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北京北海公园

第一次游北海公园在五一节期间,在外购物而不得,临时起意逛北海和什刹海,结果只赶了个节日的热闹,景点没逛几个。


意犹未尽,近日又重游了一次。

北海公园在北京的中心地区,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颁布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区(点)4A级单位。公园南门与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为邻。


北海园林始建于金大定六年(1166年),距今已有85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城御苑。

1925年北海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北海也称太液池,北海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历经金、元、明、清数个朝代,它集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名胜之大成,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最高的造园艺术水平,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和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这里水面开阔、风景秀丽、湖光塔影、楼台亭阁、苍松翠柏、宛如仙境。


北海公园景区景点主要有:渎山大玉海(玉瓮)、遮荫侯、白袍将军、承光殿、永安桥、永安寺、白塔、智珠殿、琼岛春阴碑、漪澜堂、阅古楼、陟山桥、濠濮涧、画舫斋、蚕坛、静心斋、西天梵境、九龙壁、快雪堂、铁影壁、阐福寺、五龙亭、极乐世界殿等。

渎山大玉海(玉瓮)、遮荫侯、白袍将军、承光殿在团城上,南门外旁边。

南门进后过永安桥,到琼华岛,岛上有永安寺、白塔、智珠殿、琼岛春阴碑、漪澜堂、阅古楼等。

琼华岛向东过陟山桥到东岸,东岸有濠濮涧、画舫斋、蚕坛。

从东岸向北绕到西面,西北面有静心斋、西天梵境、九龙壁、快雪堂、铁影壁、阐福寺、五龙亭、小西天等。

两次游北海公园,进、出走的都是北门。北京地铁六号线直达北海公园北,自由行坐地铁更方便快捷。

第一次北门进,是右拐向西,只看了西北边几个景点(还漏了几个)。绕北海一圈后,就结束了第一次的北海公园游。

第二次北门进后,是左拐向东,从东岸由北往南行,第二次购的是联票,旺季20元,东岸由北向南第一站是先蚕坛。


先蚕坛,是北京九坛之一,是现存较完整的一处皇室祭祀“蚕神”的地方。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先蚕坛”,先蚕坛建筑宏伟,构造精美。


接下来是画舫斋,画舫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坐落于北海公园东岸的绿荫之中,那日走过很远也没发现画舫斋和濠濮间,觉得不对劲用导航才找到进入口,入口左边通往画舫斋,右边通往濠濮间。


原来这两处在路上是看不到的,当时又正好有许多人在那路口前的空地上锻炼,就一不小心错过了。

画舫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原据欧阳修的《画舫斋记》而造其形、得其名。这里不仅作为皇家游赏之处,更兼具阅兵赛箭、君王求学、戏曲宴饮等诸多功能,是隐藏在北海公园的一处“世外桃源”。现在这里逐渐成为举办书画展览的一处圣地。

濠濮间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濠濮”典出《庄子·秋水》,寓意闲适无为、自得山水之乐的隐士风雅。


画舫斋、濠濮间是庭院式园中之园,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既充满天然之趣,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神韵!

从濠濮间回到林荫大道,再向南就到了公园东门,东门与景山公园西门隔街相邻,东门离琼华岛很近,中间隔了一座桥,这桥就是陟山桥。


现在的陟山桥建于乾隆五年,为三孔拱桥。

第一次逛公园时走过这座桥,第二次就没走这桥。过东门沿东岸继续向南。

到了南门,先出门逛了团城。


团城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金代为大宁宫一部分。岛四周砌圆形城墙。

一上团城,右边,就见到一棵白皮的大松树。相传植于金代,清乾隆皇帝曾封此树为“白袍将军”。白皮松为华北珍贵的观赏树,此树树形挺拔潇洒、气宇轩昂,银白色的树干,好似一位身披白色战袍的威武将军守护在团城上。


玉瓮,在玉瓮亭内,位置团城的正前中间,“白袍将军”就在旁边。玉瓮又称“渎山大玉海”,周身浮雕海龙、海马、海猪、海犀等出没于波涛之中,栩栩如生。玉瓮厚重古朴,气势雄浑。为元代难得的玉雕精品。


玉瓮亭往后右边,有一株20多米高、枝叶茂盛的油松。相传为金代所植,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枝叶苍翠繁茂,苍劲挺拔,顶圆如盖。相传,一年盛夏清乾隆皇帝来游团城,宫人摆案于树下,清风徐来,顿觉暑汗全消,乾隆皇帝十分高兴,当即封此树为“遮阴候”。


承光殿是团城的主要建筑,元代称仪天殿。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承光殿建筑结构别致精巧,殿内有尊白玉佛(为释伽牟尼佛),高1.5米,相传这尊白玉佛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明宽和尚从缅甸募化而来献给慈禧太后,供奉在这里。玉佛左臂有一明显刀痕,为1900年八国联军所砍伤。


