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一次误判,我国付出万亿代价,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一个达不溜

编辑|一个达不溜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85年,因为一次失败的选择,令我国的航天领域受到重大损害,不仅损失上万亿,更是影响了国家的发展,不进反退,无数国人失望。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被称为“航天巨星”的马凤山先生,因此郁郁而终。

究竟是哪方面的误判?导致我国航天领域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

郁郁而终

1970年,国家批准了“运十”的研制报告,任务正式立项。可以说,这是全国人民激动的时刻,如果研发成功,则意味着,我国也拥有了自主研发大型客机的实力,是国力提升的象征。

事实证明,马凤山,和其他参与项目的研究人员,是有实力和目标的。短短八年时间,就将“运十”研发出来,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试飞,也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就当一切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连英美专家都为“运十”称赞不已,认为这个项目的完成,意味着中国的民航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差距缩短时,项目却突然被叫停。

为项目劳累,为国家发展操心十多年的马凤山,得知该消息后,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垮,整个人的状态,和工作时完全两样。

要知道,人长时间保持高度紧张状态,当紧绷的神经突然松懈,会给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轻则发烧腹泻,重则甚至能影响到性命。马凤山就是如此。

当“运十”项目宣布停止时,他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后来虽然还在其他项目上分享建议,但状态再回不到曾经。还没等到“运十”重新研制的消息,他就病逝了,享年61岁。

这个让马凤山先生付诸诸多心血,去世前还牵挂项目的突然停止,并非无缘无故的,这和事件发生前,我国的一次错误选择,有相当大的关系。

社会残酷现实影响,飞机的研制面临经费不足问题,导致项目不得不停下来,而后我国决定与麦道合作,对方提供制造飞机的原材料,我国将这些材料拼装起来。

虽然不再是我国自主研发,但这也相当于拥有了一条完整的飞机生产线,只要双方合作没有问题,这条线就能一直使用。

说起来,这是一次稳赚不赔的合作,可其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便是和飞机研发相关的事情。

要知道,自主总比合作强,但这根本不存在让我国展现实力的合作,似乎有压制国家成长的企图。加上麦道公司的设计上有致命短板,而且还被波音收购,这对我国的市场,有着严重影响,双方之间的合作无疾而终。

后来我国终于明白过来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于是便开始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在自主研发飞机上,这才有了后面的成功。可是,临终前依然牵挂我国航天事业的马先生,却再也看不见了。

航天巨星

马凤山在动乱年代出生,而且还是在一个贫困家庭。如果按照当时年代,和他家境相似孩子的成长安排,或许他也不会成为“航天巨星”。

虽然刚出生时,家境贫寒,但好在父母有改变生活现状的决心,不怕苦不怕累的一家人,靠着做生意,家境才有所好转,马凤山和兄弟才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

1943年,上中学的他,亲眼目睹了日本飞机对中国同胞的伤害,狂轰滥炸之下的场景,让他感到无助,感叹自己国家落后,没有自己的飞机工业,也没有强大的国防,如何能保障百姓的幸福生活?

正因为这些感受,他考大学时,毅然报名了上海交大的航空工程系,立志要掌握航空技术,学有所成后报效祖国,守护国家和人民。

足够优秀、提前完成学业的他,毕业后奔赴哈尔滨,到飞机制造厂工作。算是实现了梦想的第一步,接触到更专业的东西。

而后,迫切想要学习国外更先进技术的他,前往苏联深造。学习结束后,马凤山凭借卓越的天赋,将书上的知识,运用到项目上。

我国的轰6、运8、包括运10的设计研发过程,马凤山都全力参与,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技术指导。最感慨的,当是“运十”,不仅导致我国付出上万亿代价,马凤山也因此郁郁而终。

作为“运十”总负责人,马凤山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关乎这我国的地位能不能有所进步,能不能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即使压力如山大,他也不曾放弃,统领几十个专业、几百个单位的大协作,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研发过程中每项数据都认真审核。

十四万三千页的图纸,承载着国家的希望,也体现着他们的专业。飞机研制期间,从未出现过一次,因为数据错误,导致的失败和返工。可见这批人,都是颇具实力的。

短短八年时间,马凤山带领着所有研究人员,将第一架“运十”研发了出来,试飞成功那刻,想必他是激动的,也是骄傲的。

为了测试飞机的安全性,从1978年到1985年2月,期间共飞行130次,170个小时,每次都顺利完成飞行任务。

“运十”曾飞到北京、哈尔滨、郑州、成都、昆明等城市,就连拉萨都飞过七次,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不管高原还是平原,南方还是北方,都不曾出现错误,足以展现“运十”的安全性和专业性。

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全国上下期待满满的项目,却因为种种问题被叫停,成为马凤山先生临终前,未完成的遗憾。

现在“运十”已经成了“工业遗产”,锈迹斑斑的它,见证了祖国的发展。

写在最后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国产C919顺利起飞时,马凤山先生的愿望终于实现。我国不再是以前那个原材料需要进口的国家,这架国产客机,不仅在国内投入使用,还走向了世界

我国从任人欺负、实力落后的小国家发展到现在,离不开像马凤山这样心系祖国发展的人才。他们学习知识的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国家更加强大。这些无私伟大的人,值得致敬。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麦道   巨星   航天   我国   家境   代价   自主   实力   飞机   项目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