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条约依据,17万平方公里的唐努乌梁海,为何会并入苏联?

唐努乌梁海位于外蒙古的西北部,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那么大。

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北接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邻哈萨克斯坦,南抵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温暖短促。

唐努乌梁海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高山草甸适合牧业发展,针叶林带盛产毛皮,地下还有铁、煤、金等多种矿藏。

虽然远在中国领土之外,但在历史上,这里其实一直是中国北部边疆的一块宝贵土地。

本文内信源(中国北部边疆史若干问题研究),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汉代时,匈奴的一个分支丁零人就散居在这里,自唐归附以来,随后的元、明、清各个朝代,中央政府都对唐努乌梁海保持着有效的管辖。

据清代文献记载,清康熙年间在唐努乌梁海地区设有三个达鲁哈齐(相当于今天的旗县),分别管理本地区事务。

可见,唐努乌梁海作为中国领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18世纪初,已经吞并西伯利亚的沙俄帝国,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唐努乌梁海这片富饶的土地。

彼时的沙俄,经过几百年的扩张,已经从一个欧洲的小公国,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作为侵略的先头部队,沙俄首先派出了一批商人和传教士,频繁进出唐努乌梁海地区。

这些人打着贸易和传教的幌子,实则是沙俄政府的间谍和走狗。

他们一方面刺探唐努乌梁海的地理环境和军事情报,另一方面拉拢当地的蒙古和图瓦部落首领,许诺给他们好处,怂恿他们背叛中国政府。

沙俄商人还利用中俄贸易的机会,向唐努乌梁海输入大量武器弹药。

据史料记载,仅1860年前后,沙俄商人就向唐努乌梁海走私了数千支枪炮。

这些武器最终都流入了沙俄扶持的分裂势力手中,成为他们反抗中国政府的工具。

到了19世纪中叶,沙俄对唐努乌梁海的武力侵略进入高潮。

当时,中国正值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国力衰退,满清政府还在应对国内的太平天国起义,无暇顾及北部边疆。

沙俄看准时机,发动了一系列的军事进攻。

1860年,沙俄出动近10万大军,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大举侵入唐努乌梁海。

清政府孱弱无力,难以抵挡,被迫在北京签订了屈辱的《中俄北京条约》。

根据该条约,清政府将唐努乌梁海以东的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也就是今天的外兴安岭以南地区割让给了沙俄。

条约还规定,俄国人可以在唐努乌梁海通商,并享有治外法权。

条约签订后,沙俄加紧了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掠夺和军事占领。

大批沙俄商人、淘金者、猎人蜂拥而至,他们肆意开矿、伐木、捕杀,对唐努乌梁海的自然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

据不完全统计,从1860年到1914年,仅从唐努乌梁海盗采的黄金就达数百吨之多。

与此同时,沙俄还不断向唐努乌梁海增兵,并修建了一系列军事要塞和城镇。

在唐努乌梁海以北的萨彦岭,沙俄修筑了一条长达1000多公里的"萨彦防线",驻扎了近5万军队。

在唐努乌梁海腹地,沙俄修建了大型军营,作为进一步侵略的前沿基地。

1864年,俄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乌里雅苏台界约》。

根据条约,唐努乌梁海以西的克木奇克河流域被划入俄国版图。

这两个条约彻底葬送了清政府收复唐努乌梁海失地的希望。

进入20世纪后,沙俄对唐努乌梁海的吞并进程进一步加快,沙皇尼古拉二世将唐努乌梁海视为俄国远东扩张的跳板,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据统计,从1910到1914年,沙俄政府先后向唐努乌梁海派遣了10多个大型考察队,对该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地质勘探和军事测绘。

一战爆发后,他们甚至懒得再制造什么借口,直接宣布将唐努乌梁海纳入"保护"范围。

至此,这片广袤富饶的中国领土,彻底沦为了沙俄的殖民地。

在沙俄统治时期,唐努乌梁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掠。

据不完全统计,沙俄在唐努乌梁海修筑铁路1000多公里,开矿200多处,砍伐原始森林数百万公顷,捕杀貂、狐、水獭等毛皮动物百万只。

唐努乌梁海的矿产、森林、草原资源遭到空前浩劫。

更为恶劣的是,沙俄还对唐努乌梁海人民实行残酷的奴役和迫害。

他们强迫当地牧民交纳沉重的贡赋,征用他们的牲畜,逼迫他们为沙俄服苦役。

稍有反抗,就遭到沙俄哥萨克骑兵的屠杀。

据史料记载,仅1916年唐努乌梁海各部落的起义,就有上万人被沙俄军队杀害。

面对沙俄的残暴统治,彼时的清政府却显得无力回天。

他们非但不能保护唐努乌梁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反而与沙俄勾结,镇压当地的反抗运动。

