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老年人的“公园舞场”:有25年历史,最多时300人一起跳舞

武汉江岸区百步亭生育文化园内有一个“天然”舞场,最多时能有上百人一起跳舞。5月8日,九派新闻记者来到公园,只见在一片树下空地上,旋转的彩灯在夜幕中将四周点缀得五彩斑斓,音响放着舞曲,歌声悠扬。前来跳舞的大多是周边的居民,他们两人一组,舞步翩翩,仿佛回到上个世纪舞厅的场景。

园内跳舞的人。图/九派新闻记者 秦轲

舞场负责人王爹爹告诉九派新闻,这个舞场从百步亭社区建设之初(1995年)就存在了,至今大约已有25年历史,舞种以交际舞为主。过去周边娱乐设施少,跳舞人数最多时一晚能有300人,“(那时)周边都站满了”,目前每天维持在50-100人。

王爹爹说,他今年81岁,是舞场里年纪最大的。最开始,舞场由百步亭社区组织布置,后来设备老化损坏,居民们便自掏腰包添置了新的音响和灯球,“音响是买得比较好的,要3000元,灯大概五六百,大家一人十块二十块(地凑)。”

园内跳舞的人。图/九派新闻记者 秦轲

除了天气恶劣和高考期间,一般跳舞时间从每天晚上七点左右开始,持续两个小时。

72岁的胡阿姨称,她自去年从上海回到武汉后,每天都来跳一个小时,“上海也有公园组织跳舞,但这里氛围更好,熟人多”。

68岁的童阿姨同样很喜欢舞场的氛围,她住得稍远些,就算走20分钟路她也要专程来这里。“全民健身,老来乐。”童阿姨擦汗时笑着对九派新闻记者说,她说自己年轻时就喜欢跳舞,男步女步都懂一点,现在来了就随机跟大家一起跳,家里也很支持她出来锻炼。

现场还有不少携固定舞伴一起过来跳舞的,68岁的朱叔叔和他的老伴刘阿姨就是固定的舞伴。朱叔叔告诉九派新闻,二十多年前,他正是因为跳舞而与刘阿姨相识,如今他俩每周有四五天都会来跳。

“我们白天闹了点不愉快,到晚上要跳舞时照样立马喊‘走走走,到时间了’。”刘阿姨称,跳舞已经成了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王爹爹表示,为了维持运转,舞场从最开始免费,变成现在一人一年收取30元。“今年有130-140人交钱,但每年来跳舞的人不固定。我们这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笑着说。

九派新闻记者 秦轲 梁霞

编辑 陈伟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舞场   舞伴   爹爹   新闻记者   年历   武汉   园内   上海   老年人   阿姨   音响   公园   新闻   武汉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