还能强忍着怒火,耐心地让孩子去捡,但叫了几遍,他就是不捡。

于是,英姐气不过,直接走过去把碗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孩子当即就对着英姐大声吼叫,英姐也不惯着,试图用更加强势的态度去控制孩子的言行。

结果,英姐成功地用大嗓门让他消停了;

然而,孩子把碗捡起来时,却恶狠狠地对着垃圾桶拳打脚踢。

英姐见状,瞬间火冒三丈,把他拎过来揍了一顿。

最终,孩子嗷嗷大哭,英姐也陷入懊悔和自责中,难以自拔。

更严重的是,孩子因为哭得太厉害,当晚便高烧不退,高烧又引发了肺炎,住了半个月医院才恢复。

可见,父母一味地与孩子较劲,甚至不惜动手教训,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海伦·凯勒曾言:

“与孩子硬碰硬,无疑是在选择一场没有赢家的较量,我们都在其中失去了宝贵的东西。”

因为孩子的不服管教,就强行“矫正”孩子的行为,这种野蛮的管教方式,完全忽视了孩子感受,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与孩子较劲,是一场灾难。

输了,是管教无方;

赢了,是得不偿失。

最好的养育,不应该是一场输赢的较量,而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放下权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内心的需求。

父母越较劲,孩子越叛逆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过度较劲,往往会让孩子感到被束缚,从而加剧了他们的叛逆心理。

与孩子较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

知乎网友@潇的女儿,从初二开始变得异常叛逆,一身反骨。

她常常玩手机到半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给手机她就以死相逼。

潇刚开始的管教态度是刚硬到底,处处与孩子针锋相对。

她女儿也不服软,每天放学回到家,一声不吭就进房间将门反锁。

潇忍无可忍,拆掉了房间的门锁,严格管控女儿的一日作息时间。

结果,她女儿就折腾出各种“幺蛾子”不上学。

比如装病、撒泼打滚、大声嚎叫,甚至出现割手臂、自虐等行为。

潇看到女儿的叛逆,伤心欲绝,接受不了最疼爱的宝贝,如今却将她视若仇敌。

为了改变糟糕的关系,她大量学习教育心理学,避免与女儿对抗,凡事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商量,两人的关系才得以缓和。

有人说:

“养育孩子,就像手上抓着一把沙子,越用力,越是无力;

握得越紧,失去越多。”

每个孩子都会有叛逆情绪,如果父母只想着怎么控制孩子,孩子就会竖起身上的“尖刺”进行反抗并逃离掌控。

父母越较劲,孩子越叛逆;

父母越开明,孩子越明理。

因此,我们要懂得尊重和认可我们的孩子,坦然接受他们的不完美。

当孩子不听话时,请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耐心听一听他们内心的想法;

当孩子犯错误时,请给予他们多一些包容和谅解,引导他们从失误中获得成长;

当孩子做不到时,请给予他们多一些鼓励,抱一抱他们,说:没关系,咱再试试。

唯有如此,亲子关系才能良性发展。

与其较劲,不如并肩同行

养育孩子,就像养花。

长得慢,要耐心守候;

长歪了,要引导扶正;

遇虫害,要费心呵护。

然而,很多父母的处理方式却是“拔苗助长”、苛责打骂、雪上加霜。

不仅没有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还和问题一起打击孩子。

曾刷到一个视频:

一位年轻妈妈,在辅导女儿作业时,有一道题教了好几遍,孩子还是不理解。

同样的题目,改变一个数字,孩子又不会了。

于是,她厉声呵斥,说女儿是榆木脑袋;

而她女儿也很委屈,与她顶起嘴来。

妈妈指责女儿学习不上心,成天只知道玩;

女儿哭诉妈妈太霸道,不会教还乱教。

吵到最后,妈妈一气之下把习题都撕了;

女儿则崩溃大哭,由于情绪太激动,还吐了一地。

同样的情景,同事小刘和她女儿却有不一样的结果。

小刘的女儿今年小升初,学习压力大,常常在书桌前呆坐不动,盯着复习资料眼冒金星。

小刘见状,没有催促和唠叨,只是转变身份,陪孩子一起面对压力。

她先是感叹现在读书真不容易,要记这么多东西;

然后翻看孩子的资料,磕磕绊绊地读了两句古文后,她便在孩子面前示弱,声称自己以前都没学过。

如此一来,孩子便欣然接受了与“不太聪明”的妈妈一起探讨学习。

这种低姿态的陪读方法,让两人的关系更亲密了,孩子也更爱学习了。

家,从来就不是争输赢的战场。

与其争吵不休,不如降低期待,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乔西·西普说:

“每一个叛逆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地支持。”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指挥,而是陪伴和引导。

与其对立较劲,不如肩并肩,一起披荆斩棘,成就更好的彼此。

李玫瑾说:

“养育难分好坏,不必跟孩子较劲,更重要的是他要活着且健康。”

谁说不是呢?

健康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农夫被蛇咬了却没有及时就医保命,是拎不清轻重缓急,才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避开“追蛇效应”,在面对问题时,选择与孩子并肩作战。

因为他们深知,于孩子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其他,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如果孩子出息了,自然是皆大欢喜,但也注定了他们会远走高飞。

如果孩子没出息,当然也值得庆祝,往后余生就留在身边承欢膝下。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能放下执念,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 | 诗漫·野草,生如野草,不屈不挠。我将永不停歇对未来的期盼,蓬勃向上,野蛮生长。

插图 | 诗漫·魅夜 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气不过   效应   孩子   毒蛇   叛逆   灾难   内心   聪明   父母   女儿   著名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