一些清朝官员甚至充当沙俄的走狗,为沙俄殖民者充当向导和帮凶。

后来在民国初期,中国军队曾一度打败白俄军队,夺回故土,然而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很快就被一股更加凶猛的侵略浪潮所吞没。

随着苏联成立,一系列驱逐渗透活动接踵而来,唐努乌梁海再次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

更为棘手的是,苏联还利用"革命"的旗号,在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地区大肆煽风点火,鼓动当地人建立"自治政府",实行"民族独立"。

在苏联的支持下,1921年7月,一伙蒙古分离主义武装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库伦的中国行政机构,自立为"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实际上成为苏联的一个傀儡政权。

失去了外蒙,唐努乌梁海变得愈加孤立。

同年8月,"唐努图瓦共和国"在苏联的操纵下宣告成立。

这个所谓的"共和国",实际上是一个亲苏的傀儡政权,其领导人完全听命于苏联。

至此,中国对唐努乌梁海的管辖权名存实亡,短短十年,这片辖土再次陷入异族之手。

唐努乌梁海沦陷后,苏联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造"。

1926年,"唐努图瓦共和国"被改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正式采用了苏联式的政治体制。

表面上,这个"人民共和国"拥有自己的国号、国旗、宪法,但其实质完全是一个苏联的附庸。

在政治上,"图瓦人民共和国"全盘照搬苏联的政治制度。

他们成立了"人民大呼拉尔"、"中央执行委员会"等权力机构,这些机构名称听起来很革命,实际不过是苏联式"苏维埃"的翻版。

所有重大决策,都要经过苏联驻图瓦的"顾问"批准,所谓的"主权"完全是一纸空文。

在经济上,苏联对"图瓦人民共和国"实行全面控制。

当地的矿产、森林等资源,大多为苏联国营企业所垄断。

图瓦的农牧业、手工业处于原始落后状态,根本无力发展民族工业。

图瓦的全部外贸,都由苏联包揽,关税收入也几乎为零。

如此下去,"图瓦人民共和国"注定只能是苏联的经济附庸。

在文化上,苏联对图瓦也进行了深刻的"苏维埃化"改造。

他们强制推行俄语教育,取缔传统的藏传佛教和萨满教。

图瓦原有的蒙古文字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的西里尔字母。

许多图瓦青年被送到莫斯科留学,接受社会主义教育。

久而久之,图瓦原有的游牧文明被彻底改造,成为苏联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更为过分的是,苏联还通过移民的方式,对图瓦进行"人口侵略"。

据统计,从1926年到1944年,苏联向图瓦移民达9万之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苏联安全机关的特工。

这些人占据了图瓦的党政军要职,成为苏联控制图瓦的代理人。

到1944年,俄罗斯人已经占到图瓦总人口的34%,而图瓦本民族只占58%。

如不及时遏制,图瓦将彻底成为一个俄罗斯人的殖民地。

1941年,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

一时间,德军攻入苏联腹地,占领大片国土。

情急之下,斯大林决定彻底吞并外蒙古和图瓦,以作为苏联在东方的"战略缓冲区"。

1944年8月,在苏军节节胜利之际,斯大林操纵"图瓦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强迫其通过《请愿书》,要求"自愿加入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这完全是一出苏联自导自演的并吞闹剧,而中国政府对此却毫不知情,更没有出席那个什么"人民代表大会"。

直到二战结束后的中苏谈判,中国政府才如梦初醒,得知唐努乌梁海已经被苏联吞并的事实。

面对成为定局的"既成事实",一向对苏联唯唯诺诺的国民政府,除了口头上提出所谓"保留主权",实际上根本无力也无意对苏联发起外交抗议。

今天的"图瓦共和国",已成为俄罗斯联邦行政单位的一部分,其悲惨的历史命运,早已被世人所遗忘。

纵观唐努乌梁海一个世纪的沉浮,我们不禁唏嘘不已。

一个曾经属于中国的富饶美丽的边陲,就这样被列强瓜分蚕食,最后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这不仅仅是一块土地、一个民族的悲剧,更是近代中国任人宰割的悲惨缩影。

参考资料

樊明方,中国北部边疆史若干问题研究

葛剑雄:中国在近代边疆问题上吃了哪些暗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苏联   沙俄   苏维埃   条约   俄国   中国政府   蒙古   共和国   边疆   中国   梁海   万平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