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中美两国同时竖起了载人航天火箭!成功率一个100%,一个未知

2024年5月6日晚,美国波音公司首次载人飞船即将发射2小时前,突然宣布取消试飞。

而当时2名宇航员已经进入飞船。

美国国家航天局随后宣布,继续推迟波音公司“星际客机”载人试飞,最早也要在5月17号以后。

其实对所有人来说,取消试飞反而是一件好事。

毕竟波音公司自从宣布要开始载人飞船实验,就状况频出。

每次都因为一些故障而取消或者推迟飞行计划。

况且这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行。

如果真出了差错,到时候的损失将是无可挽回的。

所以对6号的试飞,所有人都替波音捏了一把汗。

而和美国载人飞船状况频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载人飞船神州十八号按照原计划,于4月25日成功升空。

并和已经在天宫空间站驻守半年的神州十七号乘组胜利会师。

经过细致的工作交接后,神舟十七号3名宇航员也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一天,安全返回祖国,和久未见面的亲人、朋友欢度佳节。

为什么都是世界大国,且同时在载人航天领域持续发力。

一个成功率100%。

一个却总让人提心吊胆?

美苏争霸时期,美国在航天领域加紧发力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压过苏联,硬是在上世纪60年代实现了载人登月。

甚至整个登月时间只用了8天,而我们的嫦娥六号却要用到53天。

50年间,不知道是美国之前进步的太快,还是我们技不如人?

如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把中国作为了新的竞争对手。

就像当初对待苏联一样,现在各方面也想压我们一头。

但恰恰在载人航天领域,美国似乎再没有50多年前“登月”时的霸气了。

自从2011年最后一架航天飞机退役,美国航天局就面临着“无机可用”的尴尬境地。

那为什么不趁热打铁,造个新航天飞机呢?

你以为美国人不想啊,是他们发现,造航天飞机压根就是个赔钱买卖。

2011年“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完成了最后一次任务,宣告退役,美国立即开始着手造新航天飞机。

最开始,美国人比较乐观,计划投资 430亿美元,再加上每次发射的5400万美元,基本上这些钱对美国也不是个事。

所以箭在弦上,只等开弓。

但等把技术、系统维护费用算进去以后,美国航天局彻底傻眼了。

这哪是造航天飞机,分明是造无底洞。

就算美国再有钱,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况且,砸重金造出来,留不留得住还是个问题。

毕竟之前的航天飞机,事故发生率着实高了点:

“挑战者”号刚升空就爆炸了,“哥伦比亚”号返回地球时解体了,都是机毁人亡的巨大灾难性事故。

这让美国开始反思,是不是有必要造航天飞机。

但太空竞赛自己不能缺席,走什么路才能既保住美国的航天大国地位,还能尽可能减少投入。

成了后航天飞机时代美国人思考的问题。

但好在,能把宇航员送进太空的不止有俄罗斯,还有自家的企业SpaceX。

于是,美国往空间站送航天员,要不借用俄罗斯的载人飞船,要不用“私营企业主”马斯克SpaceX公司的飞船。

总之作为一个“国营单位”,美国航天局只剩下点心眼子。

那美国以前的航天飞机都是怎么造出来的?

