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信任危机更可怕的是「信任伪装」

一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信任——当信任变得愈发脆弱,作为繁荣根基的活水源头也终将变得枯竭。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曾发表过一段令人振聋发聩的演说:

今日之中国社会各个层面,没有一个社会层有生命幸福感;没有一个阶层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整个民族遗失了精神家园。

我们从一个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

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并不是由于资本逻辑引进,而终于形成了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独立的个人,彼此之间按照理性做基础契约的原则打交道,这一点直到今天没做成,近来会不会成,我看也不会成。

那么今天的不成功,体现为今天中国社会处于「倦怠」边缘。这个边缘,这个判断一个最基本的现象,我们都能看到了体会到了,就是普遍的信任危机。

穷人与富人之间互不信任,地方与百姓互不信任。社会公共机构与社会公共机构之间,也互不信任。甚至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也不信任。我们再度出现了如孙中山当年说的:

一盘散沙的中国人这样一个局面。

王德峰教授一席话,震耳欲聋,直戳心窝,这让我们陷入深思:信任究竟意味着什么?

1、我们为什么会陷入信任危机?


什么是信任,信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类心理特征之一,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区分的重要标志。因为拥有信任,我们可以放心地赶火车,因为火车一定会出现;因为拥有信任,我们可以放心地网购,因为商品一定会到达。信任潜伏在我们的生活中,以至于我们几乎没有注意到它,但如果没有它,我们将难以生存。

总之,人人都知道信任很重要,但似乎都被信任危机包围,这样的怪圈现象怎么得来的呢?大抵是下面几种巨变的结果:

1、飞速的城市化、市场转型,将两千多年的熟人圈子,抛进了陌生人社会的市场规则。旧的道德伦理被边缘化,新的文明底线尚未确立。

2、技术革命既带来了海量的信息(知识),加大了信息不对称的趋势。分工合作的频次越来越高,欺骗的成本却越来越低。

3、市场让普通人获得了竞争经济、荣誉的机会,也助长了从上到下的投机心理。毁约的诱惑大大增加,法律的防范机制时常失灵。

巨变时代,意味着传统信任机制的破坏,但巨变的时代,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信任——

因为离开了信任,今天我们拥有的、享有的一切,总有一天会以比获得它更快的速度失去。

2、比信任危机更可怕的是伪装信任


确保信任得到维护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从农耕和游牧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基石,信任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直到数字世界的建立。


随着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信任已然是互联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即使在数字领域,信任也关乎人性,而这是技术信任无法解决的终极问题。在人性的促使下,网络钓鱼和社交工程开始猖獗,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从暴力破解加密转变为窃取密钥,或是欺骗别人自愿提供重要数据。


现在,深度造假成为新一代的社交工程,与网络钓鱼不同的是,深度造假正在改变技术壁垒,使其成为可信身份验证必须解决的问题。当信任被伪装时,其后果可能比没有信任更加严重。伪装信任往往伴随着欺骗和误导,它让人们放松警惕,从而更容易受到伤害。


首先,伪装信任会破坏真实的信任关系。在数字世界中,人们依赖于各种平台、社交媒体和在线服务来建立和维护信任。然而,当这些平台或服务利用伪装的信任来操纵用户时,真实的信任关系就会受到破坏。这可能导致用户对这些平台或服务的信任度下降,甚至完全失去信任。


其次,伪装信任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由于伪装信任往往伴随着欺骗和误导,它可能导致用户做出错误的决策或行动。例如,在投资领域,如果投资者基于伪装的信任而投资了虚假的项目或公司,他们可能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伪装信任还可能被用于传播虚假信息、破坏社会稳定等恶意行为。


最后,伪装信任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会破坏个人的信任关系,还会对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造成冲击。当社会的信任体系受到破坏时,人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发展受限。

3、链收付,一个不限于交易结算的“零信任”创举


如上,在数字世界中的信任似乎更容易坍塌,因为这种围绕着数字信任的新秩序对于人类来说几乎没有处理的经验。特别是在深度伪造出现之后,它进一步破坏了数字信任的构成,它们破坏信任,威胁着人类社会和数字世界的发展。


对于商业社会亦是如此,信任就像“隐藏的变量”,平常可能感觉不到它的作用,但它的存在却会改变最终的结果,带来乘数效应。


信任能带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最终产生更好的商业价值。高信任度不一定能挽救一个糟糕的战略,但低信任度一定会损害一个好的战略。


故此,如何从数字世界修复信任,从而达成整个社会的信任重建,成了孖壳技术的研发动力和初心。


在深入研究市场交易中存在的痛点,如交易信任缺乏、摩擦纠纷不断、治理成本高昂等,针对这些问题,孖壳技术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链收付,即一种买方行使债权的数字结算零信任设施。这一设施以约期自动到账的出账机制、利他的赋权机制、高度自治的诉前争议解决机制为核心,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交易双方的共同安全。


不仅限于商业交易、有效解决传统交易中的信任缺失问题,孖壳技术始终坚持“满足市场需求,服务社会治理”的产品理念,链收付通过一系列机制和技术手段,还在努力重建社会信任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技术建立信任基础:


链收付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起立体折叠的架构,实现点对点、端对端的交互式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打破了传统交易中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缺失问题,通过透明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


2、约定未来自动到账期限:


链收付允许交易双方根据已有交易合同,为链款(即交易价款)约定一个未来自动到账至收款人的期限(称之为链期)。在链期内,交易价款由双方共同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这种机制降低了履约风险,增强了交易双方的信任感。


3、解付和解返机制:


链收付提供了解付和解返两种操作方式。解付是指令链款的部分或全部到账至收款方,解返是指令链款的部分或全部返账至付款方。这两种操作方式都是即时执行且不可撤销的,确保了交易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在双方发生争议时,还可以在熵控期内启动相互制衡的诉前自治解决机制(又称之为熵减机制),进一步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4、数字化合约服务:


链收付数字合约服务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交易方式。消费者可以放心先付款项,并根据商家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签署数字合约并设置付款周期。即使出现违约等极端情况,款项也完全可控,且可以通过摩擦协商程序解决纠纷。这种机制降低了交易风险,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增强了交易信任。


5、弥合“注意力鸿沟”:


链收付努力弥合网络时代的“注意力鸿沟”,让更多人借助数字技术自我表达和被关注。这种机制有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和偏见,促进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从而增强社会信任


社会信任是宝贵的财富,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生机勃勃有序运行的基础。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包括但不限于提高社会效率、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犯罪和社会冲突、推动创新和进步以及增强个人幸福感等,遇到经济下行周期压力时,也更容易携手共度时艰。社会信任也在深刻改变全人类的命运。


链收付,愿为构建更加互信、有序、美好的经济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危机   巨变   合约   机制   数字   社会   时代   世界   技术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