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西安事变中,自称活捉蒋介石的孙铭九,建国后享什么待遇?

这件事情牵扯到了那个动荡年代的一段重要历史。当时正值国难当头的危急关头,东北军阀张学良为了力挽狂澜,采取了一个极端的手段——扣押了亲自前来"剿共"的蒋介石总统。这场被后世称为"双十二事变"或"西安事变"的政治动乱,虽然最终促成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局面,但其中的细节却颇有些扑朔迷离之处。

就拿自称首功抓获蒋介石的张学良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来说,他在西安事变结束后,曾一度沾沾自喜、对外宣扬自己才是捉获蒋介石的第一人,但真相究竟如何?又为何这位在事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在新中国成立后却遭到了冷遇?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西安事变前夕的背景梳理

东北沦陷,民族危难正处于岌岌可危之中。自"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在东北地区为所欲为,我国军民遭受了无与伦比的苦难。在这个危急存亡之际,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主要统帅之一,他对于日军的侵略早有准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

其一,东北军内部新旧势力对立愈演愈烈。作为新锐派代表,张学良一直主张与时俱进,但元老派军阀则陷于守旧循规,不思进取。多年的矛盾终于在东北沦陷后白热化,在旧势力的强硬阻碍下,张学良的抗日主张屡遭封杀。

其二,蒋介石对张学良的重兵围剿与打压也让东北军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自从张学良提出联共抗日后,蒋介石就极力反对,视他为"乱臣贼子"。在国民政府的授意下,周边省份的军阀纷纷与张学良针锋相对,使得东北军饱受重围,无暇自顾。

其三,国共内战的持续白热化也让张学良感到人民军队斗志低落,积重难返。经过多次进攻红军不力,东北军大大失去了战斗意志。在两面夹击下,张学良无力招架。于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在东北军中日渐高涨。

不过令张学良无法预料的是,为结束这一危局,他不得不付出了惊天动地的代价。1936年12月,张学良在华清池直接扣押了亲自来东北"剿共"的蒋介石,从而掀起了轰动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系列导火索最终将矛盾引向了高潮...

二、孙铭九自诩"捉蒋第一人"

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似乎一直笼罩在一层迷雾之中,真相亦难以完全捉摸。但在事变结束之初,一位自称亲自"捉获"蒋介石的东北军军人的说法却被广为流传,他就是张学良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在蒋介石被东北军扣押的关键时刻,正是孙铭九率领卫队二营的官兵首先冲进了蒋介石的住所。据孙铭九本人回忆,当时他闯进蒋介石卧室时,蒋并不在内,只有一些衣物和假牙等遗留物品,窗户也大开着。于是孙铭九立即下令搜山,严禁下属伤害蒋介石分毫。

很快,孙铭九的一名手下就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狼狈不堪的蒋介石老人家,浑身冰冷,衣衫不整。孙铭九随即将蒋介石扣留,以完成了这个被视为"立大功"的任务。此事件让孙铭九在东北军中小有名气,他也乐此不疲地对身边人重复着自己抓获蒋介石的经过。

而让孙铭九的这一说法广为人知的,则是因为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巨作《西行漫记》。1936年底,斯诺的好友、英国记者贝特兰受其所托前来西安,希望能亲历西安事变的经过。贝特兰找到了孙铭九,并从他口中获知了所谓的"捉蒋"细节。

相信了孙铭九的说辞,贝特兰将这些资料整理交给了斯诺。斯诺随后在《西行漫记》中对孙铭九的"英雄事迹"加以记载,书中对孙铭九扮演的角色予以了极大夸张和渲染。这本畅销书一经问世,便迅速传遍中外,使得孙铭九"捉蒋第一人"的身份也由此扩大影响力,成为广为流传的"事实"。

此后,孙铭九更是乐此不疲对外吹嘘自己的"功绩"。每当被问及西安事变的经过,他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起活捉蒋介石的故事。在多次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孙铭九都重复强调了自己当年力排众议,亲自将蒋介石生擒归案的"英雄事迹"。他甚至在某些场合直言不讳地把"捉蒋第一人"挂在嘴边。

很快,这样的说法便占据了主流舆论的阵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习惯性地将孙铭九视为活捉蒋介石最大的功臣和主角。然而,谁也无法料到,这个被冠以"英雄"光环的男人,却在很多年后被当作了"骗子"和"叛徒"...