美国总共造过5架航天飞机,第一个是1981年的“哥伦比亚”号,最后一个是1991年的“奋进者”号。

无一例外,都是冷战的产物。

在那个时代,美国把航天飞机当做国家的“形象代言人”。

因此在短短10年时间里,硬是造出了5架。

这5架航天飞机的背后,是美国政府的不惜代价、不计成本,试图在太空搏杀中遥遥领先。

一架航天飞机有3500多个分系统,不仅构造相当复杂,功能多到繁复。

而且可以像普通飞机那样多次执行任务。

在那个技术远没有现在先进的时代能做的到,确实令人惊叹。

后来美国放弃航天飞机,并不是国力衰弱,无力承担,也不是技术退步,再无能人。

而是美国发现,这么靠重金砸出来的航天飞船,并不能获得与之匹配的价值。

所以现在的美国政府从更多样的角度和机制出发,去获得“制天权”。

新时代美国航天发展的新思路

比如研发太空武器,和有能力制造载人飞船的国家、公司合作。

既能提前布局高精尖太空武器,又紧握航天领域的商业化发展。

因此,才有了和波音的这次合作。

波音公司就是那个著名的飞机制造公司。

波音能造载人飞船,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冷知识。

但其实早在2014年,波音就开始造载人飞船了。

这就是最近推迟发射的“星际客机”。

它和阿波罗11号的样子还有点相似,都是锥形飞船,有3米高,最大直径4.5米,可以同时搭载7名宇航员。

虽然从开始制造至今已经10个年头,但“星际客机”的飞行之路并不顺利,甚至可以用命运多舛来形容。

作为一架用于运送宇航员去空间站的宇宙飞船,你敢信,时至今日,连一次成功的载人飞行都没有实现过。

在无人飞行实验阶段,先是2019年,由于软件出错,导致飞船无法进入预定轨道,还没到空间站就折返地球。

2021年,又因为火箭推进系统发生故障,推迟到第二年才完成无人试飞实验。

好不容易把无人飞行实验顺利搞完,载人飞行实验阶段也仍然不让人省心。

第一次载人试飞是2023年7月,因为飞船缆线外的保护带材料可燃,以及降落伞绳强度不达标而取消。

推迟一年后,保护带材料和降落伞绳子达标了吧,2024年5月6号又因为压力调节阀发生故障而取消。

虽然美国宇航局说,都是小事,莫慌,5月17号肯定能飞。

但估计所有人都有且只有一个想法:

能不飞还是不飞了吧,毕竟人命关天。

中国航天之路脚踏实地,稳扎稳打

再来看我们的神州飞船,真叫一个踏实!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实际上,美苏争霸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让我们意识到,未来一定是太空竞赛的时代,尽早布局,才能在以后赢得更多主动性。

但中国的航天发展之路和美国截然不同。

我们主打一个稳健,什么条件做什么事,不充大头。

1992年,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开展空间实验。

第二步,实现宇航员出舱、飞行器交会对接,发射空间实验室。

第三步,建立空间站,宇航员长期驻留。

现在看来,经过18艘神州飞船的接力飞行,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所有既定计划。

1999年神州一号升空,2003年神州五号升空,成功把中国人带上了太空。

当杨利伟举起国旗和联合国旗帜时,全中国沸腾了!每一个电视机前的中国人都满含热泪,心跳加速!

从这之后,一艘一艘的神州飞船像传递接力棒那样。

成功把35人次航天员送上太空并护送他们平安回家。

也正是这转瞬即逝的15年,让中国实现了太空行走、手动对接、太空教学、长期驻留实验...等等一系列太空突破。

当然,虽然中国的航天事业气势如虹,发展顺利。

但依然有人说,中国的载人飞船比美国航天飞机还是落后了一大截。

因为,神州飞船“不可复用”。

什么是不可复用?

就是一艘飞船不能像飞机那样反复利用,只能造一艘,飞一艘,这样虽然飞船数量多,但每一艘都要单独建设。

每艘建设费用要8亿多人民币,再加上每次运输成本在3亿多人民币,还有维护费等等,一趟下来动辄十几亿就没了。

不像人家美国,不光以前的航天飞机可复用,就连现在的“星际客机”也是可复用的。

不光可复用,据说“星际客机”和火箭的适配度还高,什么火箭都能用。

这可把美国媒体骄傲坏了,大标题里动不动就要加上“可复用”3个大字。

那中国为什么没办法制造可复用飞船呢?

不是我们不想,只是现在时机未到,而且我们也一直在可复用飞船领域进行研究。

因为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资金投入角度,可复用都将是未来飞船的趋势。

毕竟没有什么事能比宇航员的安全更重要。

他们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在没有万全准备的前提下,哪怕多花点钱,也要用更稳妥的“一次性”飞船来确保宇航员的安全。

但话说回来,美国造出的航天飞机虽然都是可复用的。

80年代的5架航天飞机,损失了2架,事故发生率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最新的波音“星际客机”也是故障频出,这可复用航天飞机的技术,美国到底掌握了没有,还要打个问号。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在航天领域展开竞争既是使命所驱,更是时代的召唤。

而中国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接受所有的挑战,迎难而上。

相信中国的航天事业可以获得更长足的发展,带领全人类进入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波音   宇航员   美国   客机   飞船   成功率   中国   神州   航天   太空   航天飞机   火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