从团城出,再入南门。

进门后看到一座桥,这座宽阔的石桥连接着有白塔的琼华岛。在桥的两端有古石狮和古牌坊,桥名永安桥,是北海公园内最大的桥梁,也是公园中重要的景点之一。乾隆八年由太液桥改建,为三曲折,三孔拱券石桥。中外游客都爱在永安桥南以桥和白塔山为背景留影纪念,永安桥和白塔山合在一起就是“北海”的标志。桥的东侧有大片荷塘,只是现在还不见荷叶、荷花盛开,有点美中不足。


过桥到琼华岛。琼华岛为金代名,元代为万寿山,清顺治八年在山顶建白塔,又称白塔山。

上白塔要经永安寺。永安寺是清世祖福临应西藏喇嘛恼木汗之请修建的,名白塔。乾隆六年(1741年)改称永安寺。永安寺是一组反映宗教文化的建筑群落。它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色彩斑斓,蔚为壮观。


从永安寺门入,一路拾级向上,终于来到白塔的近边。


白塔是北海公园的代言,平常说起北海公园,脑海里浮现的就是白塔。

白塔高有35.9米,上圆下方,塔身呈宝瓶形,塔前有一座小巧精致的建筑,叫善因殿。站在塔下仰望白塔,白塔直指蓝天,长天似洗,庄严肃穆。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龛,称“眼光门”。


白塔矗立在琼华岛顶峰,殿阁耸拥,绿荫环绕,巍峨壮美,成为人们心目整个北海的象征。

从白塔向东下山,至智珠殿。


智珠殿,位于琼华岛东麓山脚下,座西面东与陟山桥相对,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殿内原供奉文殊菩萨一尊,据说乾隆皇帝常在此处观景、饮茶。

下山见到陟山桥,没上桥,往北左边,可见一石碑,即琼岛春阴碑,为金代“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立,碑身正面携刻乾隆皇帝御书“琼岛春阴”四个大字。


走长廊过程中,见漪澜堂入口。漪澜堂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清代皇室赏景、观太液池(北海)风光的重要场所。在漪澜堂西边的建筑处,向南眺望,隐约可见铜仙承露盘。



出了长廊,过分凉阁,是阅古楼。


阅古楼,位于北海公园白塔山的西麓,左边是琳光殿,右近分凉阁,与太液池(北海)对岸的震旦香林遥遥相望。始建于乾隆十二年。楼内四壁嵌满《三希堂法帖》石刻,汇集了我国书法艺术的精华,极为珍贵。

回到南门,出门往西,再从西门入园,见到万佛楼石碑(万佛楼现已无存)。


再前行是北海小西天,建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乾隆为母亲祝寿祈福而建。其主体建筑极乐世界殿,较为独特。

小西天暂未开放,可远观建筑。


阐福寺前的水岸边有五座亭子,是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明代泰素殿,改建而成。五龙亭伸入水中,五亭俱为方形,前后错落布置,玉亭之间由桥与白玉石栏杆相连,呈S形,如同巨龙,故称龙亭。中间亭子最大,称龙泽亭,专供帝后们钓鱼、赏月、观焰火所用,其余四亭为:涌瑞亭、浮翠亭、澄祥亭、滋香亭,是文武官员陪钓的地方,合称五龙亭。


现在的五龙亭,成为人们眺望白塔及北海湖光山色和休息的地方。

阐福寺位于北海公园西北角,原为明代“太素殿”旧址,乾隆十一年(1746年)谕旨改为佛霞,兴建殿宇房屋,定名“阐福寺”,成为清代皇室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现在,每年在这里举办北京市菊花、月季、盆景等展览。


阐福寺到快雪堂,途经铁影壁。

铁影壁为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原是建德门(今德胜门)外,一古庙前的照壁,后移至北海公园。

快雪堂为三进院落,分别为: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院内四周由彩绘游廊连接。其中,澄观堂、浴兰轩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皇帝的行宫。1987年,改为“快雪堂书法石刻博物馆”,面向游人开放。


快雪堂过后是“西天梵境”,又称大西天,东临静心斋,西与智宝殿相依,南与琼华岛贯成一线,是北海负有盛名的景区之一。


西天梵境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于1759年重修,并向西扩展,1980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

沿着公园的指示标志,看到了九龙壁。


九龙壁是原大圆镜智宝殿前的影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的两面各有九条彩色大蟠龙,飞腾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唯独这座是双面壁,它是中国琉璃建筑艺术的精华。


静心斋,是北海公园北门进园后,往西的第一个主要景点。原名镜清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竣工。


静心斋,是皇家园林中,仿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园内遍布太湖石假山,与周围亭、台、轩、榭相互辉映,景色幽雅宁静,布局巧妙,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

花近一天时间重游北海公园,对北海仍只有肤浅的认识。

中国的历史太厚重,文化太博大精深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北海   白塔   漪澜   承光   乾隆   永安   影壁   公园   画舫   北京   园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