三、孙铭九权力渐增与叛变经过

在西安事变的肇事者张学良手下,孙铭九权力日渐扩大实属正常。自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内部新旧势力的矛盾不断加剧。作为"少壮派"代表的张学良需要新人加入以提振军中声望,孙铭九便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西安事变结束后,张学良为在东北军中削弱旧势力,遂有意无意地重用孙铭九等"少壮派"人马。孙铭九由此在张学良的亲信部队中地位攀升,权力与日俱增。但孙铭九并未按兵不动,反而积极向上爬拿武装暴力,成为东北军内一股不可忽视的狂热力量。

在这种背景下,孙铭九于1938年初被授予绥远军区副司令职务,与另一"少壮派"代表人物魏铄成为同事。令人没想到的是,两人的矛盾却由此开始激化。一方面,孙铭九对自身的"捉蒋英雄"身份自负自傲,为扩大影响力不择手段;另一方面,魏铄等人又对孙在军中地位的攀升忌惮重重。

双方的嫉妒与猜忌渐为明火执杖,最终在矛盾频频升级后爆发冲突。1939年3月,孙铭九意图夺取军政大权,被发现后遭到军队的合围。在被视为"作乱党徒"后,孙铭九选择了临阵逃脱,携家眷在同年11月叛逃投靠汪精卫麾下的伪政权。

汪精卫得知孙铭九来历后极为重视,立即委以重任。不久,孙铭九更是被提升为汪伪军第七军军长,地位与权力陡然飙升。但与此同时,孙铭九也成为了东北抗联的头号目标,遭到通缉和追杀。即便如此,孙铭九仍未死心,在汪伪政权的庇护下做尽了坏事。

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孙铭九不得不从伪军中撤离。但他并未就此平息,转而东狡西捻地寻求重新卷土重来的机会。终于在1947年,这个曾装扮"英雄"的叛徒找到了新的靠山——他加入国民党军队,遂获重用,先后担任了多个军职。但凡事无绝对,孙铭九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

四、幕后黑手王玉瓒自陈经过

多年后的一个机缘巧合,才使西安事变中"捉蒋"的真相重见天日。

1986年,原东北抗联将领王玉瓒在其80岁高龄时,忽然写信揭露了50年前的一个惊天秘密。在信中,王玉瓒对孙铭九自诩"捉蒋第一人"的说法提出了严正驳斥,并一一披露了孙铭九当年在西安事变中所扮演的实际角色。

根据王玉瓒的说法,1936年12月12日凌晨,真正独力擒获了当时正试图逃脱的蒋介石的,并非孙铭九,而是当时东北抗联军委员会办事处的一名普通士兵。这名姓邢的士兵偶然在西安城外的一处山洞里发现了狼狈不堪的蒋介石,随即向上级报告并加以拘押。

而孙铭九所在的张学良卫队二营,其实只是在较晚时间赶到现场,孙铭九本人更是在这之后才到达。事实上,就连张学良也承认当时并未打算对蒋介石动武,只是将其软禁而已。

可见孙铭九后来所自诩的"英雄事迹"彻头彻尾都是无稽之谈。王玉瓒在信中怒斥孙铭九是"汉奸中的老汉奸",其吹嘘"捉蒋英雄"身份完全是在抢夺别人的功劳。

王玉瓒的这封信一经发表,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彻查事变真相,还孙铭九一个公道。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1988年3月,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特地召开了一场关于西安事变的专题研讨会,并邀请了当年的部分亲历者到场。

就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曾宣称是"捉蒋第一人"的孙铭九终于在与会者的质疑声中低下了高傲的头颅。面对铁一般的事实,这个曾几度虚夸的男人不得不服软,承认了自己当年确实只是个"观众",与"捉蒋"并无直接关系。

五、叛徒后半生备受冷遇

历史的审判是严厉而公正的。作为曾经被冠以"英雄"光环的孙铭九,在真相大白之后,注定要为自己的种种伪造和叛变行为付出代价。

一旦被戳穿了谎言,孙铭九便无颜在军中任职。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孙铭九这个叛徒很快就遭到了严惩。根据他在抗战期间投靠伪军、勾结汪伪政权的劣迹,孙铭九被判处有期徒刑,并被开除军籍。

服刑期间,孙铭九饱受折磨与歧视。由于他曾在狱中继续狂妄自大、处处卖弄"英雄"身份,因此惹恼了不少狱友和狱警。一度有消息传出,狱中的孙铭九被人狠狠地"教训"了一番。

出狱后的孙铭九亦过着蚊子般的生活。尽管他一再向有关部门摇尾乞怜,仍无一人愿意重用这个"叛徒"。孙铭九只能靠捞点可怜的生活费度日,备受冷遇。

可以说,从事变之初炫耀"英雄"身份,到事变真相曝光后遭到唾弃,孙铭九的人生траектори足以为后世之人铭记:居功自傲者终将付出惨重代价。即便在晚年,孙铭九也未能摆脱"叛徒"身份的耻辱。

一直到1989年8月孙铭九去世,他都未获得应有的荣誉和尊重。就连孙铭九去世的消息当时也未引起太大反响。有识之士纷纷表示,对于这个曾经虚张声势、贪图功名的男人,人们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尾

总的来说,孙铭九后半生的遭遇也许是对他早年种种过错和伪善行为的一种惩罚。对于叛徒来说,未经忏悔就很难获得宽恕。孙铭九之所以会沦落到如此地步,除了本人品德有亏之外,更重要的是当年那场轰动一时的"西安谎言"给他抹上了洗不去的污点。这也警示我们:不论功过是非,还是要遵循基本的人生道德底线,方能对得起自己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西安事变   蒋介石   伪政权   少壮派   东北军   卫队   叛徒   事变   军中   待遇   身份   孙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