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登月用8天,我国采样要53天,探月技术比不上55年前的美国?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尽管当天天气不好,乌云密布、风雨交加,但来自众多国家的50余位国际友人,依然满怀热情前来观礼。

嫦娥六号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月球背面降落并采集样本送回地球,整个任务持续时间为53天,有人就产生了疑问,当年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才用了8天多的时间,为何如今的嫦娥六号要用这么长时间?

难道说如今中国的探月技术,还比不上55年前的美国吗?为何嫦娥六号的成功发射,吸引了国际上众多国家和组织的关注呢?


阿波罗11号的真实技术水平

当年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在很大程度上,政治意义要大于科研意义,当时正值美苏冷战的关键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太空竞赛如火如荼,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催生了国际上的第一波探月热潮。

谁如果能够抢先登月,无疑会对自己的阵营带来巨大的士气,美苏双方当时的众多探月计划,总体来说都或多或少有些急功近利的影子,反倒是真正的科研目的似乎淡化了不少。


阿波罗11号除了往返地月的各种必不可少的飞行,真正在月球上滞留的时间只有2个半小时左右,最主要的成就还是采集了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至于其他的科研项目就乏善可陈了。

最关键的是,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行动,可以说是风险重重。

阿波罗11号是由指令舱、登月舱和服务舱三部分组成,飞抵月球轨道后,两名宇航员乘坐登月舱与主舱分离后降落在月球表面,一名宇航员留在指令舱继续绕月飞行。


至于登月舱能否再次从月球表面起飞,谁都没有把握,如果发生意外,留在指令舱的宇航员只能独自返回地球。

在登月舱降落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开始报警,宇航员发现登月舱比计划多飞了4秒,这就意味着降落地点会比原定计划偏离若干公里,地球上的指挥中心就面临着一个艰难抉择:要么中止行动,宣布登月失败,要么冒险一试。

无论哪种选择,都意味着没有回头路,因为登月舱携带的燃料只够进行一次尝试。


最终美国地面指挥中心下令继续,阿姆斯特朗操控登月舱开始下降,距离月球表面还有9米的时候,燃料几乎耗尽,只能维持飞行器30秒的飞行,最终在手动操作下,飞行器才有惊无险的在月球登陆。

不得不说,阿波罗11号的成功多多少少有些运气的成分,但凡有一个环节出现更大的误差,后果就不堪设想,这也是当时技术条件的真实反映。


至于当时飞行器的各种仪器以及制造材料,和如今相比更是差距巨大,美国2017年重启登月计划,为何不再使用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原因也在于此。

这就相当于你可以骑自行车去罗马,但别人都已经乘坐飞机去了,难道你真的还要一路单车向前进?不仅毫无意义,对于巨大的投资来说更是没有回报。

那么嫦娥六号的技术又怎样呢?为何此次探月要耗费53天?


稳扎稳打的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也就是“嫦娥工程”,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在月球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的三步走计划,目标明确,步骤清晰。

起初,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探月工程并不重视,认为这样的工程耗费巨大,回报有限,对中国只是冷眼旁观,但在中国取得了一系列探月成果之后,却又有些坐不住了。


2017年,美国签署“阿尔忒弥斯计划”,要在2024年重返月球,后来这一时间一推再推,但不管美国说什么做什么,中国都没有着急,更不会跟风,中国只是按照自己的既定节奏,20年如一日的走了下来。

同时,中国并没有在人类探月的老路上耽误时间,而是率先对月球背面进行了探索,此次嫦娥六号,就是要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采集样本并带回地球,这也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


月球背面和正面有着巨大的不同,这里保存着古老的月球地质结构,甚至可以向人们展现月球最初形成时的面貌,例如“艾特肯盆地”,就是目前人类已知太阳系内最大的陨石坑之一,在这里,或许数十亿年前的信息正等着被人们获取。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人类才能够客观真实的掌握月球的整体面貌,对未来的太空科研做出理性的决策,制定更为科学的技术研发方向,为人类迈入更远的深空打下基础。


但同时,进行月背探索所需的技术手段也是非常先进的,我国先后发射鹊桥中继卫星以及鹊桥二号中继星,都是在为月背探索做准备,如今,月背通信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嫦娥六号的月背漫步显得从容不迫。

嫦娥六号不仅要将月背样本带回地球,而且要对着陆点地区进行地质勘测,包括地形地貌、物质成分、撞击坑的描摹等等,相当于在月球背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地质科研考察。


嫦娥六号搭载了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组织和国家的载荷以及卫星项目,将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与勘测。

所以嫦娥六号的整个行程安排其实是非常紧凑的,由环环相扣的11个阶段组成,别看有53天,一秒钟都不能浪费。


其实以目前中国的科技水平,载人登月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但为何还需要嫦娥六号,以及未来的嫦娥七号、八号相继进行探测呢?

因为中国探索月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未来建立月球基地,为人类探索更为遥远的星空奠定基础,从而造福于全人类,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获得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远比实现载人登月要务实得多。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中国的探月工程,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以及持有同样抱负的国家和个人,他们对中国客观务实的科研态度,以及持久缜密的科研计划表示赞赏,愿与中国一道为人类的宇宙探索事业贡献力量。

这本就是关系到全人类未来命运的事业,不该掺杂进一时一地的政治利益,只有全世界的国家都能够把格局打开,人类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


参考资料:

封面新闻:《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征程!嫦娥六号发射成功|封面深镜》

环球网:《为什么1972年后再没有人类登月?阿波罗登月究竟是不是假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美国   阿波罗   登月舱   嫦娥   月球   背面   中国   比不上   年前   科研   人类   我国   计划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