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陪伴五期:回到原点,重新出发

01

今天在四期毕业、五期开班典礼上,我分享的主题是:回到原点,重新出发。

回到自己的初心,我在八年前,参加了一个“幸福人生”的公益课程。在这个课程,我担任了三十几次的义工,也认识了“视频”上的方子老师,把老师的“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的视频看了将近六十遍。

很多人问,德珍总,你的高光时刻是什么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我在当义工的时候。那时我就在心底深深地种下了一颗种子:成为一个给予者,是每一个人的需要,也是每个人的高光时刻。

当时,很多企业家,都是纯公益资助这个课程,我和先生就是长期的捐助者。那时候,我发愿,等年纪大一点,我要把我挣的钱,大部分都来资助这样的公益课程,让更多的家庭能够更加幸福。

抱着这样的初心,当我遇到方子老师,当我真正走进了方子文化,我发现我有幸参与方子老师百万幸福家庭的大愿,是何其荣幸啊!

02

学习爱与陪伴,我看到了爱与陪伴真的都能够帮助到企业。

第一,能够帮助提升到企业员工的能量状态;学了以后,大家内心的能量和温度一下子就起来了;

第二,赋能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上下同欲;

第三,爱与陪伴能解决企业家和员工的对立面。以前叫员工学习,他可能觉得是老板给他洗脑,逼着他学习;但是学了爱与陪伴就不一样,因为是真正对员工好,对顾客好,员工就会主动愿意去学习。

第四,爱与陪伴能够助力企业建设家庭幸福型企业。助力员工幸福、企业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兴盛。

我经常讲,员工学习包括道和术两方面,术是一定是必须要学的技能;在道上,一线员工一辈子就学爱与陪伴。因为爱与陪伴不仅仅是家庭幸福,它里面有几根支柱:家庭幸福,企业发展,个人成长。一个课程就覆盖所有你需要的内容。企业高管还要学更高级别的战略性方面的内容,一线员工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03

方子文化,就是一家生产人的机构,顺便做点家庭教育。我发现学习爱与陪伴,一个月就开始见效,同学们变得越来越真诚,越来越善良,越来越美丽。

今天在方子文化贵州的办公地点,来了一群贵州的班主任,来这里做了一个十家连心活动。我有一个月没见到她们了,再次见面,我看到她们身上迸发出来的生命能量和绽放,特别神奇!这让我更坚定,一定要把爱与陪伴传播到千家万户。

因此,爱与陪伴可以运用到家庭、企业、医院、学校、公益机构等等地方。今年我也在先生的帮助下,成立了贵州爱与陪伴文化传播公司。10月7号,我正式加入了方子文化。

很多人问我,德珍总,你为什么放下一品,来到方子文化?是的,我也问自己,我来到方子文化,是来做什么的?

第一,我要来成就五万名女性,五万名班主任,让她们自爱、自立;

第二,我要成就一百万个孩子,让他们自信、自强;

第三,带领所有的班主任们认认真真地把服务落地,服务好每一个学员。

这就是我来到方子文化要做的事情,就是我真正的初心。

04

在五期,我们回到原点,重新出发。这个原点,非常平凡,也非常朴素。

第一,激发班主任们、激发更多人成为给予者。在五期爱与陪伴,我们要找到一千名班主任,每个班主任带领一百位同学,认真服务好每一位同学。

小龚同学常说,爱与陪伴,不是为了商业而来。他真正的初心,就是要激发更多的人成为给予者,来成就百万幸福家庭。我们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够站立起来,助力方子老师幸福百万家庭,让老师能早一点回家。所以,我要培养一千名班主任,让她们愿意站起来,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扛起百万幸福家庭的旗帜。

不是商业,也不是利益的驱动,那一定是精神的驱动,激发我们的大大方姐,班主任们心中的大我,这才是方子文化的原点。回到原点,重新出发,那么只有激发一千个班主任成为奉献者,成为给予者,这才是我们五期最核心的抓手。

第二,让更多的大方姐,班主任站起来,而让老师就在台下,在身后,托起更多的方姐,更多的班主任。让爱与陪伴,能够长久地持久地去利益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

05

我来到方子文化,目前就是要培养更多的班主任,让他们真真正正利益到更多的同学,把服务做到极致。

方子文化的伙伴们,会随时陪伴在你的身边;大大方姐和班主任们,会随时陪伴在你的身边,陪伴各位学员的成长,陪伴我们企业的发展,这就是方子文化的初心。

期待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伙伴成为班主任。方子文化是我们自己的!人人都可以成为班主任!百万幸福家庭就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一起来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原点   初心   方子   班主任   员工   老师   幸福   家庭   更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