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单不接客?成都女子打“特惠快车” 三次被迫取消订单|追踪到底

在高科技的今天,网约车无疑已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选择。然而,一位成都市民就在使用打车软件时遭遇了令人费解的"接单拒载"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根据报道,5月6日当天,成都市民罗女士在打车软件上叫了一辆"特惠快车"一开始,app显示车辆将在8分钟内抵达,可等到18分钟后,司机依旧无踪无影。

更诡异的是,车辆定位竟一直"卡"在离上车点2.1公里处的一个地方,车主也置之不理,无人接听电话或回复消息。直至34分钟后,罗女士痛下决心取消订单,但因为时间已超过免责时间,她反而被平台征收了3元的违约金。面对这起"无厘头"事件,罗女士愤愤不平。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罗女士第一次遭遇如此"接单拒载"的尴尬处境。从今年2月至5月,她已有过三次类似经历,每次都是打了"特惠快车",却见不到车主的人影。

可以说,这种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出行,让整个网约车出行体验原本的便捷与高效化作了乌有。更令人生疑的是,面对罗女士的反复投诉,平台方仅给予些许象征性优惠券的补偿,却未就此事做出有力的整改,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当事情经其亲身经历曝光后,令人惊讶的是,网上竟然有大批网约车乘客留言称,自己也曾遭遇过同样的"接单拒载"经历,部分人更是一天之内就两次"惨遭毒手"。可见,这绝非个案,而是一种已经蔓延至全国多个城市的现象级问题。

那么,网约车平台为何会出现这样"玩失踪"般的违规行为?坊间种种猜测,归根结底还是钱途问题。

有司机抱怨,网约车平台在"特惠快车"这类廉价业务的定价机制中,将过多成本转嫁给了司机,导致暴殄天物挣不到钱。甚至还传出,平台后台会强制将订单派给司机,若拒单则会被"封杀"数小时不给派单。

从乘客的角度来看,难免感到心寒万分。明明只是打个平价的小车,就要遭遇如此冷遇和"失踪"乱象,不仅费时费力,还要自掏腰包支付违约金,以上做派岂不是把网约车的诚信与公德抛诸脑后了吗?


对此,消委会专家建议,相关乘客切记在遭遇如上情况时一定保留证据,及时向权威机构投诉,以捍卫自身权益。事实上,网约车平台作为服务提供方,若因疏于管理导致车主违规操作,就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而非一味敷衍塞责。

消委会同时呼吁,各大平台应当切实加强对车主的考核和监管力度,避免同类事态再度发生,保障每一位乘客的合法权益。网约车服务虽然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全新便利,但这种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也暴露出诸多监管漏洞,如何在新旧规则的交替切换中,最大限度保障乘客利益,显然还任重道远。相信只要平台能从自身做起,与公众携手同心,这一困扰便会迎刃而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成都   特惠   快车   消委会   违约金   车主   乘客   司机   订单   女士   女子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